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立波
★家人家事★
一塊舊手表
文◎曹立波
她每天五點之前就坐在一個馬蹄表前,看著分針幾乎接近五點時再輕輕地拍醒我。一分鐘都不能早,老人希望我盡量多睡一會兒;一分鐘都不敢晚,如果晚了一點兒,我起來肯定會埋怨她的。
細數親人中,兒子屬馬、妹妹屬馬,每逢馬年,我都會早早地送上了大紅的衣襪和火熱的祝福。然而在我心深處,還有一個人屬馬,雖不常提起,卻從不會忘記,那就是姥姥。她老人家生于1906年丙午正月十七日(陽歷2月10日),1996年去世時 92虛歲。她一生見多識廣,開朗豁達,長壽多福。想必在天國,她也一定是位快樂的神仙!
塵封的時鐘,鐫刻著往事。說到姥姥,我情不自禁地翻出一塊舊手表。那是一塊瑞士鐵達時 Titus坤表,已有十多年未戴了。記得在 1980年我讀高中時,披星戴月地學習,很想有塊手表。有一天爸爸為我開家長會遲遲未歸,回來卻給我?guī)硪馔獾捏@喜。他說為獎勵我考了第一名,姥姥出資送我一塊手表。我這才明白,爸爸拿著姥姥給的 200元錢騎車去街里的國營百貨商店為我選了這塊瑞士名表。禮重情濃,200元,那是姥姥多年的積蓄啊!當年爸媽兩名國企職工的工資加起來才 100多元,全家的生活費每人月均僅20元。
姥姥有一技之長,就是助產接生,記得我十歲時候在她家住時,常遇到姥姥半夜被請走,帶上專用的盆子和剪子,天亮才回來的情形。后來到我自己生子住院時,才切身感受到姥姥真是個能人。她的過人之處是,任何產婦難產,無論是嬰兒的臀部先出還是腿部先出,她都能讓人家母子平安地順產。而無論她付出了多少辛苦,她接生的費用都是兩元錢,一分不多,有時人家不好意思了,會請她吃一碗面條。哦,從 2元到200元,我深知這塊手表的分量!
旋轉的時鐘,似水流年。姥姥兒女雖多,媽媽卻是其中最孝順她的一個。當然也由于爸爸對老人十分敬重,她住在我家的時間較長。媽媽工作很忙,當過商店經理,開過大廠房的天車。從我記事起,她就天天開會,下了班也總是傳達文件。姥姥不僅不煩躁,卻時常抿著嘴,得意地對鄰里說:“我姑娘姑爺都在保密廠子工作!”
因為時常在一起,我跟姥姥學會了從細碎的布料識別五顏六色;從復雜的親屬中分出七姑八姨,尤其是知道了怎么看表,如何珍惜時間。姥姥常說“不怕慢,就怕站”,還說
“眼是懶蛋,手是好漢”,質樸的話語,道出的是做人切忌眼高手低,貴在持之以恒的道理。
滴答的時鐘,心跳依舊。我在高考前夕堅持每天五點起床,起來去外邊跑一圈兒,再背誦語文課文、外語。天知道,每天晚上做數學題到十一二點,早上誰能起那么早呢?但我做到了,那是因為有姥姥!當時一家?guī)卓谧≡谝婚g有地板地和火墻的蘇聯(lián)房里,定鬧鐘是要吵醒別人的,這萬萬使不得。于是我和姥姥有個約定,她起得早,負責叫醒我。于是,她每天五點之前就坐在一個馬蹄表前,看著分針幾乎接近五點時再輕輕地拍醒我。一分鐘都不能早,老人希望我盡量多睡一會兒;一分鐘都不敢晚,如果晚了一點兒,我起來肯定會埋怨她的。親愛的姥姥,我忠實的morning call!
歲月流轉,情懷依舊。我又把這塊手表上滿了弦,聽著滴答滴答的聲音,仿佛親人的心跳。
附記:這是兩年前的文章,2014年正月十七寫于京城祥園。那日,恰逢姥姥105歲茶壽生日,重溫起來,依然有自我溫暖的感覺。姥姥告訴過我,她的老家在熱河省,今河北承德,十來歲時(應在上世紀20年代)隨著爹爹“拉腳”搞運輸到的“哈拉濱”(哈爾濱,姥姥的讀音)。姥姥識字不多,但她的語言中,卻夾雜著俄語、日語、滿語等多種名詞。姥姥的發(fā)音和俗語中,有不少與《紅樓夢》十分接近的話語。
她長得與喜劇明星趙麗蓉有點相像,能說會道,見多識廣。我因為從小在她身邊,耳濡目染了不少做事的規(guī)矩,甚至是治病的偏方。比如,睡覺和吃飯的時候,不能讓孩子生氣;比如用一個雞蛋、七個胡椒、一勺白糖和一盅白酒放在瓷碗里,在火上燒熟,就可以治療傷風咳嗽等。我小時候,被姥姥揪脖子、拔罐子、搓燒酒,時常背著媽媽被她老人家“體罰”,現在想想,得少吃多少藥??!姥姥在時,每逢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要手搟面條,今日又逢正月十七,把祝福送給天國的姥姥和父母!
編輯 /張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