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玲
內容摘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實現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睂W生涉獵廣泛的知識領域,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推薦。教材的課后練習設置項需要結合課內文章對人物故事、或者同類型、同作者的文章進行推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延伸閱讀,對課內所學進行廣度和深度上的補充。重視并落實好新教材的課后閱讀推薦,從而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已身”。
關鍵詞:人教版 新版教材 課后閱讀
教育部審定的、2016年開始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是語文教材的一次新的變革,新教材相比于老教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對語文學習中課內精讀和課外延伸閱讀的重視。
新教材每個單元選擇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文章,單元指導中有明確的課內精讀要求,而教材課后練習的設置不僅有對課內文章的把握,更有與課內文章相關的積累拓展。
教材的課后練習設置中有一項——“積累拓展”,這項主要是結合課內文章對人物故事、或者同類型、同作者的文章進行推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延伸閱讀,對課內所學進行廣度和深度上的補充。
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僅是讓學生去接觸更多的閱讀素材,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教材編寫者的大閱讀理念:語文的學習遠遠不止學習教材中所選的課文,教材只是一個打開閱讀世界的窗口,語文學習的豐富性決定于從這個窗口所看到的更廣大的世界。
受制于多門科目的學習壓力,學生很少會主動地尋找時間和機會接觸、了解、甚至是閱讀教材后面推薦的這些閱讀素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有義務和責任踐行教材的大閱讀理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在語文教學的有效時間內幫助學生最大程度地打開一扇扇窗,更加豐富地去了解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經典人物,也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一個作者的特點和寫作風格,為學生打造語文閱讀更廣大的天空。
語文新版教材的閱讀型積累拓展題,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涉及:一是搜索并整理課文所涉及人物的其他資料,例如《鄧稼先》后就主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搜集并整理包括鄧稼先在內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二是對一篇文章作者其他代表性作品的推薦,例如《紫藤蘿瀑布》后就推薦了宗璞的《丁香結》、《燕園樹尋》和《好一朵木槿花》;三是對課內文章所提到或涉及到的作品進行推薦,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后就建議學生課外翻閱繪圖版《山海經》,感受其神奇色彩;四是對文章來自的著作的推薦,例如《偉大的悲劇》后就推薦了這篇課文來自的著作——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五是推薦與課內所選文章題材類似的作品,例如《帶上她的眼睛》后推薦了劉慈欣的《朝聞道》、阿瑟·克拉克的《星》、弗洛·文奇的《真名實姓》。
這些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方面進行的閱讀素材推薦,是對課內所學課文的拓展和深入,是拓展真正的文學視野的窗口。
教師在處理這些課外閱讀素材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的落實:一是讓課外閱讀素材成為相應課內文章精細閱讀指導的訓練素材;二是讓資料搜集和補充、作者寫作風格等方面的閱讀拓展成為語文綜合性實踐的豐富形式;三是大量的課后文章閱讀可以成為摘抄和積累的重要素材來源;四是對某一個作家的課外作品閱讀,了解其創(chuàng)作風格及風格的成因,這樣的素材可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成果;五是可以模仿某一個作家某一類型的文章進行寫作的練習;六是可以進行長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例如讀到動物小說時,可以進行動物小說的創(chuàng)作,讀到科幻小說時,可以進行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嘗試。
無論是哪種閱讀素材的落實形式,教師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學生:語文是一個豐富而廣闊的世界;閱讀不是課內幾篇文章的學習而是燦爛豐富的文學作品的了解和閱讀;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對人性、對社會、對宇宙的觀察、感知和探索。
在新版教材的閱讀積累拓展中,教師一開始要為學生搜索到課后推薦的閱讀素材,在師生達成共識養(yǎng)成習慣后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素材的搜索和積累中來,最后可以也應該讓學生成為這一語文學習形式的真正主人。
人教版語文新教材課后積累拓展題的設置,還有規(guī)定名著外的其他名著推薦,都在傳達語文學習的重要理念:語文學習需要大量的、各種形式、高質量、高營養(yǎng)的真正閱讀。
而這種理念,中學語文教師理應重視、響應并落實好。
(作者單位:湖南省地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