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奇
1901年春節(jié),8歲的梁漱溟從長輩那里得到一串壓歲銅錢。一日,打算拿錢去買小人書時,卻發(fā)現(xiàn)它不翼而飛。于是,就吵嚷著四處尋找,沒有下落后又哭鬧不休。對此,父親梁濟卻一直在埋頭讀書,就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
第二天,梁濟無意間看到銅錢被吊于院中一棵桃樹上,猜想是兒子因貪玩而遺忘于此,梁濟就在一張紙上寫下這樣一段有趣的文字:“一個小孩在桃樹下玩耍,將一串銅錢懸掛在樹枝上,自己遺忘了,卻在找尋時吵鬧不休,真是毫無道理。次日,其父在打掃庭院時發(fā)現(xiàn)后,告訴了他,小孩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糊涂。從此,他就懂得了要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遇事也不必慌張?!睂⒆謼l對折,放在銅錢旁邊后,梁濟才喚來兒子。見到失而復得的銅錢,梁漱溟自是喜不自勝,可待他看罷字條,頓時滿臉通紅——“余讀罷頓感羞慚,俯首默不語”,很多年后,梁漱溟如是回憶道。
(選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