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媛/圖:高玉樓 劉通 鞏義市康百萬莊園管理處
康百萬莊園:一代豫商的財富神話
文:符媛/圖:高玉樓 劉通 鞏義市康百萬莊園管理處
若有人說不識豫商之名,只聽過晉商、徽商等,那便有必要從更早時期論起。所謂商人,即善于經(jīng)商的商民。也就是早在殷商之時,就有這么一群具有賺錢頭腦的商族人,在部落之間做起了買賣,“商人”一詞由此而生。商人的群體發(fā)源自河南,華商始祖王亥就是河南商丘人。之后不乏范蠡、呂不韋等赫赫有名的商賈,在豫商的書卷上鐫刻下他們的尊名。
而到明清之時,享譽全國的巨商,就有今日所談之豫商康氏家族,那么也就自然引出在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康百萬莊園。
踏入這座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時而映入眼簾的古樹已經(jīng)暴露了它的歷史綿長。青山碧水環(huán)繞,豫商文明相隨,年輕的我們,與這片背負著太多滄桑歷史變遷的古老建筑對話,不得不懷著謙卑敬畏之情。
當你進進出出幾座院落,就會發(fā)現(xiàn),它前面是房,后面倚山,既有磚房,又有窯洞,不同于陜北的窯、更有別于其他的大院樣貌。經(jīng)介紹,這種形式在中原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被稱作窯樓??蛋偃f莊園因地制宜所建,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筑的特點。
莊園建筑群莊重氣派、華麗典雅,面積達64300平方米,比北京恭王府還多2000平方米。作為建國后全國三大莊園之一,康氏莊園無論在時間跨度,還是占地規(guī)模,都居于首位。
如果你以為康百萬是個人名或是綽號,那便錯了。康百萬并不是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為首的康氏家族精英團體的一個整體稱謂。
康氏家族之所以稱雄逐鹿于商界絕非偶然,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倍导覛v十二代擁富貴,綿延四百多年長盛不衰,這樣一個商業(yè)帝國如何能夠屹立數(shù)世紀而不倒。跨入這片寨墻高筑的河南大院,聽歷史訴說因由,便會更深入地了解康百萬的百年商業(yè)傳奇。
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岳屏障。中原大地不僅給了康百萬發(fā)家的優(yōu)渥自然條件糧食產(chǎn)區(qū)與緊鄰洛水的便利交通,更是將敦厚樸實的中原人性格烙印在康氏的血脈中?!耙远Y經(jīng)商,義中求財”,這也是豫商在行走社會時的生意經(jīng)。
住宅區(qū)的葉氏井早已年久不用,靜靜地躺在院落一隅。古井無言,卻默默記錄著康家人講信用、重情誼、有原則的一段往事。葉氏井自然與葉姓人有關(guān)。這口井包括其所在的土地原來都是葉家人所有??导艺堬L水先生看地的時候看上了葉家人這個居所。葉家人表示地愿意售但井不能賣,因為水代表著財源,不管怎樣的高價葉家人都堅持不賣財。不強買強賣也是康家人的一貫準則,因此院里存在這么一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設(shè)施,在康家人的宅院里經(jīng)年使用,但始終歸屬于葉家。而由此對康家人行事之風可窺一二。
做生意講究誠信,生意才能做長久,無論經(jīng)商、交朋友還是處事,其實都同此理。而康應魁涇陽焚棉事件,則充分體現(xiàn)了康家人有諾必應的作風。
康家從康大勇這一代就已經(jīng)將商業(yè)觸角伸向山東一代,而到十四世康應魁則更是奠定了在西安的絕對地位。當時,陜西棉植獲得大發(fā)展??祽跊荜柺彰?,要在冬天之前發(fā)至清軍軍需所用之處。但由于受到了陜西當?shù)匾恍﹦萘Φ淖钃?,水路運送棉花的船都拒絕載運。眼看時間一點點推移,棉花或有霉點,康應魁卻堅持不在當?shù)氐蛢r出售,而是將一百多萬斤棉花在涇陽河畔舉火焚燒,從河南、山東高價收棉以保質(zhì)按時送達清軍處,這也為他贏得了一份長達10年的軍需品訂單,獲得了專門供應軍需布料和棉花的供應權(quán)。
誠意得誠、信義取信??蛋偃f的商業(yè)巨艦破浪前行、平穩(wěn)而至千里,保駕護航的正是講究誠信的行商美德。
豫商經(jīng)商,絕非唯利是圖之輩,仁義經(jīng)商,講求的就是個仁義,而在這仁義之中,不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訴求,保持利益的均衡,達到萬事萬物的和諧狀態(tài),是豫商哲學的一種體現(xiàn)。
在過去河南有這樣一個傳統(tǒng),每年的臘月是討債的旺季,時至二十八,欠款人在自家大門上貼上對聯(lián)或門神后,討債的人就不要強求了,不然不僅沒有錢還,還會被別人指責不講情義,再難也要給人過好年,不把人逼到懸崖邊上。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當年河南商人為人經(jīng)商時的寬容之心。
康百萬莊園自然是濃郁豫商精神的代表。在康家主客廳上方,懸掛著一塊造型獨特的家訓匾,也是康百萬莊園的鎮(zhèn)園之寶“留余匾”。上面大大地書寫著篆體,“留余”二字。
匾額上引用了“留耕道人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銘《四留銘》: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接著,引用明朝進士高景逸的兩句話“臨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弊詈罂偨Y(jié)道:“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盡而已?!?/p>
忌盈忌滿,過猶不及??导乙院喓唵螁蔚膸拙湓?,闡釋了康家對天地、對國家、對百姓、對子孫的一種態(tài)度。大巧若拙,滿盈則虧。這是康百萬平衡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大智慧??导曳睒s昌盛四百年的秘訣就是凡事留有余地,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所在。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作詩談“處世之道”說:“別在平野上停留,也別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觀看,世界顯得最美好。”這是一種追求“半”的人生哲學。類似于中庸之道,說的都是保持一種適可而止的狀態(tài),知足知止,才能留得后路。就如中國畫中的留白,因其空,才顯畫面之美,意味深長。言有盡意無窮,所以不必事事到其極致,物極必反,勝極則衰。
義中求財,財歸于義是康百萬的深謀遠略,康家在自己富裕的同時,不忘當?shù)匕傩???导抑魅私▽W校、修筑黃河大壩、賑濟救災等善舉不僅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也引起官府的重視和贊賞,為康家日后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使康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門望族。
自古以來,人們孜孜以求可持續(xù)發(fā)展來達到天地人的和諧統(tǒng)一。古人便知,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是不可取的,人與自然相伴相生,留給自然生靈的,亦是留予人類自己。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萬物互聯(lián)的社會中,帶著忍讓與感恩之心,對人對事,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計較,生財取而有道,待人留有分寸。得勢不忘失勢,強盛不忘衰敗,富有不忘破落。留余于他人,留余于自己??蛋偃f莊園也正是因著這個康氏秘籍,盛名傳承三朝、四百多年而流芳。
康家奉行河洛文化,河洛為天下之中、五行中屬土,河洛文化信奉“土能生白玉,地可發(fā)黃金”。而康家留余思想的另一種表達,就是廣布地產(chǎn)的農(nóng)本思想。特別是在局部有戰(zhàn)爭時,大量銀子的攜帶也不安全,因此康家的生意做到哪里就把土地置辦到哪里,誰也帶不走這實實在在的土地。因此棧房遍布,土地萬畝。
基于“留余“的思想,康百萬既有百萬家財,百萬土地,更享百年安康、百年福祉。留一步退路,得一份海闊天空。
在深深庭院里,有一張桌子置于院落中央,看似毫無特別,卻暗藏玄機。這個用青石板雕刻的方桌,外形質(zhì)樸、雕琢有字有畫,而它與眾不同之處是匿于桌下鐫刻的銘文。
在導游介紹后,得知此桌為康家每年中秋祭拜月亮奉供品所用,甚至還要擺上金條、元寶等貴重之物。與此同時,康家子孫抬頭賞月,還要低頭看銘文。原來在桌子底部竟藏有一首字反寫的“石案銘”,月圓時,桌下放置水盆為鏡,通過倒影映襯方見其真意。銘文書曰:“頑然一塊石,誰道有精神,豈知經(jīng)鏤刻,還能見天真……,揭示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康家對于子弟的教育可謂別有匠心,而低頭為學,也顯示了康家低調(diào)、謙遜的為人、做學問的態(tài)度。
第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當年打破封建社會“仕不經(jīng)商”的規(guī)矩,決定涉足商業(yè)時遭到舉家反對,可他的母親朱氏(相傳為大明朝福王與李妃的女兒),全力支持兒子,成就了康大勇大河行船的偉業(yè)。朱氏對兒女的教育凸顯三點,第一位就是讀書,其次是健身習武,第三是不做官。得益于康百萬家族對子女的嚴格要求和全面教育,其后代文武兼修,不乏英武之才。
你可以發(fā)現(xiàn)就連在衛(wèi)生間的門楣上都有“三上成文”,即枕上、馬上、廁上,以示珍惜寸金光陰之意。連這點滴閑暇,也要抓緊時間思考、做文章,足見康家時刻督促自己的子孫后代求學、上進。藏書樓體現(xiàn)了康家重視教育,重學厚學的思想。教書先生房、罰跪石也重現(xiàn)了當年康宅里朗朗書聲與墨香盈室的私塾場景。
被稱為民間活財神,與沈萬三、阮子蘭并稱的康百萬能夠享譽全國,不僅僅名噪一時,而是鑄就近半個世紀的基業(yè),就在于康家對于子孫的教育從不懈怠,家風傳承下去,產(chǎn)業(yè)也才能代代永續(xù)??蛋偃f莊園內(nèi)處處可見家訓式的楹聯(lián)、匾額,如“心術(shù)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于子孫”,比比皆是。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個亦官亦商的家族,亦要憂國憂民、做儒官儒商。他們規(guī)勸子孫探索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倡導“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因此康家雖是商業(yè)巨擘,也是書香世家。
道義為質(zhì),德耀中華??导矣脢^發(fā)向上,自強不息的豫商精神書寫了一代財富神話??蛋偃f莊園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康家20余代興衰榮辱的歷史記錄,不只是其建筑、書法、雕刻、裝飾的藝術(shù)審美意義等,它代表的是河洛文化所孕育的中原商業(yè)文明,是豫商傳統(tǒng)、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一種文化力量的傳承。
駐足康百萬莊園,我們先看到熠熠生輝的豫商文化,再看到“古、大、雅、美”的莊園。
康百萬莊園:一代豫商的財富神話
責任編輯: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