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請以“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或“三個臭皮匠不能頂一個諸葛亮”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定,800字以上。
寫作指導
古語有云:“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惫湃诉@樣說有什么道理?你贊不贊同這句話?
如果你贊同“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那“頂”的理由有哪些?
其一,大多數(shù)事情都必須通過群策群力來完成,一個人難免存在思維誤區(qū)和知識盲點,所以有三個臭皮匠很必要。
其二,在量變中尋找質(zhì)變的可能和機會,“三個”比“一個”量足,發(fā)生質(zhì)變的可能性更大。在無法判斷誰才是真正的諸葛亮時,只能以數(shù)量取勝。
其三,諸葛亮是從一定量的臭皮匠中產(chǎn)生的。沒有臭皮匠,就沒有諸葛亮。不要憑空期待諸葛亮,也不要盲目拒絕臭皮匠。因為你曾拒絕的臭皮匠中,可能有一個就是諸葛亮。
其四,平庸之眾,往往鑄就非凡之事。從個體上看,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偉大的。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并非創(chuàng)造出偉大業(yè)績的生命才值得重視,臭皮匠也有臭皮匠的幸福和偉大。
其五,歷史的大走向是由大量普通的臭皮匠共同決定的,不以個別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意志為轉(zhuǎn)移??v觀歷史,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載舟的是群眾,覆舟的也是群眾。成事的是臭皮匠,敗事的也是臭皮匠。所以,不可忽視廣大的臭皮匠。
其六,從事實上講,大多數(shù)人不是諸葛亮,而只是臭皮匠?!叭齻€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口號是對普通大眾的心理安慰和鼓勵,也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動力,否則臭皮匠只能面對與諸葛亮的巨大差距而絕望。
……
如果認為“三個臭皮匠不能頂一個諸葛亮”,理由是什么?
其一,智慧勝于蠻力。一位謀士勝過千軍萬馬,一根棍子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是諸葛亮所擁有的智慧才能辦到的。
其二,智慧不能加和,這是智慧的獨特性。一個諸葛亮,就是一個諸葛亮,而一百個傻瓜湊在一起,還是傻瓜。
其三,人多未必力量大。如果力量使用的方向不一致,人越多,力量反而越難集中。數(shù)量不是決定性因素,所有人的行為目的一致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但不具備諸葛亮的智慧,很難促成一致的目標,而目標不一致的烏合之眾是不堪一擊的。
其四,力量加方向才有矢量,才能做有用功。臭皮匠的許多工作是互相抵消的、無效的。正如一個和尚有水喝,而三個和尚沒水喝。沒水喝的這三個和尚都是缺少智慧的臭皮匠,他們的勞動不值得尊重和贊賞。
其五,一人為虎,三人成蟲,喜歡單干,不習慣合作共贏,這樣的人湊在一起,往往互相掣肘,好事也會搞成壞事。
其六,量變未必引起質(zhì)變。有時候,量變引起質(zhì)變只是一種美好的期盼,缺乏依據(jù)。與其浪費時間,倒不如思考質(zhì)變的根本原因,尋找促成質(zhì)變的其他機會,率先達到更高的層次。
……
你怎么認為呢?你的理由充足嗎?你能說服自己嗎?你有把握說服別人嗎?
這真是個古老而難解的話題!
群眾的方量是無窮的 陳長豐
諸葛亮可謂從古至今智慧的代名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闭б宦牼陀腥颂岢鲆蓡枺耗憧稍娺^哪個臭皮匠能像諸葛亮那般名垂青史?不!此匠非彼匠。我認為,這里的臭皮匠是指沒有諸葛亮那樣舉足輕重,卻也實有一技之長的群眾。普通群眾的靈敏度、全面性、行動力,的確能頂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靈敏度高,可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人雖有才能智慧,但畢竟分身乏術(shù),無法靈敏感受到每一個細節(jié),而群眾則遍布各個角落,對自身所處的小環(huán)境十分熟悉,從而更能發(fā)揮各自的智慧。例如各大新聞中常見的“朝陽群眾”,總能神奇地揭發(fā)各種吸毒販毒、拐賣兒童事件,甚至協(xié)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此強大的作用,顯然比一個居高位、觀全局的人更有靈敏細致的優(yōu)勢。熱心又機智的臭皮匠往往能嗅到周遭環(huán)境的氣息,做出最快的反應;他們運用的智慧雖不多,但微茫之光匯聚在一起便會熠熠生輝,力之無窮,可不是“頂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信息全面,可頂“一個諸葛亮”。
“計算機之父”圖靈在“二戰(zhàn)”中破譯情報,貢獻卓越,然而他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的同伴曾通過改變一個線路的連接方式,把破密碼機的運行速度提升了三倍。眾人各展所長,終于成功破譯了一則情報——當時太平洋上一艘戰(zhàn)艦將被圍攻,而這正是破譯小組中某位成員的家屬所在的戰(zhàn)艦!眾人激動地要上報申請援助時,圖靈又冷靜地指出:針對全局,不能因救援一艘戰(zhàn)艦而導致情報泄露。于是,小組成員又通過概率精確計算各種情報的可行性,全方位思考權(quán)衡,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可見,一人之腦再強大,也有難顧全局之時,正可謂眾匠頂一諸葛亮啊!
“三個臭皮匠”行動力強,可頂“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的主要職責在于謀,臭皮匠的長處在于做,顯然有時行動力更為重要。項羽擺鴻門宴,劉邦只得赴約。雖是羊入虎口,但“羊”自己謹慎,周圍也有許多人保護。機敏的謀士張良,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士樊噲等,他們用果斷的行動力護得劉邦全身而退。反觀項羽,即使范增多次謀劃殺劉邦,但因沒有可靠的執(zhí)行者,最終只得扼腕嘆息。普通群眾行動力的顯著,可不是比一個人的謀劃更為重要?
綜上,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靈敏度、全面性、行動力都優(yōu)于個人。由此可見,“三個臭皮匠”可以“頂一個諸葛亮”!
考場點評
本文題目即亮明觀點——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然后在開篇稍作轉(zhuǎn)折,巧妙地對臭皮匠做出一個概念闡釋一有一技之長的群眾,為后文提出臭皮匠具有靈敏度、全面性、行動力三個長處做了鋪墊。接下來逐層分析論證,三個分論點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朝陽群眾”、“二戰(zhàn)”破譯密碼團隊、劉邦與項羽三則材料涵蓋古今中外,豐富貼切;文末簡潔收尾,再次強調(diào)中心觀點。全文明晰、規(guī)范、扎實,是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
(王兆芳)
自皮匠怎能頂諸葛亮 彭雨宸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比欢嗽挿旁诂F(xiàn)今社會中,恐怕就有些不妥了。怎么就不妥了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臭皮匠與諸葛亮存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臭皮匠手腳靈活,勤快努力;諸葛亮,則擁有與眾不同的智慧。智慧不是標量,不能單純地直接加和。福特公司曾請過一名專家來評定他們公司工作人員的效率,考察后專家對公司的老總贊揚了一番員工的勤奮,然后說:“只是有一個人,一直在公司里浪費您的錢。每次我路過,他總是把腿蹺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干。”老總說:“這個人曾經(jīng)想出一個主意,為公司避免了幾千萬美元的損失。他想出這個主意的時候,也是這個姿勢?!笨梢?,諸葛亮擁有絕對實力,再多臭皮匠也頂不上。
其次,臭皮匠在某些方面也許能頂諸葛亮,但這些方面絕對不包括智慧。諸葛亮最超群的就是智慧,你不頂他的智慧,還跟他比什么?打個比方,農(nóng)民或許在種田方面比諸葛亮強,但他們頂不了諸葛亮的文韜武略、深謀遠慮!我不是輕視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廣大群眾能解決得了的。且看我國近代的發(fā)展史,當廣大人民群眾麻木于“三座大山”的壓迫時,只有少數(shù)覺醒的中國人挺身而出,團結(jié)起來與之斗爭,這才漸漸喚醒了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你說,諸葛亮在活動時,臭皮匠在哪里?三個臭皮匠真能頂諸葛亮嗎?
最后,臭皮匠聚在一起,也許會想出一些諸葛亮沒想到的細枝末節(jié),但重要的主干部分他們是想不全面的。臭皮匠頂多可以算諸葛亮的秘書、助手,幫他完善一些細枝末節(jié),但絕對代替不了諸葛亮。我國自主研制的原子彈、雜交水稻,離不開那些頂級科學家的專業(yè)知識和艱苦奮斗。團隊里的其他人員當然也負責這樣那樣的重要工作,但如果沒有鄧稼先、袁隆平這樣的領(lǐng)軍人物,別說三個,就是三萬個臭皮匠也研究不出來。
由此可見,臭皮匠頂不了諸葛亮。物盡其用,人盡其力,各有各的位置,怎么能輕而易舉地取代呢?所以,三個臭皮匠,不頂諸葛亮。
考場點評
本文語調(diào)輕快,不時冒出精彩言論,如“智慧不是標量,不能單純地直接加和”“臭皮匠頂多可以算諸葛亮的秘書、助手,幫他完善一些細枝末節(jié),但絕對代替不了諸葛亮”“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等,令人耳目一新;所引材料也新鮮、飽滿,是一篇輕松、明快的應試好文!
(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