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海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關(guān)鍵,農(nóng)村中學語文的教學,要特別重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相互促進作用。閱讀是一種吸收,寫作就是一種表達。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構(gòu)建自己的知識庫,使其在賞讀中得到啟迪,寫作教學便是引導學生從知識庫中提取素材,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精彩導語如同畫龍點睛,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牽引學生聯(lián)想后進行寫作,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導語;滲透;方法
于漪老師曾說過:“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本实膶дZ就是引導和鼓勵學生邁開學習重要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沒有邁好,學生學習便缺乏熱情,從而學習效果不佳,甚至事倍功半。如果邁得精彩,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導語這個媒介,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滲透寫作教學,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滲透寫作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課本是專家們投注大量的人力、苦心孤詣了很多年的成果,里面的文章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內(nèi)容涉及社會、生活、人文科學、為人處世等,又有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是作文教學和學生初寫作文最好的藍本。如果能通過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那么學生不愿寫作、害怕寫作以及寫作水平普遍較低等現(xiàn)象就會大大改觀。
“作文教學中如果執(zhí)教者棄閱讀資源不顧而重新尋找材料指導學生寫作,這樣不僅會耗費 很多精力與時間,而且找尋的材料又不見得比課文的閱讀資源更適合用來指導學生寫作。這種做法還會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的豐富的人、事、物、景、情、理等資源難形諸筆端,課文所學的技巧也沒有足夠的訓練去完全轉(zhuǎn)化成經(jīng)驗,這會使寫作訓練陷于低效化狀態(tài)。”[1] 如果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賞析“美”的語言、分析“富有情感”的語句、解析“巧”的文章布局,通過閱讀教學解決學生在寫作中的困惑,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也能通過寫作訓練來驗證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鞏固閱讀成果,大大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選材立意等能力。
朱熹曾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痹趯дZ中指導學生仿照所學課文進行寫作,符合學生的模仿心理。這也是遵循知識移規(guī)律的,知識的遷移指先前習得的知識在新的學習情境中運用并 進新的學習。因此,利用課前的導語,進行寫作指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二、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滲透寫作教學的方法
1.在閱讀教學中賞析“美”的語言作為導語滲透寫作
魯迅曾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這才釀出蜜來,倘若老停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課文中那些表現(xiàn)自然美、社會美、藝術(shù)美的優(yōu)美語句和寓意深刻、說理透徹、蘊含哲理的精辟語句(只要學生本身認為這些詞句能為自己注入新鮮“血液”)都可大膽拿來“為我所用”。薩迪也說:“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只蜜蜂不釀蜜?!币虼?,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廣收博采、不斷積累詞匯、辭格、句式等,并及時地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轉(zhuǎn)化。
寫作是一種釋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多重輸出,學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才能寫出自己所要說出的話。例如在教《春》一文時,導入時重點朗誦“春花圖”的語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告訴同學,這些語句不僅用詞優(yōu)美,而且也非常適合學生仿寫并運用到寫景作文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用詞的精確和巧妙,這樣就能使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
2.在閱讀教學中分析“富有情感”的語句作為導語滲透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寫作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盵2]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審美情趣與審美態(tài)度都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思想與情感指向。中學生因為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在發(fā)展階段中審美情趣常比較浮泛,指向不確定,教師就可通過分析富有情感的語句作為導語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受和體悟文本中的精神體驗。這樣,體驗作者的生活感受多了,自身的感受也就如同作者。
初中的學生因年齡較小,閱歷不豐富,對生活的理解較少。這樣,就需要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在教《紫藤蘿瀑布》第二課時,我導入作者的人生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弊咸偬}花的美麗與繁盛,需要“生命的酒釀”。人亦如花,時代的洪流總會沖走種種令人不快的過往,只要你也加快腳步,張起生命的風帆,在這閃光的時代中航行,你也會再次盛開。這不僅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傷,而且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旺盛的生命的贊頌和對美好人性的追求。告訴學生寫作時,就要借鑒作者的這種寫法。寫作需要留心,生活是一本大書,需要時間來讀,沒有相關(guān)豐富而深厚的感情積聚,要求在作文中表現(xiàn)生活感悟,這肯定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在閱讀教學中解析 “巧”的文章布局作為導語滲透寫作
一篇文章要寫得精彩,巧妙的構(gòu)思、新穎的形式是至關(guān)重要的。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篇篇皆精品,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寫作方法,都是我們練習寫作的范文。而中學生怕寫作文,怕的因素比較多,其中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解析文章布局之“巧”,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范文的寫作技巧,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首先介紹在于勒叔叔出場前,小說重點渲染于勒叔叔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時隔十二載之后,窮困潦倒的于勒叔叔出現(xiàn)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像美麗的肥皂泡那樣霎時破滅,頓時產(chǎn)生“意料之外”的藝術(shù)效果。文章構(gòu)思新穎,布局謀篇獨具匠心,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跌宕曲折,給讀者以強烈的感受。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資源使學生掌握一些布局謀篇的手法,使學生作文結(jié)構(gòu)更加合理。
三、反思與建議
“只有那些相當或略高于學生語言發(fā)展水平的‘伙伴語言才比較適宜于進行‘讀寫結(jié)合。 教材中的許多選文,其語言之精粹、思想之 深邃,幾乎是許多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至于中學生就更難以直接仿效;而語文課程之所以設置這類遠高于中學生語言發(fā)展水平的精品內(nèi)容,其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思想的豐贍、語言的神韻并培育若干文化精神的成分,這些都不必與‘寫相結(jié)合”。[3]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閱讀篇目都適合在導語中滲透寫作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有所選擇,不能一味的用功利性的眼光把導語簡化成獲取寫作的知識。要不然導語的設計就流于機械與淺表化,學生的寫作也越來越蹩腳地形式化。
在閱讀教學的導語中滲透寫作,要讓學生及時地將所獲的語言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技能等轉(zhuǎn)化為文字,即要通過具體的習作——課堂仿寫、日記、周記等及時加以運用。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融合,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小花.初中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的策略研究.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1
[3]鄧彤.閱讀與寫作:分進還是合擊?.中學語文教學,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