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玲,張毅,趙春花
· 論著 ·
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對心臟永久起搏器置入術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李希玲1,張毅1,趙春花1
目的 觀察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對心臟永久起搏器置入術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心臟永久起搏器置入術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觀察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焦慮抑郁得分的差異,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總分、緊張-焦慮等維度均較干預前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的變化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患者SAS和SDS得分干預后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干預后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增高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起搏器;負性情緒
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時除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外,患者也會進行起搏器置入術。目前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已經成為治療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該方法能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緩解患者病情。但同時,起搏器置入術會給患者帶來的一定程度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等[1]。因此,如何在行起搏器置入術后的患者中,進行術后的護理,減緩患者的負性情緒也成為護理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中醫(yī)護理因其具有辯證施治,因地因人制宜的特點,可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靈活的護理方案,成為護理的一種基本手段。本文選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術的患者80例,觀察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對此類負性情緒的干預和改善作用。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行永久起搏器置入術。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虎诓辉竻⑴c本項研究者。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研究對象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7~73歲,平均(62.56±7.96)歲。觀察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55~74歲,平均(62.72±8.0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別,均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評審通過,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只在住院期間給予常規(guī)的醫(yī)療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用藥、飲食和康復知識等常規(guī)內容的講解,及時關注掌握程度,監(jiān)督患者的遵從醫(yī)囑行為。觀察組:住院期間給予常規(guī)醫(yī)療服務。出院前3 d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工作方案,發(fā)放護理服務聯(lián)系卡,內容包括:患者姓名、診斷、主管醫(yī)生及護士、中醫(yī)護理師等基本信息,并附帶患者日常監(jiān)測卡,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監(jiān)測并記錄。電話隨訪:出院后72 h,第1個月每周1次,后每月1次,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直至患者出院6個月。隨時記錄患者的自覺癥狀,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用藥依從性及飲食等方面內容,如有無法當場回復的,則記錄在案,咨詢主管大夫后3 d內給予回復。家庭訪問:中醫(yī)護理師在出院后的第1個月,第3個月和第6個月安排3次家庭訪問。根據(jù)出院時制定的個性化中醫(yī)護理方案,在院外對患者進行延續(xù)性的中醫(yī)護理。中醫(yī)護理師根據(jù)現(xiàn)場護理和溝通情況,制定護理方案的調整內容。
1.3 評價指標
1.3.1 簡式心境問卷(POMS-SF) 該量表包括30各項目,6個分量表:緊張-焦慮、抑郁-沮喪、疲乏-遲鈍、憤怒-敵意、迷惑-混亂和精力-活力。前5個量表為負性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情緒越差,最后一個量表為正性量表,得分越高,情緒越好。焦慮、抑郁總分可單獨作為觀察指標,其分值越高,表明情緒越差。該量表廣泛在臨床應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 SF-36生活質量調查問卷 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3 焦慮自評量表(SAS) 該量表共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4級評分計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3.4 抑郁自評量表(SDS) 該量表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4級評分計分,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經雙人錄入后,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一般資料根據(jù)資料類型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進行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焦慮抑郁得分以及生活質量的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總分、緊張-焦慮和抑郁-沮喪等維度得分無明顯差別,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總分、緊張-焦慮等維度均較干預前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的變化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得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和SD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增高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表3)。
起搏器置入術為一種侵入性手術,可以將之視作為一種應激源,常導致患者產生以焦慮、抑郁為主的負性情緒。而引起這些情緒障礙可能與患者對起搏器治療的認知偏差、對起搏器的期望值太高、功能夸大化以及擔心術中發(fā)生并發(fā)癥,加重經濟負擔和影響正常生活等因素有關[2-4]。進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術的患者,將要終生面對這些心理情緒障礙。為應對術后的心理情緒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著力于解決在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下無法覆蓋的院外護理問題,醫(yī)療體系已經逐步引入了延續(xù)性護理的概念。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的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得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分)
延續(xù)性護理的理念起源于國外,它將住院護理延伸到了院外,全覆蓋患者的整個康復過程,幫助患者因地制宜建立個體化的康復方案,提升生活質量。這是一種隨著社會發(fā)展和醫(yī)療模式轉變后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護理服務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今社會醫(yī)患間信息、時間和人際關系延續(xù)的特征[5-8]。延續(xù)護理作為新的護理模式,將使醫(yī)院高質量的醫(yī)護服務延伸到家庭,幫助患者實現(xiàn)家庭的持續(xù)健康指導,對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術患者的心理康復起到積極的正向作用[9,10]。
我國的中醫(yī)護理具備個體化的辯證施治以及中醫(yī)理念的人文關懷,與延續(xù)護理的要素極其吻合。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除能對患者進行技術護理外,還蘊含著對患者個體精神層面的關懷,此種關懷有利于建立起醫(y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更有利于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在院外的開展。
從表1可看出,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總分、緊張-焦慮、抑郁-沮喪等維度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則較干預前明顯增高。與常規(guī)醫(yī)療的對照組相比,干預后兩組之間亦有明顯差異,干預后的觀察組焦慮、抑郁總分、緊張-焦慮等維度均較干預后對照組明顯降低,而精力-活力得分則明顯升高。該研究結果說明延續(xù)中醫(yī)護理對患者的整體負性情緒都有明顯的正向改善作用,其作用優(yōu)于常規(guī)的醫(yī)療護理。延續(xù)中醫(yī)護理可以讓醫(yī)生和患者在院外的溝通互動中,更有效的建立信任度,在情緒上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從而緩解起搏器置入術患者的各種情緒障礙。
表2的量表評分說明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降低,且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的效果更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蘊含人文精神的中醫(yī)護理,從本質上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在延續(xù)的護理過程中,更能引起醫(yī)患雙方的共鳴,產生信任,更能向患者傳遞和灌輸有效的醫(yī)療知識,彌補患者醫(yī)療知識的匱乏,糾正患者某些錯誤的醫(yī)學認知,從而促進患者情緒的好轉。這與謝姣[11,12]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她幫助患者建立了合理正確的認知模式,改變了患者的錯誤認知,通過這種延續(xù)的認知行為的干預,從而促進起搏器植入患者抑郁等情緒的好轉。
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術患者的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過程中,并不以疾病癥狀的改善作為單一目的,患者的身心康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樣重要。本文在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過程中,研究了該手段對整體生活質量的作用。從表3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這與王巍等[13]研究的結果相一致。這些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起搏器置入術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延續(xù)護理后,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
善[14]。
人文關懷是中醫(yī)護理的最大特色,在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過程中,護理師始終秉承人文精神,以病人為中心,尊重和關愛病人,在護理過程中,建立強大的醫(yī)患信任關系,結合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使患者感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滋潤,加速患者的情緒復健,維持患者的心態(tài)安寧,能顯著提升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1] 田福利,魯傳冬,李學永,等. 心力衰竭三腔起搏器植入患者焦慮抑郁的藥物和心理干預治療臨床研究[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5,7(3):394-5.
[2] 黃蔚. 延續(xù)護理對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2):4-7.
[3] 朱孔博,葉行舟,陳龍,等.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譫妄的危險因素研究[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4):338-41.
[4] 張文海,梁艷平,楊建,等.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術中抗菌藥物沖洗囊袋對術后囊袋感染的影響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6(14):3284-6.
[5] 吳翠煥,徐玉蘭,張艷梅,等.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圍術期患者照顧者照顧體驗的質性研究[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5,14(8):54-7.
[6] 黃奇花,嚴家嫦. 延續(xù)護理對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6):116.
[7] 黃堅,林煥雄,林杰,等. 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護理管理,2014,14(6):583-6.
[8] 黃樂春,溫賢秀,吳玉芬,等. 延續(xù)性護理服務中心的設置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73-5.
[9] 唐穎,孫曉燕,溫賢秀,等. 延續(xù)護理信息平臺的構建及應用[J]. 中國護理管理,2016,16(3):392-4.
[10] 楊海苓,王萍,侯文秀,等. 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元聯(lián)動延續(xù)護理平臺的設計及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6,51(9):1133-7.
[11] 謝姣,高艷斌. 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病情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34):524-5.
[12] 趙花, 張亞寧,張芳. 人文理念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實踐與思考[J]. 中國醫(yī)院管理,2014,34(10):72.
[13] 王巍,周艷麗. 結構性心理干預對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遠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醫(yī)學與哲學,2015,36(9B):47-8.
[14] Kamath PK. Pacemaker follow up guidelines for physicians[J]. J Assoc Physicians lndia,2007,55(Suppl):66-70.
本文編輯:孫毅,姚雪莉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negat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LI Xi-ling*, ZHANG Yi, ZHAO Chun-hua.*Department of Cardivas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ZHAO Chun-hua, E-mail: lixiling200801@163.com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n negat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n=80, male 42 and female 38) were chosen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r. 2012 to Jun. 2015, and then divided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n=40).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continuous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negative mood and anxiety-depression was observed, and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QOL) was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dimension of tension-anxiety decreased, and scores of energy-vitality increased in 2 group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hanges of above index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observation group (all P<0.05). The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 decreased in 2 group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were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QOL increased in 2 groups, which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observation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egative mood and raise QOL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Continu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Pacemaker; Negative mood
R473.5
A
1674-4055(2017)04-0478-03
1712000 咸陽,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趙春花,E-mail:lixiling200801@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