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摘要】語言和文化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熟悉一種語言的文化特點就學不好這種語言。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差異,由文化產(chǎn)生的語言問題是很多的。這對大學生正確使用這樣外語形成了不小的障礙。因此,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注意到漢英的文化差異,了解英語這種語言所表現(xiàn)的特定文化內涵,是極其有必要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 差異
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必定會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差異,生活在漢民族文化氛圍中的大學生是以漢語為母語,早已在頭腦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系由此往往會產(chǎn)生中式英語“Chinglish”。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聯(lián)系起來加以傳授,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語言交際障礙。本文將從語言結構,語義呈現(xiàn)和語用性能這三個方面來簡要地探討中英文化差異。
1.語構文化。在漢語的句子,重心一般落在句尾,而英語句子重心則一般放在句首。例如:It is a universally accepted fact that a greedy person must be in want of everything
(凡是貪婪的人總希望得到一切,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事實)。這種漢英表達習慣的差異是由于用漢語表達的人重視整體,中國人做事一貫秉承不要因小失大,凡事以大局為重。整體決定個體,個體是整體的一部分??v觀中國人的名字一向是姓在前,名在后,意思是個人隸屬于某個家族,通訊地址也是先寫國名,省名,市名,路名,最后寫人名。而西方人注重個體成分的獨立性,因此遇到任何事都習慣于對其分析分解。西方人在寫名字時會將名寫在前面而姓寫在后面,以此來表明對個體的肯定。在寫通訊地址時,也是先寫人名,然后才是室號,街道,區(qū),縣,市,省,國家。
2.語義文化。不同語言中指稱意義或語面意義相同的詞語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內涵意義。在西方國家,狗的形象一般為褒義,??煞褐浮皞€人”。如諺語: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得意的日子。一個身居高位的人我們常說a top dog。但是,在漢語中,盡管人們把狗也視為寵物,但是用來指人時狗的形象也多含貶義,例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等。再看以下短語:in the red (虧損),white-headed boy(寵兒),青樓(brothel),黃粱美夢(pipe dream)。從類似這樣的詞語我們可以看出,英語著眼于顏色時,漢譯卻毫不顧及顏色;而但漢語著眼于顏色時,英語又不用顏色表示。所以英語中某些常用詞匯在意義上與漢語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等值性,切不可望文生義。
3.語用文化。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詞語使用場合的特異性,因社會文化背景而產(chǎn)生的潛在觀念差異,語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等都屬于語言文化范圍。從語言教學的角度,教師應注意以下語言文化差異。
(1)寒暄寒暄是交際的開始階段。寒暄時的語言也是相當規(guī)約化的。漢語中寒暄通常是“你多大了?”,“你結婚了嗎?”,“你掙多少錢?。俊钡鹊?,以表示對對方的關心。而在西方文化中,年齡,收入,婚姻等等屬于個人隱私范疇。西方人寒暄最頻繁的話題是天氣的狀況或預測,如:“Its fine,isnt it?”或者“Its snowing hard,isnt it?”。也可以對對方的衣著或者相貌寒暄幾句,如“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等等。
(2)稱呼中西兩國人們相互間的稱呼習慣相差極大。在西方國家,直呼別人的名字是準許的。這樣做,雙方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尊重對方之處。如在稱呼未婚女子Kate Smith時,我們可以有以下幾個稱呼 Miss Smith,Kate或者title (頭銜,職位)+Smith,例如Professor Smith,Doctor Smith等等。但是,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英語中只有少數(shù)職業(yè)或職務可以用于稱呼。對于西方國家的稱謂方式,尤其是稱“名”的方式,中國人感覺很不習慣,因為在漢語文化中,只是比較熟悉的人或者比較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稱“名”。
(3)告別在西方家里做客,要離開時,客人應該有禮貌地先對主人說:“Well,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I dont want to be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我想,我現(xiàn)在該走了,一會要堵車了)。離開時會說:“I have a good time,thank you,Good-bye!”。如果你請別人花費很多時間幫了你的忙之后,可以說:“Thank you a lot for your help!”或者“Im sorry to have taken up so much of your time”。
(4)邀請西方人通常發(fā)出口頭邀請,有明確的時間,日期和地點。邀請客人時,主人通常會說:“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Sunday evening”.如果對方只是說:“Drop over and see me if you have time.”,那么這只可能是寒暄罷了。
總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各自有各自的規(guī)約和習慣,這些規(guī)約或習慣導致了文化差異。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只有在學生有了足夠的文化差異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對外語的理解力,應用的熟練層度才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安國.試論文化導入與外語教學的相互關系[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
[2]陳繼英.文化差異與英語語言教學[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8.
[3]王峻巖.翻譯教學中的文化對比[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