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7 四川大學法學院 四川 成都)
摘 要:伴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及日新月異的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標準與專利不斷融合并涌現(xiàn)出大量的標準必要專利。專利被納入標準后,專利權人對標準的實施者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件逐年增加,從專利法角度規(guī)制法定的侵權抗辯事由將對涉及標準專利的侵權判定產(chǎn)生深遠影響?!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第24條的規(guī)定開創(chuàng)了專利侵權訴訟中運用標準實施抗辯的先河,具有顯著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標準必要專利;標準實施;專利侵權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的不斷深化,在以通信、電子行業(yè)為主的各行各業(yè)中,標準必要專利不斷涌現(xiàn),隨之而來的因標準專利引起的爭議糾紛也逐年增加。在專利侵權訴訟中,一個較為典型及普遍的新興法律實踐問題,既是被訴侵權人以實施標準為由主張不停止其實施行為。對于上述抗辯是否成立,國內(nèi)理論界及實務界均長期存在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在2016年3月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通過第24條就各方能形成共識的典型問題予以明確,基本確立了推薦性標準(即非強制性標準)及其明示所涉專利的情形下適用標準實施抗辯的情形。該條文在專利法和侵權責任法的視角下探究專利信息披露背景中當事人的主觀過錯,進而確定是否判令停止標準實施行為以及相應民事責任的承擔,這仍屬于專利侵權訴訟中的抗辯理論,而并不直接越及競爭法域的問題。
一、對《解釋二》第24條條文的解讀
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的整體分析和理解,標準實施抗辯,涉及到標準對專利信息的披露情況,而該披露情況影響了標準實施人對標準所涉及專利的知悉程度,標準實施抗辯能否成立,取決于該標準實施人對標準專利知悉程度的主觀狀態(tài)。
《解釋二》第24條第1款從被訴侵權人主體的主觀認識出發(fā),若其僅以認為實施推薦性國家、行業(yè)或者地方標準明示所涉必要專利的信息無需專利權人許可為由抗辯不侵犯該專利權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根據(jù)該條款的規(guī)定,并不能據(jù)此反向推導出標準未明示所涉必要專利的認定規(guī)則。
該條第2款從權利人及被訴侵權人二者主體有無主觀過錯及過錯的大小程度方面確定其主張是否能夠得到認定。該條款將專利權人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地位故意違反并導致合同無法達成,而被訴侵權人無明顯過錯作為支持被訴侵權人標準實施抗辯主張的“前置條件”,即所謂“專利權人故意違反其在標準制定中承諾的公平、合理、無歧視的許可義務,導致無法達成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且被訴侵權人在協(xié)商中無明顯過錯的”,在此種情況下,對于專利權人訴求停止標準實施行為的主張,人民法院一般可不予支持。該條款的設定體現(xiàn)了注意義務與法律責任相對應的原則,也符合防止專利權人濫用標準中的專利權利的原則性規(guī)定。
該條第3款對上述第2款中的“實施許可條件”做了限定性說明,規(guī)定了標準專利許可條件,該規(guī)定僅對標準實施人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據(jù)此提出抗辯后承擔的許可條件如何定量的問題進行了闡釋,明確了法院在確定上述實施許可條件時,應當根據(jù)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進行綜合考慮。
第4款規(guī)定了標準實施抗辯的例外,即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實施標準中的專利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二、專利侵權訴訟中被訴侵權人主張標準實施抗辯的成立要件
由于標準必要專利問題涉及面廣、復雜度高、難度大,我國目前對于專利標準化的法律制度沒有完整、具體的操作規(guī)則,在立法層面,無論是從專利法的角度還是從標準化法的角度,現(xiàn)階段我國都沒有對專利標準實施過程中的救濟方式及抗辯理論進行明確的規(guī)制。專利被納入標準后,專利權人對標準的實施者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件逐年增加,從專利法角度規(guī)制法定的侵權抗辯事由將對涉及標準專利的侵權判定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在目前形勢下,專利侵權訴訟中被訴侵權人主張標準實施抗辯從而對抗專利權利人訴求并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成立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涉案專利必須是標準明示所涉必要專利,這是被訴侵權人主張標準實施抗辯的前提條件,即被訴侵權人實施的標準信息,應是推薦性國家、行業(yè)或者地方標準明示所涉必要專利的信息。對于未披露專利信息、國際標準、強制性標準等問題,目前的國內(nèi)立法、司法解釋及司法實踐中尚無明確的規(guī)制。
其次,標準專利權人存在過錯,即專利權人在與被訴侵權人協(xié)商該專利的實施許可條件時,故意違反其在標準制定中按FRAND原則承諾的許可義務,導致無法達成專利實施許可合同。這是被訴侵權人主張標準實施抗辯的客觀要件,也是抗辯成立的主要因素。
另外,被訴侵權人無明顯過錯,即被訴侵權人盡到了一定的注意義務,并在專利實施許可協(xié)商中不存在明顯過錯。這是被訴侵權人主張標準實施抗辯的主觀要件,但被訴侵權人僅以認為實施涉案標準無需專利權人許可為由抗辯不侵犯該專利權的,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最后,不違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實施標準中的專利的其他規(guī)定。
三、結束語
通過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的解讀及對標準實施抗辯成立要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非強制性標準及其明示所涉專利的情形下設計標準實施抗辯制度,既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發(fā)布的《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規(guī)定》明確了“國家標準中涉及的專利應當是必要專利”的暫行規(guī)定相一致,又在司法實踐中為被訴標準專利侵權人提供了救濟路徑,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標準專利權利人利用優(yōu)勢地位濫用權力。
參考文獻:
[1]張平.論涉及技術標準專利侵權救濟的限制[J].科技與法律,2013,(05).
[2]徐曾滄.我國技術標準實施中的專利侵權問題及立法規(guī)制[J].WTO經(jīng)濟導刊,2007,(09).
作者簡介:
鄧瑩(1987.12~)男,漢族,四川遂寧人,法律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