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江
【摘 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要展現(xiàn)語文課的魅力,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靈動課堂;小學語文
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一直覺得很幸運,因為新課程的語文教材蘊含著人類文化的底蘊美,能和學生一起徜徉在文學的殿堂,欣賞感人的名篇,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是件讓人陶醉的事情。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普遍還是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的沉悶場面。如何讓語文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蕩起迷人的漣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堅定不移的走特色教學之路。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不斷錘煉語言文字的深厚功力,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扎實訓練,為我的語文教學撥開了迷霧,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新的感悟:
一、轉變教學方式,調(diào)活語文課堂氣氛
學生學得活,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教師不能只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同時,教師要運用靈活、恰當?shù)慕虒W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但是,在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療o聲為有聲,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在語文課堂中插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會讓語文課更精彩讓課堂鮮活靈動起來,讓學生喜歡語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創(chuàng)設鮮活語文課堂“動”起來穿鮮活靈動的課堂讓語文更精彩創(chuàng)設鮮活靈動的語文課堂因靈動而精彩。
1.設置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fā)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lián)想,并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靥砑有┮魳?,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不僅能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從優(yōu)美的樂曲中體會課文的內(nèi)涵。如蔡紅芳老師課上的音樂加上圖片的渲染,將學生一下子帶入到了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場景中。
2.引入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采用一種調(diào)動其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管老師在作文課上讓學生上臺表演“小碎步”,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知道了怎樣的步子是“小碎步”,而且大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強調(diào)合作,相互啟發(fā)
“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與文本溝通后,每人所獲取的信息是豐富多彩的,對文本的理解也充滿個性,產(chǎn)生的問題更是因人而異。這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理解,要敢于質(zhì)疑,敢于批判,大膽假設,充分聯(lián)想。
此外,要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還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煽情”。課堂上激發(fā)學生或爭先發(fā)言(搶答)、或正反抗辯、或據(jù)案慷慨、或點評、或小組討論。讓學生能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進入課堂。以興奮樂觀的情緒參與教學活動,用自由的思想與文本和教師對話,與自己的思想和心靈對話。
二、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痹陂喿x教學的教學建議部分,又作了這樣說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施開放性教學,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發(fā)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毙睦韺W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干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自尊心日益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信任;進入高年級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獨立地試一試,干一干,這時正是他們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萌發(fā)和發(fā)展的好時機。
2.珍視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語文教學要關注人的自然發(fā)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出現(xiàn)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千差萬別、色彩斑讕的審美情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千萬不可刻意追求“標準答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三、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思維火花
1.聲情并茂,體悟情感
“情”是語文的靈魂。葉圣陶先生說:“讀者若不能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當學生對文本有了初步的感悟理解,還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地走近文本,走近人物的內(nèi)心。例如在教《懷念母親》一課時,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季羨林爺爺從小在外求學、遠離母親,直到母親逝世才回家奔喪,內(nèi)心悲痛不已,后來又去國外求學,遠離祖國母親,心里時時懷念母親,這種懷念之情讓他無法安睡,食不下咽。在教學時我配上哀傷的音樂以讀感悟文章蘊含的情感,學生輕易地理解了文本。
2.激活想象,學會創(chuàng)造
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進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的表象,體味文章意境,達到情感的共鳴。 如何讓學生從簡單的文字中讀出不簡單,把文章讀得豐滿,我常在教學時設計一些補白,激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想象的閘門被打開,表達的欲望被激發(fā),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徹了。
3.拓展延伸,注重積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大語文觀已是語文教改的方向。學生的語言等各方面的積累不應該局限于課本、課堂,而應面向生活、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yè),讓課堂上的所學變得更有意義。曾經(jīng)聽說美國的四年級學生,當他們學到“移民”一詞時,老師就鼓勵孩子們調(diào)查他們的家世,弄清自己的祖先是哪國人,同學間可交流調(diào)查所得。我們從中不難體會到美國小學教育的開放意識。除了調(diào)查、訪問等實踐性的作業(yè),我們還可以結合課文內(nèi)容,布置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如學完《掌聲》一課,我讓學生結合課文中掌聲的含義,編寫小詩《掌聲像什么》。這樣尊重個性的作業(yè),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走進課文,也將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走進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世界,去思考、探究、解決心中的疑團。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是哪種方法,終須抓住一個關鍵定可大有作為,那就是“以生為本”。讓我們把40分鐘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價值,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樂園。讓語文課堂中擁有最燦爛的陽光,最清新的空氣,最甘甜的泉水,讓課堂靈動起來!讓孩子們真正喜歡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