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紅
摘 要:千分尺在工廠和實習教學中是應用廣泛的測量工具,也是機械專業(yè)學生的必學知識,容易被接受但在使用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本文就千分尺在實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闡述。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是保證加工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測量工具的使用中應形成良好的測量習慣,減小人為測量誤差。
關鍵詞:千分尺 測量 加工質量
不論是在工廠還是實習教學,千分尺和游標卡尺一樣都是廣泛使用的測量工具,對于機械專業(yè)的初學者——學生來說,千分尺的使用是必學的基礎知識,很容易被接受,但同時又很容易在使用中出現操作和檢測問題。
千分尺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外徑、內徑、壁厚、螺紋、深度千分尺等,由于受測微螺桿長度的限制,其移動量不大,通常為25 mm,所以其測量范圍每隔25 mm為一擋規(guī)格,如0~25、25~50、50~75、75~100。下面以常用的外徑千分尺為例,講解其在實習教學中的使用方法。
一、千分尺的結構對其使用的影響
千分尺又叫螺旋測微器,它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精確到0.01 mm,由于還能再估讀一位,可以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通常由尺架、固定量桿、測微螺桿、固定套筒、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組成。了解其結構才能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操作,以免出現不必要的測量誤差。比如在千分尺的尺架上通常裝有隔熱裝置,目的是為了防止手溫使尺架膨脹以引起誤差。這就要求學習者在使用千分尺時一定要左手握在隔熱裝置的位置,而盡量少接觸尺架的金屬部分。在左手握牢千分尺時,右手用來旋轉微分筒調節(jié)測微螺桿的測量范圍,當測微螺桿靠近待測物時,改用右手轉動測力裝置,聽到“嚓嚓”聲響,即可轉動鎖緊裝置鎖緊,進行讀數。
二、千分尺的識讀對其使用的影響
千分尺是以測微螺桿的運動對零件進行測量,螺桿螺距為0.5 mm,即微分筒。
微分筒每轉一周測微螺桿就移動0.5 mm,固定套筒上刻線被基準線分為上下兩部分,刻線間距都為1 mm,但上下刻線相互交錯,上面刻線代表主尺測量值,下面刻線位于上面刻線正中位置,所以又稱為半刻度線,微分筒斜圓錐面分為50格,每轉一格,測微螺桿就移動0.5 mm/50=0.01 mm。讀數時就需要將三者相加得到實際尺寸值,要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看微分筒位于固定套筒主尺上哪條刻線后面,讀出整數值;然后看固定套筒上讀出整數值的那條刻線與微分筒之間的半刻度線是否漏出來,漏出來就加上0.5 mm,沒有就不加;最后看微分筒上哪條刻線與固定套筒上的基準線對齊,得到小數值。
初學者在認識了千分尺和了解其讀數原理后能較快地掌握其讀數方法,但是在真正的生產實踐中,在讀數時還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例如,一把千分尺在后期使用過程中經過調整和修正,在半刻度線與微分筒的旋轉之間出現偏移,有時明明半刻度線不該漏出來的,在測量時卻看到了,就稱該千分尺為漏線千分尺,相反即為壓線千分尺。這時初學者在讀數時就不能很好地判斷該不該加上0.5 mm,這時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游標卡尺配合測量,可以用游標卡尺再次測量該尺寸,然后用游標卡尺測得的尺寸與千分尺測得的尺寸比較。雖然兩種測量工具會出現測量誤差,但不會超過半刻度值,這時就看是否加上0.5 mm,哪個與游標卡尺讀數接近,即可判斷該千分尺是為壓線還是漏線,經過一次比對,后面的使用中就能很好判斷該千分尺的準確性。
三、千分尺在加工中的測量操作對其使用的影響
在千分尺在使用過程中,其測量環(huán)境也是會影響其測量精度的。一般對于初學者來說,都是對一些工件、作品徑向靜態(tài)水平放置時的測量聯系,但在實際的加工生產過程中,工件會在工作臺或卡盤上裝夾。這個時候的測量就需要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測量姿勢和方法。以在車工實習中的測量工件為例,這時工件在卡盤上裝夾,測量時,首先要停止車床卡盤轉動,然后用左手握緊千分尺尺架的隔熱裝置,由于此時千分尺是在豎直方向上測量外徑,所以在工作中筆者更習慣于在這個基礎上用左手食指托住千分尺將量桿一頭固定在工件的下方,起到支撐作用,另一面使千分尺測微螺桿豎直在工件的上方,然后用右手轉動微分筒使測微螺桿接近工件時,改為轉動測力裝置,聽到響聲后,輕輕前后晃動,保證千分尺測量位置為工件外徑方向上的最大值后,鎖緊,取下,使千分尺位于視線正前方水平放置,讀數得到測量結果。
(作者單位: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