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長期以來,中學體育課一直沿用傳習式教學。上課總是一個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著做。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許多中學生在校學習了十多年體育,出了校門仍然不懂如何鍛煉自己的身體,增強自己的體質。而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學生的能力,這已成為當代教育的顯著特征。體育能力是指完成體育活動的本領,以及成功完成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心理特征,它是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運動素質和智力的有機結合。學校體育要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關鍵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穎、獨特、富有個性的體育教法,將會對學生的體育課興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要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應該不斷地給學生新的、有趣的,系統(tǒng)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從而提高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小學四年級課,內容是身體基本活動和武術,將一組過樁、獨木橋、爬竿、過軟梯等和武術中的拳術、棍術組合起來,編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邊學邊練,邊唱邊模仿,使學生在想象中既學會了動作,又體驗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師生關系和睦,教學充滿樂趣。
二、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優(yōu)勢
現代教育教學觀要求學校除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外,還要從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如組織課外活動、體育比賽、文藝表演等,體育教師正是這方面的組織能手。從性格上看,體育教師一般性格豁達開朗、活潑愛動、富有朝氣、善于與學生互動,這在無形中縮短了師生的距離,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的朋友。中學生因思想性格、體育興趣、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表現出對體育項目的傾向性,喜歡的就練,不喜歡的就不練,或者參加了也不積極。這時,體育教師就會想方設法調動一切力量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用集體榮譽來感召學生,以集體的行為意識來取代個人的行為意識。從學科優(yōu)勢上看,體育學科還具有其特有的德育功能:一是凝聚功能;體育教學能使學生為共同的目標凝聚在一起,體現集體的力量。二是約束功能;三是鼓勵功能;體育項目的競爭性,能強烈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培養(yǎng)他們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優(yōu)秀品質。四是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調適功能。這四種功能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并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中,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
三、在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適應新課程
體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變化,必定帶來其教學行為的轉變。只有轉變體育教師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實施新課程。從客觀上看,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體育與健身學習的全過程。一是建立平等的關系。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做到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羞辱、挖苦、嘲笑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伙伴。要幫助引導和推動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獨特的體育潛能,推動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的變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教學資源手段和策略,轉變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體育與健身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策略和拓展空間。二是要合理調控好教學反思。從教學的整個過程看,它包括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這三個階段反思。從反思的方向看,包括對自己教學方式的反思,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評價策略和形式的反思等方面。這些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改革不斷向深度、廣度、推進的動力,是每一位體育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沒有經常性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素養(yǎng)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升。三是提高合作行為。體育教師除了面對自己的學生外,還要與學生周圍其他學科的教師發(fā)生聯系,還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配合,共同承擔教育學生、推動學生發(fā)展的重任。
四、體育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體育教學的課堂是操場,各項教學都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范圍大,使用的器材多,隊形變化復雜。根據這些特點,通過體育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
第一、組織指揮能力。組織指揮也是一種藝術,這方面能力強的人,可以將幾十個人,乃至成千上萬人的集體行動指揮得井井有條。這種能力不光是在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或其他活動時必不可少的,就是將來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也是必需的。
第二、觀察理由和分析能力。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提出練、看、想、議的要求,讓學生認真按照教師講解示范的動作要領進行練習,注意觀察(看)教師的示范和同伴的動作,以便進行正誤對比,然后提出理由,讓學生進行深思(想)自己的動作和別人的動作做的如何,再進行知識的交流,在練習時同學間相互觀摩取長補短。
總之,體育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著我們絕不能坐吃山空,只做個知識消費者和技能的“壟斷者”,而需要做個終身學習者,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學習力”推動我們持續(xù)有效長期的發(fā)展。同時,新的課程理念需要體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行為,并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