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波 胡仕其 朱廣平 張 鑫 吳振華
浙江省平湖市中醫(yī)院 浙江 平湖 3142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22例
陳俊波 胡仕其 朱廣平 張 鑫 吳振華
浙江省平湖市中醫(yī)院 浙江 平湖 314200
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臨床觀察
筆者采用活血止痛中藥配合微創(chuàng)入路治療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43例,取效滿意?,F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3例后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測而確診,排除半月板、韌帶損傷需要手術處理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齡23~41歲,平均33.53±3.06歲。對照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22~39歲,平均32.26±3.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擇期行手術治療。術后常規(guī)補液、抗感染、抗凝等對癥處理。術后第一天指導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泵功能鍛煉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術后常規(guī)支具保護,腫脹消退后使用被動運動機輔助膝關節(jié)鍛煉,防止膝關節(jié)僵硬。1個月后拆除支具進行功能鍛煉,2個月后逐步部分負重行走。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活血止痛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各12g,赤芍、生地、川牛膝各10g,澤瀉、丹生各5g。經煎熬后取汁300ml,分2次服用,1劑/天。1周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傷口拆線后,用骨科外洗方熏洗患膝,方劑組成:白芷、透骨草、花椒、伸筋草、桂枝各15g,防風、川芎各10g,紅花6g,細辛3g。水煎后熏洗患膝,在熏洗過程中,囑患者功能鍛煉膝關節(jié),以提高療效,分早晚2次,每次30分鐘,1劑/天。待每次中藥熏洗結束30分鐘后,外敷消瘀膏:大黃、黃芩、黃柏、生梔子各15g,蘇木、丁香、延胡索、紅花各10g,龍血竭、制馬錢子各3g。上述諸藥,制成粉末,用適量蜂蜜、醫(yī)用酒精、生理鹽水調成糊狀,每次運用時在醫(yī)用綿紙上制成膏藥,外敷于患者膝關節(jié),分早晚2次,每次3小時,1劑/天。2周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疼痛的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1]。膝關節(jié)功能的評定按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HSS)膝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2],從患膝,疼痛、功能、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穩(wěn)定性和減分項目7個方面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評分≥90分為優(yōu);90分>評分≥80分為良;80分>評分≥60分為可;評分<60分為差。
3.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術后3周1.05±0.79#2.34±0.87例數22 21術后1周4.07±1.09 4.96±0.98術后2周2.35±0.85#3.71±0.96
3.3 兩組HSS膝關節(jié)評分及療效評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HSS膝關節(jié)評分及療效評價比較
氣滯血瘀是骨折的病理核心,《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瘀結不散,則為腫為痛”,治療的主要原則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早期康復鍛煉,可有效防止關節(jié)周圍組織粘連,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但疼痛、關節(jié)積液、腫脹影響術后功能恢復,而且手術損傷又可進一步加重氣滯血瘀?;钛雇礈刑胰?、紅花活血化瘀;川芎行氣活血;生地、當歸補血養(yǎng)肝、活血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川牛膝祛瘀通脈、引藥下行;丹參祛瘀止痛;澤瀉利水消腫。諸藥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骨科外洗方熏洗患膝,借助藥液的熱度,使藥力經毛竅而入,直達病位,改善局部循環(huán),配合消瘀膏可消除肢體腫脹疼痛,達到舒經活絡、消腫止痛、通利關節(jié)之功。
[1]俞華軍,黃凱,馬茍平,等.加味續(xù)骨活血湯在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治療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6):442.
[2]何濤.應用三柱分型理論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中醫(yī)正骨,2015,27(3):192-194.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