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石菊
摘 要:本文從一線教師視野出發(fā),淺談如何引導班級家長上好課、好上課,多樣化的內容與方式、系統(tǒng)化的課程使得家長課堂更具藝術化。
關鍵詞:家長課堂 藝術化 方法
一、當前家長課堂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很多學校都開通了家長第二課堂,與普通學科教學相比,家長課堂的開展存在一定難度。首先課堂的引導者是家長,不同于專業(yè)教師的教學思路,家長對課堂的掌控和難易跟進都是有一定瓶頸的,因此,如何在班主任的帶領下?lián)P長避短、發(fā)揮家長資源的優(yōu)勢是家長課堂需要攻克的一個重要難題。
二、家長課堂藝術化的意義
家長課堂一直是我校的一個特色品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而這也是我校家長課堂一直所遵循的準則,學校一直以學生為本、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不搞形式化,而是扎扎實實走藝術化道路,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在一年的家長課堂中看到了孩子們對課堂學習的熱情,這不僅是對學校主課的一個補充,更是對孩子們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審美情操的熏陶,是學校教育藝術化的一個重要延伸。[1]
三、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為藝術化提供前提條件
1. 課堂形式多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奔议L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打破“教師、教材、粉筆、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格局,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來掌握知識,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讓他們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比較全面地、深刻地掌握知識。如在上藝術繪畫的時候,老師利用多媒體給孩子們展示了國外名家名作,色彩與線條的完美結合給了孩子們視覺沖擊;神奇的化學,家長利用現(xiàn)場道具帶著孩子們做實驗,增強孩子們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讓孩子更加直觀感受到化學的神奇;端午節(jié)不僅吃粽子,孩子們更是在課堂上親身體會如何制作粽子,動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
2. 課堂內容廣泛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藝術是生活的鏡子。家長課堂的藝術化不僅僅是形式的多樣,語言的藝術化,更是生活藝術化。家委會與班主任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通過提前溝通與規(guī)劃,制定了小學六年的家長課堂主要方向。內容上結合每年的季節(jié)時節(jié)和小學生新課標學習,每學年分階段、有層次進行教學,如九月份關于中秋典故與古詩積累,清明時節(jié)的主題課堂;結合一年級數(shù)學認識時間,開設《怎么照顧好是時間寶寶》為主題的時間規(guī)劃課等。
四、廣納資源,合理分配為藝術化提供無窮動力
每學期開學,班主任和第二課堂委員會的家長都會舉行一個規(guī)劃會議,針對上學期的家長課堂進行總結和吸取經驗,利用家長手里的多樣資源,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每學年的學科安排制定接下來的學期課程安排。
課程目的:通過第二課堂,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的閱讀方向。
課時安排:共30分鐘,5分鐘引言+10分鐘故事閱讀/知識點講解+15分鐘互動/手工+向孩子推薦書籍(同步將課件內容在家長群里傳播,推薦相關書籍和其他資料)
五、家校結合,中西合璧為藝術化提供保障
家長課堂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長還沒真正認識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而通過家長課堂,讓家長親自體會教育的重要性,回歸真實課堂,更能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從而形成合力,達到了教育藝術化的效果。[3]
中西合璧是針對我們班比較特殊的留學家長的情況來制定的。通過家訪,我發(fā)現(xiàn)班級有部分孩子的哥哥或者姐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邀請這些資源來班級上課,比起我們課本里單純學習國外風景的文章,這是個更好的機會。同時,結合英語學習節(jié)日的章節(jié),邀請了小栩在美國讀大學的哥哥來現(xiàn)場講解節(jié)日風俗,并配合照片、游戲等方式讓孩子們更加真實感受到異國風情,單詞歌曲不時在課堂中唱起,這樣,枯燥的單詞很快被孩子們牢牢記住。[4]
六、以課促讀,授之以漁是藝術化亮點
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家長課堂不僅僅只是上一節(jié)課,更是給予學生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思維方法、一個發(fā)現(xiàn)世界的窗口。布魯納認為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而我們的家長課堂正式從學生出發(fā),貼近生活實際來開展的,同時,每堂課摒除老套的傳授模式,家長更多的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學生有充足的提問和發(fā)言時間,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課堂上孩子們妙語連珠,豐富了課外知識。在此基礎上,每課一讀是我們課堂的提升,在課堂的結尾,家長會推薦和本課主題相關的一本課外讀物,并將課件內容同步在家長群里,這樣家長都能及時了解到孩子所學內容和需要閱讀的書籍,經過一個學年的累積,孩子們不僅閱讀興趣增加了,閱讀質量和數(shù)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名言大全》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2] 趙晉江 《中小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 教育理論與實踐
[3](蘇)馬卡連柯著,邱國梁編 《馬卡連柯論青少年教育》,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 年版
[4]錢蓄《語文教學語言評價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學,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