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在地球上60億人口中,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才能獲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榮,一般來說,小行星命名規(guī)則有這樣幾條:
1.命名尊重小行星發(fā)現(xiàn)者的提議,甚至發(fā)現(xiàn)者可以申請為各種動物命名。
2.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后或發(fā)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后面一部分是一個名字。例如第31230號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第32928的小行星命名為“謝家麟星”,等等。
那么除了最近以屠呦呦、謝家麟等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以外,還有哪些小行星是以科學家命名的呢?
祖沖之星
1964年11月9日,為了紀念祖沖之對科學文化做出的偉大貢獻,紫金山天文臺將1964年發(fā)現(xiàn)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的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星”。
張衡星
1977年紫金山天文臺報國際小行星中心批準,將該臺1964年10月9日發(fā)現(xiàn)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0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牛頓星
1986年9月5日,亨利·德比霍恩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主帶小行星8000號,被命名為“牛頓星”。
茅以升星
1997年1月9日發(fā)現(xiàn)編號為18550的小行星,這一天正是茅以升先生的誕辰日。為了紀念茅以升為我國橋梁工程建設和科技、教育、科普事業(yè)做出的杰出貢獻,國家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請,將其永久命名為“茅以升星”。
李政道星
1997年5月30日,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將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3443)號小行星命名為“李政道星”。
陳景潤星和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觀測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國際永久編號為“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陳景潤星”,同月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除此之外,還有一行、郭守敬、沈括、楊振寧、錢學森、王選、楊利偉、居里夫人等人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小行星。
(選自“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2016年1月8 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