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幼兒園老師要學會與孩子交流,師幼關系融洽是尊重、平等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善于與孩子進行交流是建立良好師幼關系的前提,是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首先應該了解每個孩子的發(fā)展特點和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而與孩子交流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交流的態(tài)度是前提
親切、和藹、平等的態(tài)度是實施師幼交流的首要條件。師幼交流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幫助教師了解幼兒,從而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教師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師幼交流的質量,教師的態(tài)度主要在于親切、和藹,尊重、信任,鼓勵、支持,個性、平等和積極回應。在師幼交流過程中,幼兒與教師是平等的參與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動的服從者、接受者。因此,教師首先要持積極主動、平等的態(tài)度和對幼兒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的尊重;提供一個安全、溫馨、信任、無拘無束的交流環(huán)境;盡可能地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并適時給予積極的回應。這種平等、安全、信賴、心情舒暢的交流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并能夠真正達到交流的目的.
二、交流的語言要講究
師幼的言語交流在幼兒園教育中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之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特別是個別或小組中的交談是幼兒分享情感、心靈交會的重要途徑。它需要教師在抓住機會、選擇話題、引發(fā)和延續(xù)談話、激發(fā)和保持幼兒談話的興趣和積極性等環(huán)節(jié)上具有靈活機智的策略、豐富的經(jīng)驗技巧以及對幼兒充滿全身心的愛。由于在傳統(tǒng)的幼兒教育中,教師習慣了自己講幼兒聽的模式,總認為自己講的才是對的、有價值的,對幼兒的見聞、感受等缺乏共鳴,因此很少有真正的雙向交流。教師要提高與幼兒言語溝通的質量,就必須要有與幼兒言語溝通的技能技巧和必要的傾聽的耐心,尤其是當幼兒口齒不清、談話內容含糊、語法錯誤的時候。總之,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平等地接納和鼓勵幼兒的談話,讓幼兒產(chǎn)生“老師喜歡聽我說”的喜悅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師是自己隨時可以交談的朋友。
三、交流時有注意點
1.不打斷幼兒說話
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話教師和家長應尊重幼兒,不打斷孩子的話,當孩子說話時,不輕易地打斷孩子的話,要耐心地、盡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母親知道孩子想看動畫節(jié)目,便打斷孩子的話“想看動畫片嗎?不要動,讓媽媽來開電視機。”長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師和父母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經(jīng)常這樣,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2.允許孩子申辯
良好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為此,老師、父母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說話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辦法激發(fā)他說話??烧乙恍┖⒆酉矏鄣耐婢?,同孩子一道玩,邊玩邊與孩子交談;交談時,應多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可以問孩子:“小花貓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會說:“小花貓餓了會去捉老鼠吃?!薄暗侥睦锶プ剑吭趺醋侥??”或引導孩子多看、多想,讓他有話可說;還可以找?guī)追鶊D片給孩子看,看后讓孩子講給家長聽,引發(fā)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平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這樣,孩子的話才能逐步多起來。|允許孩子申辯,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家長喜歡那種俯首貼耳“聽話”的孩子,家長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扯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快樂。與孩子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不但會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的敏捷性以及與同伴之間的語言交往能力,也會使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