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牽招,字子經(jīng),安平觀津人也。年十余歲,詣同縣樂隱受學(xué)。后隱為車騎將軍何苗長史,招隨卒業(yè)。值京都亂,苗、隱見害,招與隱門生史路等共殯斂隱尸,送喪還歸。道遇寇鈔,路等皆散走。賊欲斫棺取釘,招垂淚請赦。賊義之,乃釋而去。由此顯名。東詣太祖。太祖將討袁譚,而柳城烏丸欲出騎助譚。太祖遣詣柳城。到,值峭王嚴,以五千騎當遣詣譚。又遼東太守公孫康使韓忠赍單于印綬往假峭王。峭王大會群長,問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fù)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fù)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間違錯,天子命曹公代之。遼東下郡,何得擅稱拜假也?!敝以唬骸拔疫|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曹操獨何得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寧靜四海。汝君臣恃險遠,背違王命,欲擅拜假,方當屠戮,何敢慢易咎毀大人?”便捉忠頭頓筑,拔刀欲斬之。峭王驚怖,左右失色。招為峭王等說禍福所歸,皆下席跪伏。太祖滅譚,署招軍謀掾。文帝踐阼,出為雁門太守,寇鈔不斷。招既教民戰(zhàn)陳,又表復(fù)烏丸五百余家租調(diào),使備鞍馬,遠遣偵候。虜每犯塞,勒兵逆擊,來輒摧破,吏民膽氣日銳,荒野無虞。又構(gòu)間離散,使虜大結(jié)怨仇。招出,大破之??苜\靜息。乃簡選有才識者,詣太學(xué)受業(yè),還相授教,數(shù)年中庠序大興??ぞ炭?,民遠汲流水,往返七里。招鑿原開渠,注水城內(nèi),民賴其益。其治邊之稱,百姓追思之。(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fù)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fù)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
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fù)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fù)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
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fù)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fù)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
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為單于/今曹公復(fù)言當更白天子/假我真單于/遼東復(fù)持印綬來/如此/誰當為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印綬,舊時稱印信(以作憑證)和系印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絲帶,佩帶在身。
B.“公”古代對人的一種敬稱,如“袁公”“明公”等。敬稱還有“陛下、太祖、單于、閣下、臺端”等。
C.席,古人專用的坐具,不用作臥具,用草或葦子編成。古人習(xí)慣在地上鋪席,坐在席上。
D.太學(xué),古學(xué)校名,設(shè)在京城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gòu)。漢武帝時期始設(shè)太學(xué),立五經(jīng)博士。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牽招有情有義,打動強盜。他的老師樂隱被害,牽招和樂隱另一門生史路收殮其尸首,歸途中遇強盜搶劫,史路等逃跑,牽招含淚請求得以幸免。
B.牽招膽氣過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孫三方均想爭取峭王,牽招對比分析了只有曹公為正宗,呵斥并要殺掉公孫康派來的韓忠,在場人極為震恐。
C.牽招有勇有謀,靜息邊亂。他任雁門太守時,教百姓打仗列陣,派他們?nèi)ド钊雮刹?,打敗過敵人;又用離間計使敵人之間大結(jié)怨仇,然后主動出擊,消滅寇賊。
D.牽招為民謀利,治邊有方。牽招挑選有才識的人,送他們到太學(xué)讀書,還親自教他們,使學(xué)校大興;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君臣恃險遠,背違王命,欲擅拜假,方當屠戮,何敢慢易咎毀大人?
(2)虜每犯塞,勒兵逆擊,來輒摧破,吏民膽氣日銳,荒野無虞。
(二)古代詩歌閱讀
5.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宋之問被貶到瀧洲后,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望友人所作的詩。作者借用途中見到的景物抒發(fā)復(fù)雜的感情。
B.寒食,亦稱為“禁煙節(jié)”“冷節(jié)”,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較近,人們把它們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jié)。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等風(fēng)俗。
C.詩的首聯(lián)使用互文手法,表現(xiàn)季至暮春,時逢寒食,詩人行走在被貶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極”和“南溟”,前者說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說明逐臣將去之地,暗示距離遙遠。
E.結(jié)句是詩人途中所見所感,借助春色的變化和生機盎然,反襯詩人的悲情。
6.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方面的復(fù)雜感情?請簡要分析。
(三)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游》中當看到大鵬經(jīng)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后,蜩與學(xué)鳩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為琵琶女的出場設(shè)伏,也與下文“終歲不聞絲竹聲”遙相呼應(yīng)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酈道元《三峽》中寫春冬之時三峽江水澄澈、風(fēng)光嫵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