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大多數(shù)孩子智商差別不大,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突出成為“高考狀元”,有的孩子卻表現(xiàn)平平。教育學家把其歸為非智力因素差異,即生活、學習環(huán)境、習慣和方法等因素。高考狀元沒必要被“神化”,他們其實都有很多相同的特質(zhì),是被這樣教育出來的……
有些家長對孩子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孩子腦子也不笨,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回家不??磿鲎鳂I(yè)也沒閑著,周末還請家教,可孩子學習上就是“中不溜”,咋就不拔尖呢?看看鄰居的孩子,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參加各種學科競賽總拿大獎,是人見人夸的“尖子生”。再說遠房親戚的孩子某某,品學兼優(yōu),高考都不用參加,直接保送重點大學。
高考狀元有啥特質(zhì)
其實,大多數(shù)孩子智商差別不大,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突出成為出類拔萃的“高考狀元”,有的孩子卻表現(xiàn)平平。教育學家把其歸為非智力因素差異,即生活、學習環(huán)境、習慣和方法等因素。高考狀元大多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強烈的學習動機
真正“尖子生”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自己對未來有目標,有志向,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愿望。對所學知識和探索未知世界有著濃厚的興趣。沒有這些基礎(chǔ),就會演變成為了學習而學習或是為了父母而學習。
2、堅強的意志
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币庵緢詮姷膶W生不逃避問題,不回避困難。他們能不斷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提升信心,正確對待外界壓力,變壓力為動力。這樣的特質(zhì)能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焦慮上,提高學習效率。
3、專心致志
專注于所要做的事情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完成自己的職責,才有成功的希望。
4、富有創(chuàng)造性
高考狀元勤于動腦,對學習中的問題不滿足于知其一,喜歡從各方面積極思考,尋根究底。對解答不僅滿足于“會”,而且追求“熟”和“巧”,喜歡用新穎或特殊的方法解答問題。
5、良好的習慣
習慣決定成敗!成與敗是好習慣與壞習慣的不同結(jié)果。高考狀元們的好習慣成就了好成績。合理安排時間,專時專用。高考狀元知道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課堂上聽講記筆記,絕不想課外的內(nèi)容,做作業(yè)時專心不會去想動畫片情節(jié),玩時則全然放松不必顧慮沒完成的任務。合理利用時間,效果自然錯不了。
8條教育軍規(guī)成就“狀元”品質(zhì)
高考狀元具有的優(yōu)良品質(zhì),與家長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1、處處留意是學問,多思多想最重要
高考狀元熱衷的不僅是學習,更是思考。
安徽狀元孫萌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
善于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于父母在幼時的啟發(fā)。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盡可能帶孩子去觀察多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fā),而不是‘胡編亂造”。
2、學會放手,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一名清華“學霸”說,是爸媽尊重與放手讓他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高考狀元們普遍獨立自主。他們享有更多的自主時間,不喜歡“等、靠、喂”,更傾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課堂外更多涉獵其它領(lǐng)域,本著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認識規(guī)律,開發(fā)智能、激發(fā)想象、整合知識,使大腦中感性和理性知識對應和諧、達到統(tǒng)一靈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匯貫通的境界。
3、注重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口頭的教誨,更多是父母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不說什么,把電視關(guān)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看書,我也不好意思不看了?!?/p>
時間是公平的,開發(fā)“邊角余料”的零碎時間特別關(guān)鍵。廣東狀元黃海濤說,“我爸是大亞灣核電的副總工程師,他會隨處學習,‘見縫插針。每天洗漱整理時聽英語,路上聽新聞,在餐桌等上菜的幾分鐘都會查閱資料。他的習慣極大影響了我,學會善于利用零碎時間,我高一時就開始背英文字典,在食堂排隊打飯時、上側(cè)所時、外出坐公車時等,堅持一天背兩三個英文單詞,到高考前,雖然還沒整本背完,但我懂的單詞卻比同學多好幾倍。當然,我的英語高考成績是滿分,應該說,跟這三年堅持背英文字典是不無關(guān)系的?!?/p>
也許,這就是高考狀元比別人時間多的原因。別小看這些零碎時間,日積月累就很可觀了。
4、指導孩子閱讀經(jīng)典,培養(yǎng)語感,拓展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一些再讀大家經(jīng)典,是許多狀元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成績148分的孫婧妍提到:讀書多了,就會培養(yǎng)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從小父母就愛給她讀故事。
江西文科狀元,也是當年唯一作文滿分的林子云說,“媽媽從小就常帶我逛書店,周日上午泡在圖書館是常事。從小學開始我就養(yǎng)成喜愛閱讀,樂于閱讀,博覽群書,邊讀邊想,邊想邊問,這可能是作文寫得好的主要原因?!眿寢尳虒艺f,“讀書就是學習、積淀的過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人的觀念日新月異,不讀書不看報,孤陋寡聞,何以能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要寫好作文,更要讀經(jīng)典,讀名著?!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p>
5、學習和做人一樣,關(guān)鍵在多反思、善總結(jié)、會提煉
遼寧高考狀元沈?qū)氃母赣H是位中學特級教師,曾對他說:學習的過程關(guān)鍵在反思、總結(jié),找到知識的規(guī)律、方法的竅門,總結(jié)提煉成功的學習經(jīng)驗,總結(jié)提煉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多反思、善總結(jié)、會提煉,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風格。聚沙成塔,日積月累,量變引起質(zhì)變。不能陷在題海中,做題不在多,關(guān)鍵在總結(jié)。
有調(diào)查顯示,96%的狀元不贊成“題海戰(zhàn)術(shù)”,但99%的狀元都會有錯題集。沈?qū)氃J為做題在質(zhì)不在量,題型就那么多,把盲點找出來就“無敵”了。
廣西理科狀元張新星認為習慣性的反思很重要?!抖Y記》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學習上的反思貫穿于聽課、做作業(yè)、考試等階段。想想老師為什么著重講這個內(nèi)容,想想題目考的是什么內(nèi)容,想想沒做對的題卡在哪里……在介紹學習經(jīng)驗時他說:“有人說數(shù)學成績好的人聰明,這不盡然。數(shù)學是一種長期積累的結(jié)果,如果基礎(chǔ)掌握牢固,做過比較多的題目,又對各類題目總結(jié),特別對犯的錯誤認真反思,那做題就又對又快,聰明也就成了一種自然。這樣做,你也會變聰明,能學好數(shù)學?!?/p>
6、制訂學習計劃,認真執(zhí)行,作息規(guī)律,熱愛運動
高考狀元的家長很注意與孩子制訂適合的學習計劃,認真執(zhí)行,井井有條。長遠計劃、學期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實施起來有條不紊,學習用具分類擺放,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恰恰成為高考狀元的秘密武器。
絕大部分的高考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guī)律,平時也經(jīng)常運動。
北京高考狀元梁思齊說平常放松的時間很多,學習效率就很高,有計劃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么都做。
7、引導孩子“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愛學習,也愛生活
高考狀元的家長們并不反對孩子玩耍,認為適當?shù)耐嫠S幸婧⒆拥纳硇慕】怠?/p>
梁思齊說,學玩并舉,先學后玩。應該習慣把學習放在玩的前面,學時心無旁騖,玩時酣暢淋漓。
生活中,煩了就畫畫,累了就聽歌,壓力大就去跑步……談到如何面對壓力,很多狀元都提到了自己的小愛好。
確實,寒窗十年,勞逸結(jié)合,學習才會成為發(fā)自內(nèi)心的享受。
8、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shù),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tài)度,如作業(yè)規(guī)范,字跡工整。體現(xiàn)的是認真、冷靜、嚴謹?shù)膽B(tài)度,更可以激發(fā)學習潛能。
“學霸們”并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常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松、信任、像朋友一樣。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guān)系——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nèi)心沖突中消耗殆盡。
除了學習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么選擇,我都絕對支持!”——這句話幾乎代表了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
比起分數(shù),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及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