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田
拒絕“冷暴力”,做有溫度的老師
□徐兵田
萬瑋攝
教育工作中,我們常看到一些班主任對學生的教導十分耐心,學生也喜歡把這樣的班主任當成親近的長輩或是可以說心里話的好朋友,即便因畢業(yè)或升學分別多年,他們的腦海里依然留有難以抹去的美好回憶——在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時,能給予他們無私安慰和鼓勵的班主任,一定會讓他們印象深刻。
但教育的世界并不總是春風和煦,還有一些班主任對學生呵斥、侮辱、體罰等惡劣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近幾年來,這種直接性懲罰學生的行為開始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更為隱蔽懲罰方式——“冷暴力”。
在教育工作中,我們常聽到一些班主任老師會對學生發(fā)表厭惡或不滿的言論,有的班主任甚至把影響班級量化考核成績的學生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或是長期用漠視或冷落的方式排斥這些學生,這就是“冷暴力”。
“冷暴力”的危害并不亞于直接對學生的肢體暴力,和后者相比,“冷暴力”是一種心理或精神上的折磨,這對思想敏感而脆弱的中小學生來說,極易給他們造成精神負擔或產(chǎn)生心理陰影,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長遠來看,長期遭受“冷暴力”的學生會更加討厭學校和老師,甚至可能因此做出偏激行為,或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由于學生個體本身存在差異性,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產(chǎn)生情感上的喜好差別,也屬人之常情。但從學校的育人目的和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求來看,這顯然是一種對學生成長極不負責任的做法?!袄浔┝Α钡氖芎φ呤俏闯赡甑膶W生,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班主任自身的從業(yè)水平、社會對教育的片面要求,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冷暴力”行為的產(chǎn)生。
可見,問題的解決既要看到學生受害的“標”,更要關注到當前教育亂象的“本”,抓住根本才能“對癥下藥”,爭取“藥到病除”。
學校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思想應是對“人”的關注和培養(yǎng),各種與時俱進的口號和理論在學校的墻壁、報欄中隨處可見。學校應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中的人,給予他們情感和價值觀的正確引領,不能只停留在宣傳標語上。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如果沒有合理的評價體系和監(jiān)督系統(tǒng)與之相配套,就會容易滋生“言不由衷”的一套另行的野蠻做法。特別是在一些缺乏文化底蘊的學校,為了抓成績、爭排名,對學生的管理和要求異常嚴苛,把班級牢牢捆綁在各種排名的量化成績上,讓班主任的工作變成只求結(jié)果的片面教育,極大削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導致師生之間關系冰冷。
因此,學校應把考核班級的重點放在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與整體感知上。如:把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參與度等內(nèi)容納入評價體制,允許學生評價班級,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班級中的真實感受。
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學校已在推行學生評價制度,很好地促進了班級師生關系的發(fā)展,既讓教師在接受學生監(jiān)督的同時及時調(diào)整態(tài)度,也有利于班級內(nèi)形成相互尊重、積極向上的氛圍。
其次,學校要發(fā)揮家校平臺即時交流、緩解矛盾的作用。借助網(wǎng)絡平臺,能讓家長對孩子的在校情況有更直觀地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良好的家校合作,便能把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各方因素置于共同的監(jiān)督體系中,不僅進一步規(guī)范教育行為,也有助于及時化解各方矛盾與壓力。
學校教育現(xiàn)狀的改善離不開對教師師德的持續(xù)培養(yǎng)。作為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角色,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水平、專業(yè)能力,對學生的影響全面而深刻。因此,學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引領教師的精神成長,指導他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實現(xiàn)“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的公平教育。
另一方面,對班主任來說,在“冷暴力”給學生帶來傷害的同時,也讓班主任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中。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應當成為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有道德上的權利來教育學生?!崩铈?zhèn)西老師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边@些飽含教育智慧的總結(jié),點出了教師應該擁有怎樣的教育情懷和修養(yǎng)。
為什么很多班主任能在瑣碎、忙碌的教育工作中,也能讓自身價值得到認可并獲得滿滿的職業(yè)幸福?正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對學生負責、讓學生喜愛的基礎上,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離不開教師自身擺脫庸俗、向往高尚教育情懷的個人追求。
從事中國青少年研究的有關專家將“冷暴力”頻發(fā)的誘因歸結(jié)于“應試”:“一味以升學考試為導向的應試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質(zhì),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識考查。在這種壓力下,大部分學校只關注升學率、考試分數(shù)與名次,嚴重忽視對孩子道德品質(zhì)與堅強意志的培育,無視學生心理的狀態(tài)。學校與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實需求,過早教會孩子一味關注生存目標和競爭能力,變相地逼迫孩子帶著功利的心態(tài)去學習和生活,這對于教育來說是最致命的!”
因此,學校教育要實現(xiàn)對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必須遠離功利化環(huán)境。當前,很多學校通過開展學生、教師的大閱讀活動,提升校園整體的書香氣息,不僅讓一些浮躁的心靈有了安靜的棲息地,更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讓學校教育重新歸為一方凈土。
學校作為班主任的管理機構,有對班主任群體進行培訓和考核的義務,所以學校選擇哪種管理方式,是“只重結(jié)果、淡化過程”的粗放式,還是“以人為本、強化服務”的人性理念,對班主任的教學、管理行為的選擇顯然有直接且持久的影響??梢?,改變校園內(nèi)教育“冷暴力”的現(xiàn)狀,學校必須深化學校教育在管理理念、環(huán)境塑造等方面的改革,讓每一所學校成為有文化底蘊、師生喜愛的家園。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商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