劉喬莎
【摘要】本文以《課程標準》理念為依據(jù),結(jié)合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通過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教學,使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做到人人參與,直觀地感受到二聲部合唱的魅力。
【關鍵詞】班級合唱 教學 課程標準 二聲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45-02
在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并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可以得出,《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合唱教學對學生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合唱歌曲在音樂課堂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多,合唱教學變成了中學音樂課堂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班級合唱”指的是在合唱中以整個班級為基本單位,結(jié)合相應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二聲部合唱教學,使全班學生的音色融合在一起,發(fā)出統(tǒng)一和諧的聲音。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可以從教材當中的歌曲入手,因為教材歌曲的演唱是學生學習二聲部合唱的基礎,也是獲得音樂體驗最直接的方式?!鞍嗉壓铣苯虒W可以快速地使學生整體感知到二聲部合唱的內(nèi)涵,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在這個時間和空間中可以更進一步感受到二聲部合唱和諧之美,從而提高合唱的普及性。
因此,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勢在必行。本文以《課程標準》理念為依據(jù),結(jié)合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通過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教學,使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做到人人參與,直觀地感受到二聲部合唱的魅力。
一、重視輪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班級合唱”教學應當從輪唱開始,再逐步過渡到其他二聲部的合唱形式。通過這種簡單的輪唱,不僅能夠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二聲部合唱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演唱的意識,而且還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桑塔露琪亞》的教學中,可以在B段“快來吧,快來吧!我的小船呀!”的旋律中加入輪唱,改編成相差3拍子的二聲部輪唱。學生通過幾遍的練習之后有很好的演唱效果。通過這樣簡單的輪唱教學,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輪唱,提高了學習合唱的熱情,也為后面更難的合唱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先入為主,運用“二聲部優(yōu)先法”固定音高
在初中“班級合唱”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二聲部優(yōu)先法”來固定音高,直接將二聲部的旋律作為學生模唱的發(fā)聲練習,讓學生關注到二聲部。這樣一來,學生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概念,潛移默化地便掌握了二聲部的旋律。待學生對二聲部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再來學唱一聲部旋律。此時,學生腦海里已經(jīng)印下了二聲部旋律,自然而然地打破了學生對學習二聲部旋律的畏懼,輕松掌握了二聲部,“班級合唱”的教學效果更有質(zhì)量。
如:在《紅河谷》的教學中,(1)教師可以先從較難把握的二聲部旋律入手,將《紅河谷》二聲部的旋律作為發(fā)聲練習,隨鋼琴用 “l(fā)u”來進行模唱。(2)學生旋律熟悉之后,加入歌詞進行演唱。(3)教師唱一聲部,全班學生唱二聲部,初步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4)全班學生學唱一聲部。(5)分兩組進行二聲部合唱,教師幫忙演唱二聲部,及時糾正學生的音準。
三、聽唱結(jié)合,借助鋼琴輔助教學
在初中“班級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辨能力也不容忽視。教師可以用鋼琴彈奏出兩個聲部的旋律,讓學生感受和聲效果,辨別出第一聲部與第二聲部;教師可以用鋼琴彈奏第一聲部,讓學生唱第二聲部,在相互配合時提醒學生多注意用耳朵聆聽和聲效果,當音準不到位時,應當及時進行調(diào)整,反復練習。當練好之后可以進行聲部交換;教師在彈奏鋼琴伴奏時,應當根據(jù)兩個聲部的和聲進行編配,使得鋼琴伴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準、節(jié)奏以及提高兩個聲部之間的配合度,同時起到烘托氣氛、帶動情感的作用。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各有所“依”,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聽覺意識,而且還做到了用“耳朵”去歌唱。
四、輕聲歌唱,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在初中“班級合唱”教學中,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學生也沒有經(jīng)過科學地發(fā)聲訓練,演唱時聲音很“響亮”、“尖銳”、“個性”突出,“班級合唱”效果不佳。所以,教師應當從保護處于變聲期初中學生的嗓音出發(fā),多采用輕聲歌唱的方法進行訓練。所謂輕聲歌唱,指的是在保持良好歌唱狀態(tài)的情況下,多用氣息進行小音量的歌唱。這種方法既可以有效地保護學生的嗓子,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找到喉部放松的感覺,有效地感受到歌唱時氣息的高位置。
要讓學生徹底地養(yǎng)成輕聲歌唱的良好習慣,需要教師明確每一節(jié)“班級合唱”的訓練要求,貴在堅持,通過反復提醒與強調(diào),從輕聲說話、輕聲朗讀歌詞到輕聲發(fā)聲練習、輕聲演唱歌曲,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五、換位感知,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示范作用
當訓練有了一定的“模樣”之后,教師要常進行換位感知。就是說,學生之間的聲部要經(jīng)?;Q,讓每一位學生在一首作品當中,既能學會一聲部的旋律,又能掌握二聲部的旋律。學生憑借自己的和聲感覺抓住音高,在相互換位中,音準就會逐漸鞏固而不會丟失。在此過程中,應當讓音準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積極發(fā)揮示范作用,先抓骨干,以點帶面,層層推進??梢宰寖?yōu)秀學生進行二聲部的范唱,其他學生聆聽,起到人聲示范的榜樣作用。這些優(yōu)秀學生可以通過學生們最易接受的方式告知他們正確的音準是什么。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這種相互牽引的模仿能力,通過對單人模仿、雙人模仿、多人模仿一直到聲部之間的模仿等解決聲部橫向與縱向的統(tǒng)一問題。
這樣,既激發(fā)了優(yōu)秀學生的自信心,發(fā)揮了示范作用,又促使了其他同學向正確的方向進行“班級合唱”,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班級合唱”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一定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切不可生搬硬套合唱教學的模式機械地進行合唱訓練。教師在具體地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摸索出一套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可操作的訓練方法,讓學生美妙的歌聲回蕩在班級當中,回蕩在校園當中!
未來的初中“班級合唱”道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偉琴.班級合唱教學淺議[J].北方音樂,2015.
[3]杜津津.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音樂天地,2014.
課題項目:本文為陜西省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合唱“遞進教學法”探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ZZ201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