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
一、當前初中作文教學面臨的兩個問題
一是學生難以克服畏難心理。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總是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難以下筆,最終只能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或應付考試而一味地憋話湊字數(shù)。因此學生常常缺乏寫作熱情,呈消極狀態(tài),甚至有畏懼心理。二是作文訓練偏向應試教育。初中作文訓練一般為命題作文,這種指向性本意是給學生以方向,但不少同學卻認為給定的題目本質(zhì)是一種限制。這主要是因為應試作文存在許多隱性要求,學生一旦步步考慮應試要求來寫作,興味也就所剩無幾了。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與時俱進,改革更新。
二、關于“多寫多練”與“少寫精練”的爭議
“多寫多練”自古以來就是學寫文章的不二法則,許多教師和家長也都認為只有多寫多練,才能掌握寫作技巧,最終寫出一手好文章。從寫作教學的實踐性出發(fā),寫作也是要經(jīng)常歷練,養(yǎng)成寫作習慣的。初中生主要是在作文課上接受集中的作文訓練,但往往一提到作文課,學生最先苦惱的是怎樣完成一篇600到800字的作文任務,這類學生在動筆之前就已經(jīng)先失去了寫作的熱情,也就很難再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多寫多練”更是成了學習負擔??紤]到這一層面并結合教學實踐來看,不少人更提倡“少寫精練”的做法,梁啟超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jīng)提出“現(xiàn)在中學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學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笨梢?,梁先生也是不提倡“多寫”的。確實,如果寫作作為硬性任務而成為學生的負擔,那學生必定會消極敷衍,好文章也就無處可得了。在以“少寫”促成“精練”的過程中,評改是必不可缺的步驟。評改絕不是簡單地用一個死板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習作,而是教師講評,提出修改意見學生進行修改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最終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指導,幫其改掉寫作中的一些弊病,促進學生寫作上的進步。只有做好準備,把文章寫好了才能少些改動,否則寫再多的“交差”文章都是在做無用功,教師評改作文也不過是在做反復而徒勞的工作。但筆者認為“多寫”與“精練”之間并不沖突,而在于“多寫”不能是多寫毫無思想的長文,正確把握好寫的內(nèi)容,才能更好地協(xié)調(diào)“多寫”與“精練”之間的矛盾。其實,作文訓練的不必拘泥于寫長文,小品文就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形式。
三、合理利用小品文來協(xié)調(diào)“多寫”與“精練”
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小品文一般篇幅較短,適合學習仿寫,并且小品文是從外形長短來定義的,因此小品的內(nèi)容性質(zhì)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說,在練習小品文的過程中,學生有廣闊的寫作空間,可以進行自由地表達。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中提到練習小品文“可以為作長文準備”、“能多作”、“能養(yǎng)成觀察力”、“能使文字簡潔”、“能養(yǎng)成作文的興味”。用多寫小品文來代替多寫長文,可以幫助學生們減輕怕寫作文的心理,沒有了抵觸寫作的心理,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在寫作中成為一個積極的訴說者。在各類小品文中,日記是初中學生最常接觸到的。當然,并不是要求學生每天都寫日記,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把日記作為自己的日常記錄。但就教學實際情況來講,日記衍生為周記會更加易于操作。周記同日記一樣沒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寫自己有話寫的話題,這也就是讓學生自己命題,確定寫作中心。從另一層面來說,這也是實現(xiàn)“先放后收”寫作教學策略中“放”的過程。學生一旦有了寫作興趣,作文也就不是難事了。周記在字數(shù)內(nèi)容要求上都比較“放”開,但也有其原則。周記的首要要求是真實,即遵守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寫作要求——立誠?!叭?,記是實生活的記錄,日記的文字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陳套;要作好日記,非體會吟味實生活不可”。周記記錄的是學生一周內(nèi)學習上、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件,以“立誠”為根本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鼓勵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觀察到生活的側(cè)面。以多寫“周記”來實現(xiàn)多寫多練,就要求鼓勵學生豐富課余生活來增加課外生活經(jīng)驗,這樣才能有話可寫。但考慮到現(xiàn)實教學情況,初中生的學習時間也普遍較為緊張,教師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就要考慮到結合閱讀教學來指導周記。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每一專題都有一個人文話題,充滿了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專題話題進行人文探究,也可以與專題內(nèi)具體課文的主題思想進行對話。寫作訓練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學生在周記中探究專題人文精神的過程,也就是對話題進行分析探究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明達意的能力。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nèi)容”中要求“九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學生的閱讀量是其寫作的一個基礎,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周記使之成為課外閱讀和習作練習之間的一個橋梁,鼓勵學生在周記中記錄自己的收獲
周記中的讀后感應該以學生自己的“感發(fā)”為主要內(nèi)容,使其學會捕捉瞬間情感而進行深入思考。這樣一來,即便是寫同一本書的讀后感,學生們的周記也是各不相同的,人人情感思想都是獨創(chuàng)且無法復制的。初中生正是一群處于“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需要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周記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自我形象認同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等,在學生內(nèi)心動蕩時及時給予疏導。
葉圣陶先生曾說:“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愛把受教育的人看成瓶子。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給裝進些什么?!币彩沁@種“瓶子”理念,讓一些教師把作文教學變成了應試的簡單機械的技能訓練,而忽略了作文訓練實際上是一種思維訓練。這類教師把大部分課堂時間都花在講授作文技巧上,作前準備雖然是不能缺少且必要的,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用時過多、用力過猛也是得不償失的。一如呂叔湘先生把教育性質(zhì)比作農(nóng)業(yè),寫作教學也是一個灌溉的過程,絕對不能花了大氣力灑下種子后卻任其生自滅,最終收獲寥寥。因此,作前準備的講授要適當,對作中指導和作后評改要適當予以重視。作后評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眾多評改方式中,教師面批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在實際作文教學中,課堂上留給作文評改的時間并不充裕,面批只能用于小部分學生。因此教師常常會采用多種批改方式相結合來批改學生的作文。尤其是實行新課改后,學生自改與互改的方式也被廣泛采用。教師一定要緊扣本次寫作主題,明確批改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在批改時有所依據(jù)。周記篇幅較短,評改起來比長文容易許多,在評改方式的選擇上也就靈活得多。教師可以把主要批改意見寫在學生的周記本上,在課堂上利用片段時間來簡單點評。也可以每周或雙周專門選一兩節(jié)課來集中評講分享學生們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教學情況進行選擇調(diào)整。
寫作中常說“先放后收”,如果說讓學生寫周記是“放”,那么教師一定要在作文課上“收”回來。以周記形式實現(xiàn)“多寫”策略,那么初中學生一學期可作十幾二十篇左右,這些篇幅不長的小品文都可以作為寫長文的準備。教師每學期可以準備兩到三次限定主題的作文課,學生可以把以往周記中的“得意之作”擴展修改成長文。作前指導是明確寫作規(guī)律,分享一般寫作經(jīng)驗的過程,而作中指導就是個別指導糾正的過程。初中生處于對文體形成初步印象的階段,因此作前指導中教師必須明確區(qū)分文體特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體不同的寫作要求和方法。同時,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也不容忽視,個別學生的寫作問題就要依靠教師在作中指導及時糾正,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路上去。作文課上,在學生完成基本構思、列出提綱后,在課堂上讓每位學生都進行口述并予以指導是不現(xiàn)實的。教師可在巡視后找?guī)孜煌瑢W口述寫作思路,予以指導。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有其共性,也有其個性,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糾正,個別同學的特殊問題可以單獨指導。文體本身不分優(yōu)劣,但對于一般中學生來說,記敘文更好寫一些,雖然寫人寫事一般不會跑偏,但容易過于面面俱到,行文過長,反而抓不住重點。也有學生愛寫議論文,但卻是好發(fā)空論,常常是滿篇假話、空話、套話。于漪老師曾說:“要寫好議論文,須去掉‘空的毛病,講究一個‘實字?!痹谧髦兄笇е?,教師需要以學生想寫的作文作具體說明。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在協(xié)調(diào)“寫”與“改”的矛盾時,主要需要采取措施來削減學生的畏難心理,在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上也不能以應試為標桿來教學作文,一味強調(diào)應試技巧而失去作文本來的意義,但也不可忽略應試作文的要求,顧炎武強調(diào)“學以致用”,應試也是作文的用處之一。而應在日常語文學習生活中,加入小品文的多練多改多評,為寫作長文打下堅實的語言能力基礎。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教會學生作文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適當?shù)亍笆铡?,使之符合應試的要求?/p>
參考文獻:
[1]梁啟超.中學以上作文教法[M].北京:首都經(jīng)貿(mào)出版社,2012.
[2]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于漪.我和語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