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材
孫中山(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名文,字逸仙,號日新,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一九四零年,民國政府通令全國,尊稱他為國父。 他學識淵博,在文學上獨善聯(lián)語,堪稱大家。在他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寫作了很多藝術精湛、膾炙人口、光彩奪目的對聯(lián)。
愿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題書齋聯(lián)。聯(lián)中用了兩個典故,上聯(lián)典出南朝文學家沈約撰的《宋書· 宗愨傳》,宗愨少年時很有抱負,人家問他有何志向,他回答:『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上聯(lián)語意為愿自己像大船一樣乘著風勢破浪前進。下聯(lián)典出『達摩面壁』,達摩在少林寺面壁長達九年,靜修大乘禪法,終悟禪機。 其后以《楞枷》四卷傳授給中國高僧神光法師,把禪學傳入中國,被中國禪宗奉為始祖。下聯(lián)語意為甘心如達摩面壁般專心致志讀書,探索經(jīng)國濟世的真理。這是一副構思很妙的言志聯(lián),其遣詞、造句、聲韻、對仗和節(jié)奏都有很高的藝術性。再加上詞章美,巧用典,使這副對聯(lián)成為情文并茂的雋品。品讀此聯(lián),我們可從聯(lián)語字里行間,看到孫中山青年時期以宗愨、達摩為榜樣,胸懷壯志,為建功立業(yè)而積極進取,苦讀求知,堅持不懈的治學精神。
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
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
題愛春樓聯(lián)。 愛春樓是孫中山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其主人是同盟會員謝逸橋。 此聯(lián)不僅寫出了此地此樓環(huán)境之幽雅,主人品格之高尚,而且用鶴頂格和鳶肩格雙嵌『愛春』樓名,表達了作者的遠大抱負與政治主張。 此聯(lián)確是內(nèi)容與形式雙佳的好作品。
興創(chuàng)自我;
利歸于農(nóng)。
題蠶子公司聯(lián)。 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廣東順德北水鄉(xiāng)開辦『蠶子公司』以作革命掩護,他為公司題了八字短聯(lián),革命、興農(nóng)、愛民在一位革命家心中融為一體。
莫嫌老圃秋容淡;
最愛黃花晚節(jié)香。
題文瀛公園聯(lián)。 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到山西太原視察,游文瀛公園題此聯(lián),聯(lián)語改北宋詩人韓琦『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jié)香』詩句而成。 孫中山用『最愛』二字直抒胸懷,表達出身處革命激流中的作者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到底的精神。 他游肇慶鼎湖山時,應慶云寺僧所求題聯(lián):
塵事未除人自苦;
江山無恙我重游。
此聯(lián)一語雙關,既道出人們出世的心愿,更反映了孫中山要在崎嶇的革命道路上奮斗拼搏的人生觀。
尉和平景象,振國是風聲,發(fā)揚章貢英靈崆峒秀氣;
恢家族規(guī)模,建明治基礎,光大楚丘宏業(yè)閥閱宗功。
題夏府戚氏聚順堂聯(lián)。 江西贛縣夏府名紳戚翠,號坦天,他追隨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并與孫中山四處奔走,并肩戰(zhàn)斗,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一九二零年夏府戚氏重修聚順堂,孫中山題此聯(lián)以作紀念。對聯(lián)言辭懇切,表達了孫中山期望祖國和平振興,倡導發(fā)揚革命先烈光榮傳統(tǒng),祝愿戚氏家族興旺發(fā)達,光大宗功偉業(yè)的心愿。
人類進化;
世界和平。
贈戴季陶聯(lián)。表達孫中山從事革命的最終理想,也是對戴的期望,但戴季陶卻辜負了孫中山的期望,在孫中山逝世后,積極參加西山會議的反革命活動,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走到革命的反面,成為歷史的罪人。
西諺曰,血濃于水;
東古訓,唇齒相依。
贈日本友人頭山滿聯(lián)。 此聯(lián)寓國際主義友誼和朋友真情于一聯(lián),富涵哲理。
養(yǎng)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贈魯雨亭聯(lián)。 魯雨亭生于一八九九年,河南永城芒山鎮(zhèn)人,抗日民族英雄。 一九四零年四月,任國民黨四十一軍代軍長的魯雨亭,率部與日軍激戰(zhàn)于李黑樓東門外,不幸身中數(shù)彈英勇犧牲,時年四十一歲。 這副對聯(lián)是魯雨亭青年時在河南宏威軍士官學校畢業(yè)之際,所獲贈之對聯(lián)墨寶。 其實這是一副流傳已久的古聯(lián),曾為舊東吳大學校訓,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約事豐、義深詞潔的『教化』特點。孫中山多次書寫贈人,既體現(xiàn)了他對正氣的弘揚,也是對革命同志的激勵和鞭策,于當今仍具有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
精誠無間同憂樂;
篤愛有緣共死生。
贈宋慶齡聯(lián)。 宋慶齡旅居日本時,曾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共同從事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革命活動。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二歲的宋慶齡沖破世俗偏見,不顧親友反對,毅然與比自己大二十二歲但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的孫中山結婚。一九二二年孫中山手書此聯(lián)邊款署『慶齡賢妻鑒,孫文』。贊頌他倆共同的人生追求和同憂共樂的真情。
從容乎疆場之上;
沉潛于仁義之中。
贈蔣介石聯(lián)。一九二二年六月五日,陳炯明炮轟廣州總統(tǒng)府,孫中山出走永豐艦與陳相持。蔣介石在上海得此消息,立即趕往廣州,在永豐艦隨侍策劃,因而取得孫中山信任,并獲贈聯(lián)。
安危他日終須仗;
甘苦來時要共嘗。
贈黃興聯(lián)。一九一二年四月,孫中山辭去大總統(tǒng)職務,八月二十四日應袁世凱之邀北上。在這風云變幻之際,孫中山手書這副對聯(lián)贈之(黃興時任陸軍總長),提醒他務必防范袁世凱的叛亂陰謀。 聯(lián)語表達了對戰(zhàn)友的無限信任和真摯的友情,并流露出對復雜時局的隱憂。 一九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黃興病逝于上海,孫中山悲痛萬分,親自主持喪禮,并題聯(lián)挽之: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上聯(lián)中的隨陸、絳灌,指輔佐劉邦的四個人,即隨何、陸賈、絳侯周勃、灌嬰。 《晉書· 劉元海載記》:『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 』九等,魏晉南北朝時,將士按才能分成九品。上聯(lián)語意為常恨隨何、陸賈能文不能武,周勃、灌嬰能武不能文,縱然按九等論交,像你這樣文武全才的人,在古人中也不可多得。 下聯(lián)中的夷惠,即伯夷、柳下惠,古時稱賢人。 彭殤,指彭祖(長壽者),殤子(夭折人)。下聯(lián)語意為試問伯夷與柳下惠誰個更賢?彭祖與殤子誰個長壽?我們?yōu)楦锩彩轮皇?,想不到有今日之別,讓我這個后死者怎能忍受? 全聯(lián)引證古典十分嫻熟,革命情誼躍然紙上。
丹心一點祭余肉;
白骨三年死后香。
挽徐錫麟聯(lián)。 徐錫麟,字伯蓀,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光復會會員,一九零七年七月六日,他在安慶巡警學堂刺死巡撫恩銘,率眾起義,因寡不敵眾,力竭被俘,當晚被斬首,而恩銘之妻竟然剜徐之心祭恩銘。 徐錫麟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江戶矢丹枕,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挽秋瑾聯(lián)。秋瑾自號鑒湖女俠,一九零五年在江戶(即日本東京)率先參加同盟會,一九零七年回國起義失敗,七月十五日凌晨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孫中山專程到紹興『風雨亭』祭奠,并題挽聯(lián)。 上下聯(lián)概括烈士兩大業(yè)績。 而上聯(lián)中一『感』字,尤切合領袖身份; 下聯(lián)中一『愧』字,更表達了后死有愧的革命情操。
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思南都儔侶;
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
挽黃鐘英聯(lián)。 黃鐘英辛亥革命后任海軍總長兼海軍總司令,他矢志振興海軍,積勞成疾,于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四日病故。
二十年革命成功,憂患與同,安床莫共,鳥盡說弓藏,檻車就擒悲鄧艾;
三百日縲囚初釋,奇冤雖雪,沉郁已深,豹死留皮在,疑疏誰為頌陳湯。
挽刀安仁聯(lián)。 刀安仁是云南盈江傣族人,一九零五年加入同盟會,一九零八年參與籌備滇西起義,任滇西國民軍都督府第二都督,曾被袁世凱囚禁,孫中山將其營救出獄。 一九一三年三月病逝。 北京政府以『上將恤典』為他舉行追悼會,孫中山送挽聯(lián),對刀安仁投身革命反遭誣害,身陷牢獄,雖得昭雪而身心倍遭摧折,不久去世表示了極大義憤,以慷慨的言辭控訴和鞭撻了軍閥袁世凱倒行逆施的罪惡。
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里間關馬伏波。
挽蔡鍔聯(lián)。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八日,蔡鍔病逝于日本,次年舉行國喪禮,孫中山題挽聯(lián)送往長沙。 聯(lián)語用漢代兩位名將班超(曾任西域都護)和馬援(曾任伏波將軍)比蔡鍔,評價高而得當。 此聯(lián)悼念蔡鍔,激昂壯烈,意含推仰,筆掃哀惻。 非中山不能道,非蔡鍔不能當。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袁世凱指使趙秉鈞派人刺殺宋教仁于上?;疖囌尽?孫中山萬分悲痛和憤慨,從東京趕回上海寫下兩聯(lián)表示哀悼。 其一為:
三尺劍,萬言書,美雨歐風志不磨,天地有正氣,豪杰自牢籠,數(shù)十年季子
舌鋒,效莊生索筆;五丈原,一抔土,臥龍躍馬今何在?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撒幾點萇弘血淚,向屈子招魂。
上聯(lián)借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辯才出眾的蘇秦(蘇季子)和莊子贊揚宋教仁善于言辭的外交才華; 下聯(lián)借歷史上無罪被害的萇弘和屈原來表達對宋教仁之死的痛惜。 聯(lián)文用典自然,文意深沉,感情真摯,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其二為:
作公民保障,誰非后死者?
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聯(lián)文:為了公民的權利有保障,您南北奔走,并因此犧牲,我們同你相比,誰不是后死的人?為實現(xiàn)民國憲法而流血,您真是革命前驅(qū)的第一人。此聯(lián)氣象壯烈,似欲與《國殤》同馳騁,感人至深。
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專制,成立了中華民國。 然而,這個偉大的革命成果卻很快就被復辟帝制的袁世凱竊取。 孫中山先生為提高大家的革命信心,繼續(xù)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特撰一聯(lián):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橫批: 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四個鏗鏘作響的大字,從此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