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潔
吟誦是我國傳統(tǒng)誦讀、創(chuàng)作詩詞的好方法,它講究抑揚頓挫,依字行腔。吟誦能夠幫助人們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更快地記憶古詩詞,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近百年來由于歷史原因,吟誦瀕臨失傳,但近幾年這種讀書、教學方式逐漸被人重視。為了調(diào)研吟誦教學在當今高中語文課堂上是否適用,以及如何更科學地借助吟誦進行教學,筆者從一線教師以及相關學者的研究經(jīng)驗入手,結合傳統(tǒng)吟誦文化,探討古詩詞的吟誦教學方法問題。從相關資料閱覽結合前期教師訪談得出具體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師生群體間進行相關的訪談、問卷調(diào)查與教學實踐,認為吟誦教學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下具有優(yōu)勢及可行性,初步得出一些提升課堂效果的方法。
古詩是高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詩歌教學也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詩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與民族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都應學習和掌握的,然而提起語文詩歌教學,大部門教師都會搖頭嘆息,難教。盡管《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標準和目標——“使學生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語文詩歌教學卻仍處在為考試而學、為應考而教的尷尬境地,難教難學的問題依然存在。吟誦古典詩歌的教學法因其靈活性、趣味性等優(yōu)點逐漸被一些語文教師所借用,然而將吟誦引進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在大部分地區(qū)卻依然處在困境之中,這種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又是否真的奏效?為了使吟誦教學的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基于吟誦教學理論和吟誦教學的經(jīng)驗,筆者設計并與濉溪縣高一的學生共同進行了一次古詩吟誦教學實驗,包括問卷調(diào)查與教學實踐。
一、古典詩歌吟誦教學的調(diào)查分析
為了深入了解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學生對吟誦的認識,筆者隨機選取濉溪縣高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因在實驗過程中存在學生漏填選項導致一些題目總回答次數(shù)不等,故剔除掉兩份無效問卷,以基數(shù)200份進行計算。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我們了解到,當前詩歌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古詩詞吟誦教學的觀念淡薄
在調(diào)查中會吟誦的學生僅占4%,幾乎沒有學生跟隨老師系統(tǒng)學習過吟誦。在走訪調(diào)查中我們了解到,縣城里數(shù)所中學幾乎沒有教師會吟誦,將吟誦應用在課堂上的老師更是沒有。吟誦教學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全國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縣城農(nóng)村地區(qū)的教師對吟誦教學仍是一無所知。
(二)學生學習古詩詞死記硬背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得知,39.5%的學生在閱讀背誦古典詩歌時沒有特別的情緒體驗,36%的學生背誦古典詩歌的方式是熟讀背誦,41%的學生背誦古典詩歌的方式是理解背誦;偶爾有閱讀欣賞古詩文圈點勾畫的符號系統(tǒng)的占46%,從來沒有的占35.5%,26%的學生認為老師在古典詩歌上的指點是老師教了但不懂運用。由此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高中學生依然缺乏閱讀欣賞古詩文的圈點勾畫的符號系統(tǒng)的意識,這可能是老師在古典詩歌上的指點理解不到位的原因。
(三)教學方式單一,學生期待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調(diào)查結果顯示,52.5%的學生喜歡將誦讀與其他形式相結合、45%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古典詩歌誦讀比賽、32%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古典詩歌實踐活動以進行古典詩歌的學習。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學生喜歡多樣性的古典詩歌學習方式。然而目前高中學生古詩詞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師多采用講解的教學方法。古詩詞教學可以用到視頻欣賞、音頻欣賞、圖畫等多媒體,同時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之一。
(四)家長缺乏引導,學生缺少熏陶
環(huán)境對高中學生影響很大,對古詩詞感興趣的父母更能營造出讓孩子愛上古詩詞的環(huán)境。在調(diào)查中,39%的學生表示父母偶爾會陪自己一起誦讀古典詩歌,48%的學生表示父母幾乎從未陪自己一起誦讀古典詩歌;37.5%的家長非常支持學生誦讀古典詩歌,44%的家長一般支持學生誦讀古典詩歌。由此可以看出,家長雖然支持孩子誦讀古典詩歌,但是多數(shù)家長還是很少陪孩子誦讀古典詩歌,學生缺少家庭的熏陶。
(五)古詩詞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調(diào)查顯示55%的學生對于欣賞、閱讀古典詩歌的興趣一般,35.5%的學生喜歡欣賞閱讀古典詩歌;對于背誦古典詩歌的興趣一般占51%,不喜歡背誦古典詩歌的占17.5%,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喜歡欣賞、閱讀古典詩歌,但是對于背誦古典詩歌缺乏興趣。吟誦教學,就是要避免古詩詞誦讀上的干澀和無味,讓學生在吟誦中感悟文本的內(nèi)在情感,讓學生主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二、吟誦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在前期走訪及問卷調(diào)查分析學生學習古詩詞遇到的問題及教學難點之后,與高中學生共同進行的吟誦教學實驗也大致有了方向和策略上的準備。本次實驗分為兩大部分:吟誦入門課和《游園不值》吟誦教學課。在教學目標,重難點,到課堂中的問題設計,吟誦的素材等方面都結合了前人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三次試講形成了完整的教學設計。通過本次吟誦教學實驗,學生們對吟誦和詩歌的熱情明顯提高,也證明了吟誦教學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下的優(yōu)勢與可行性。
(一)古詩吟誦教學便于創(chuàng)造靈活、有趣的課堂氛圍
由于很多教師在古詩教學過程中以默寫和考試為最終的目的,忽略了學生在學習詩歌過程中的感悟和揣摩,以至于學生對古典詩歌的閱讀學習興趣明顯不高。而吟誦本身具有音樂性與節(jié)奏性的特點,正符合學生們喜愛音樂與律動的天性,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加以合理利用,如將吟誦配上樂曲進行吟唱,則能夠創(chuàng)造出新穎而吸引人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在輕松與快樂中學習古典詩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在教學實驗的過程中,首先播放與吟誦相關的歌曲,如讓學生聆聽如王菲的《幽蘭操》,《但愿人長久》、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學生們對這樣的課堂引入很感興趣,整個吟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一直保持著積極輕松的狀態(tài)。課后所有學生都可以完整地默寫吟誦過的古詩,甚至在吟誦入門課中只吟誦幾遍的古詩學生們也可以自己吟誦出來。就這樣在學生愉悅、主動的吟誦中,記憶和背誦的目的也輕松地達到了。
(二)吟誦有助于理解古詩文的內(nèi)容情感和精神
吟誦能夠體會到詩歌的情韻生動之美,學者文廷式強調(diào)“多讀古人之名作,以求其神志氣韻之所才。公開必讀之上口,乃皆得一篇之益,否則,雖能為之注解征引,亦無益也。國朝諸先輩講考據(jù)家,大抵以目治者多,而以口誦者少,故文式平淺,而詩亦變化無多。不可不知其弊也?!盵1]只有通過大量吟誦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詩文,在理解詩文上吟誦也同樣重要,通過吟誦感受文字的清濁、長短、急緩、頓挫,從而做到因聲求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押韻,不同的韻表達不同的思想情感與生命風格,如入聲韻表達的是短促、痛苦、決絕、快速。古人用韻極其慎重,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東貞韻寬平,支先韻細膩,魚歌韻纏綿,蕭尤韻感慨。在教學實驗中講到,柳永的《雨霖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處韻腳“說”即是運用歌韻,這類韻因開口極小,氣流從口腔緩緩流出,形成一種委婉纏綿之感。閉口音是i、u、v為韻腹的音,閉口音發(fā)音低沉,多用來表示細膩悠長的情緒,如古詩《詠柳》,整首詩28個字,19個字是閉口音,9個字是開口音,寫出了如少女般婀娜多姿、細膩悠揚的柳。開口音是a、o為韻腹的音,開口音情緒明朗,感情豪放。講到古詩《游園不值》,“小扣柴扉久不開”,“一枝紅杏出墻來”,“開”、“來”都是開口音,體現(xiàn)出作者游園時的驚喜、明朗和愉悅。通過押韻和聲調(diào),學生們更容易體會到詩歌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通過對發(fā)音的感受,學生們領悟到漢詩文的音樂美,也對學習詩歌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
(三)吟誦有助于學生記誦詩詞內(nèi)容
“誦讀吟詠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方式”,[2]即在吟誦的過程中,應心、眼、口、耳并用。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人體器官調(diào)動得越多,大腦得到的信息越多,人的記憶效果越強。杜甫說“新詩改罷自長吟”,學生在吟誦中理解,在理解中記憶,尤其在需要大量背誦的高中階段,吟誦更是在幫助學生記憶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吟誦教學的過程
古人吟誦詩歌學習重在通過多次吟誦領略音韻與節(jié)奏之美,領會詩人訴于字里行間的情感,能夠使學生記憶更加牢固,理解更加深刻。在吟誦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多次吟誦并感受音韻之中的情感是貫穿吟誦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不同于小學吟誦教學的側重點和基本模式:解題——吟誦——識詩意——吟誦——正字音——吟誦——明規(guī)則——吟誦——感詩韻——吟誦——辨情感——吟誦——思考與感受——吟誦——默寫——總結——吟誦——吟誦拓展,高中吟誦作為感受性、輔助性的工具而存在。學生通過吟誦平長仄短的規(guī)則以及入聲字的吟誦規(guī)則感受詩韻,以吟誦的發(fā)音與押韻分辨詩文情感,最后在吟誦中得到關于詩歌的思考與感受,感受到融于音韻中的詩情。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清晰的教學層次也在吟誦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因聲入情,感悟入境。
培養(yǎng)學生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吟誦教學法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生們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吟誦具有直觀性與感染性,每個人對吟誦的不同理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課堂中成為主人,教師起到的是組織與引導的作用,通過吟誦引導學生從聲韻中體會詩意,從平仄、入聲與押韻的不同感受詩歌的情感,這一過程重在學生的自主吟誦與親身體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不再是為考試奮斗的機器,而真正成為綜合能力卓越的高素質(zhì)人才。
四、提升課堂效果的吟誦教學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根據(jù)前期問卷調(diào)查可見,吟誦對于學生們來說是很陌生的新事物,并且他們對古典詩歌的興趣不高,因此巧妙地把吟誦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們對古詩文的興趣是吟誦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教學成效的基礎。紀慶站老師曾說到:“一開始我有些操之過急,急于把吟誦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帶著學生吟誦。但是過于枯燥,學生興致地模仿,想要達到吟誦的境界,結果適得其反,學生的性質(zhì)普遍不高?!盵3]因此,吟誦的引入不能操之過急,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開口吟。因此,一開始可以選用學生愛聽的流行歌曲與吟誦的交集部分,讓學生聆聽如王菲的《幽蘭操》《但愿人長久》、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素材,激發(fā)學生對吟誦的興趣,引入吟誦。另外歌舞與吟誦結合,戲劇吟誦,動畫等多媒體與吟誦的結合也都可以作為引入吟誦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設吟誦入門課,教授吟誦基本規(guī)律
大部門學生在以往的古詩詞學習中較多地學習字詞與中心思想,吟誦所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如平仄格律、聲調(diào)押韻等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因此開設吟誦入門課專門講授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限,不能僅僅是講授詩詞格律等知識,需要選取重要部分與吟誦規(guī)則結合來講,并輔以吟誦示范。
以春曉為范例,首先當以《春曉》的吟誦音頻吸引學生興趣,繼而引入入聲字與平仄劃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平聲聲音拉長,仄聲聲音縮短,且因平聲的一二聲在古代都是陰平,故讀起來都是一聲。吟誦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在偶數(shù)字位的字若是平聲則為長音,若是仄聲則為短音,句尾是韻字則拖音,另外要注意向?qū)W生示范入聲字的發(fā)音,如竹、木、綠、月、藥、一、葉、七、學、雪、絕等,吟誦的時候,韻字和偶位的平聲字為長音,入聲字是短音。平聲用橫來標注,仄聲用豎來標注,入聲字用點來標注。《春曉》:
春眠不覺曉,平平入入仄
處處聞啼鳥。仄仄平平仄
夜來風雨聲,仄平平仄平
花落知多少。平入平平仄
在示范性的吟誦后,同學們已經(jīng)開始自己試著去吟,接下來開始講授節(jié)奏的劃分,以“/”作為劃分節(jié)奏的符號,以李白《獨坐敬亭山》為例引導同學們劃分: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吟誦中,音韻可以使人直觀地感受到詩句所蘊含的感情。押韻是指詩歌把同韻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多放在句尾,稱為韻腳。在吟誦時,到押韻一句,要適當增強吟誦語氣。押平聲韻處,聲音高揚并持續(xù)拉長。如《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皶浴焙汀傍B”都是仄聲字,按理應短,可它們又是韻字,適當延長能顯出古詩詞的音韻之美。
在吟誦入門課中,可以適當?shù)亟柚w態(tài)語、手勢、表情來表達詩的情感,讓學生站起來吟,走著吟,搖頭晃腦地吟都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多次示范吟誦,不斷糾正學生吟誦的發(fā)音,努力做到字正腔圓,這都能強化學生對吟誦的理解。把學生分組,在最后用反復、和聲的方式共同吟誦詩歌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一句的重復吟誦使學生更能感受到詩人抒發(fā)的情感。
(三)教師示范吟誦創(chuàng)造情境
學生初學吟誦,對于字音、情感、長短等處理還不到位,因此教師范吟能夠匡正學生的錯誤,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另外教師的吟誦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吟誦的樂趣與詩的情味。于漪老師創(chuàng)造獨特的美讀教學,正是高中語文老師課上抑揚頓挫的優(yōu)美神韻使他身臨其境,受以啟發(fā)。教師搖曳生情的吟誦能夠讓不少同學產(chǎn)生對古詩文的興味,從而愛上吟誦,愛上古詩文。教師在示范吟誦時創(chuàng)造出詩的情景,投入情感,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集中力。若教師本身吟誦功底不夠,亦可尋找吟誦名家的音頻多次播放,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之中。
(四)吟誦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
吟誦具有音樂性,因此將吟誦與畫畫、歌舞、音樂相結合,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表達感情也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吟誦,把握其中的情感。如在教學《獨坐敬亭山》時讓學生們一邊吟誦,一邊想象詩中的景色并在紙上畫下來,在畫畫的過程中學生既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又真切地感受到詩中的景色,領略詩情畫意。在吟誦《春曉》一詩時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即興跳舞,學生們隨著音樂與吟誦手舞足蹈,通過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詩句的情感變化,加深了印象。讓吟誦與音樂結合也是吟誦教學的一大特色,以古琴等樂器作為吟誦的背景音樂,學生們伴著古琴投入地吟誦,動人而富有美感。另外有些學校將吟誦《弟子規(guī)》與做操相結合,將吟誦《詩經(jīng)》與太極相結合都取得了極好的反響。
(五)讓吟誦走進課外
吟誦自由而動聽,在藝術形式上具有多樣性。在吟誦課下課后,還有幾位同學自己翻書上的古詩輕聲吟誦。因此,發(fā)揮同學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創(chuàng)作吟誦調(diào),或采取已有吟誦調(diào)自己吟誦新的詩詞都能夠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吟誦戲劇也能夠調(diào)動學生吟誦詩詞與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建立吟誦社團,組建吟誦興趣小組,開展吟誦比賽,進行吟誦活動文藝匯演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與提高吟誦技巧,積累詩詞吟誦的欲望,讓吟誦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從校園走向家庭與社會。
五、思考與建議
學生學習古詩詞不能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應該通過大量吟誦感悟古詩文之美,提高傳統(tǒng)文學素養(yǎng),最終使語文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在此次調(diào)研中進行的教學活動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形成了對完善吟誦教學法的一些思考與建議。
首先教師需要進一步研究吟誦教學法,轉(zhuǎn)變觀念。語文老師,特別是過去擁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一定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重新認識吟誦教學下的教法與課堂模式:學生與教師、吟誦、詩文情景應該形成一種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時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改善教學策略,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誦讀體會和釋義感悟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吟誦課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吟誦時間,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吟誦水平與駕馭課堂的能力。將吟誦引入課堂需要教師做多方面的努力,通過多閱讀詩歌作品、養(yǎng)成誦讀詩歌的習慣、掌握樂理知識等方式,自身有一定的吟誦積淀,逐漸應用于課堂。在吟誦教學中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但這樣可能會導致新的老師對課堂失去控制,尤其是學生初識吟誦比較好奇很容易造成課堂“失控”,影響課堂效果。但如果教師收得太過,會導致課堂沉悶,達不到吟誦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積累經(jīng)驗,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靈活地根據(jù)學生反應和參與狀況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內(nèi)容,在實踐中成長。
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盡快建立一支適應吟誦教學的教師隊伍。吟誦教學對教師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教師要有吟誦能力、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推廣吟誦教學,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要通過教學研討會、聽課和座談等教師喜歡的培訓形式,切實解決一線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產(chǎn)生的諸多困惑。同時各地方吟誦教師之間也應該建立長期的交流與發(fā)展組織,一方面通過交流與探討提高吟誦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擔起培養(yǎng)新的吟誦教師的重擔。
參考文獻:
[1]文廷式.文廷式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林海權.詩詞格律與章法[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