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jié)構(gòu)不明到結(jié)構(gòu)清晰完整"/>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學 張興武
段落恰當方嚴謹
——從結(jié)構(gòu)不明到結(jié)構(gòu)清晰完整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學 張興武
段落劃分恰當是考場作文結(jié)構(gòu)嚴謹?shù)闹攸c所在。但不少同學的考場作文往往易犯結(jié)構(gòu)不明的毛病。細辨之,則發(fā)現(xiàn):大多都在文章的段落上沒有處理好。因此,要想讓考場作文結(jié)構(gòu)變得清晰完整,首先得學會如何把作文段落處理得自然、恰當。對于考場議論文來說,段落劃分恰當,主要是在內(nèi)容的取舍上要做到邏輯較為嚴密,即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最后說什么,必須非常清晰。當然,首尾呼應、文脈暢通、銜接緊湊、過渡自然等也是考場作文結(jié)構(gòu)嚴謹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實際寫作中,段落劃分恰當與首尾呼應則是重中之重。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河人胡常與汝南人翟方進在一起研究經(jīng)書。后來胡常先做了官,名譽卻不如翟方進好。為此胡常在心里很不滿,對人總是不說翟方進的好話。翟方進聽到這些事之后沒有以牙還牙,而是想出了一個退讓的辦法。每當胡常召集門生、講解經(jīng)書時,翟方進就主動派自己的門生到胡常那里去請教,并且認認真真地做好筆記。時間長了,胡常就明白了這是翟方進有意推崇自己,于是內(nèi)心十分不安。翟方進有意退讓的智慧使他與胡?;瘮碁橛?。
哥倫布每天的航海日志最后一句總是“我們繼續(xù)前進!”這句話看似平凡,實則包含無比的信心和毅力。憑著這一股大無畏的精神,他們向著茫茫不可知的遠方前進,橫渡大西洋,歷經(jīng)蠻夷野地,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完成了歷史上驚人的壯舉。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是一道比較規(guī)范的新材料作文題。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是:翟方進有意退讓使他與胡?;瘮碁橛?,哥倫布不斷前進發(fā)現(xiàn)了新的世界。因此,寫作時圍繞“前進與退讓”來思考便會在立意上符合題意。
細加分析,我們?nèi)菀装l(fā)現(xiàn),這是一道典型的關系型作文題。寫這一類的考場作文,通常情況下,立意應以不偏不倚為上策。具體來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立意。
1.著眼于“進與退”的辯證關系
生活中有時候需要“進”,有時候需要“退”,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就現(xiàn)實生活而言,努力進取、堅持不懈的行為無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復雜的人生道路上,既需要勇敢拼搏,也需要變通退守。退讓不僅是一種機智,也是一種堅忍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暫時的忍耐,可使人生之路變得無限寬廣。文章的重點在不偏不倚地評述“前進”與“退讓”各自的好處,并進行綜合分析上,這種立意可以說是最佳立意。
2.側(cè)重于“前進”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寫作時把“前進”作為中心觀點(核心詞語),論述前進的重要性(當然要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談,切忌空談),并且要明確地回答在什么情況下要大膽地前進,前進有怎樣的價值與意義等問題。當然,在重點談“前進”時,文章還需做到從作文材料的“退讓”與“前進”的關系中引出中心觀點“前進”。
3.側(cè)重于“退讓”談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寫作時把“退讓”作為自己作文的中心觀點(核心詞語),論述退讓的重要性,明確地回答在什么情況下退讓,退讓有怎樣的價值與意義等問題。同樣,文章的重點雖然是談“退讓”,但寫作時還需做到從作文材料的“前進”與“退讓”的關系中引出中心觀點“退讓”。這樣,也便容易達到論述雖有重點,但也不偏廢的效果。
退讓與前進
○劉思佳
①常言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偏偏又有“退一步海闊天空”之說。退讓能讓我們化敵為友,前進則使我們沖破荊棘;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前進是退讓的目的。
②常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蓖俗專袝r確實可以讓我們過得風平浪靜。前進呢?前進需要希望和孤注一擲的決心。李白曾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的心里常懷希望,所以哪怕遇到各種險阻,行路艱難,他還是繼續(xù)前進。
③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路上各種妖魔鬼怪也不能阻擋他們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步伐,即使即將被下油鍋,他們心心念念的還是西天。所以,不斷前進的他們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
④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排擠與責難,并沒有與他針鋒相對,而是假借生病等一次次不上朝,不與廉頗相見。這種退讓既顯示了藺相如的寬容大度,更體現(xiàn)出他顧全大局不做有損于國家利益之事。以國事為重,將個人恩怨置之度外,這種退讓既拯救了趙國,也拯救了個人,廉頗明白這種退讓后也慚愧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這便是退讓的智慧,退讓能化敵為友。
⑤哥倫布從上船的那一刻起,心中就持有前進的堅定信念。茫茫一片的大西洋,隱藏著重重艱難險阻。在狂風暴雨中失去航行的方向時,在驚濤駭浪間艱難摸索時,是前行的信念給了他們勇氣與魄力,前行的信念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前行能使我們沖破荊棘,走向勝利。
⑥楊冪現(xiàn)在已是紅透半邊天的人物,可她從出道到現(xiàn)在,各種非議如潮水一般向她涌來。如果是一般人,現(xiàn)在恐怕還躲在被子里偷偷掉眼淚呢。可楊冪不同,她勇敢地走上了“自黑”的康莊大道,讓想“黑”她的人沒有東西可“黑”,她用近乎“自毀”的方式退了一大步,卻使許多人對她改變了態(tài)度,化“黑”為“粉”,這是退讓的智慧。退讓使楊冪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⑦由此觀之,退讓需要智慧,前進亦然。退讓與前進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需要人們將它們結(jié)合起來。有巨石堵住了路口,搬不了就繞道吧,忍無可忍的時候,用智慧反擊也未嘗不可。
上文提出了關于“退讓”與“前進”辯證關系的主張,也用相關的材料予以論證,應該說是一篇較好的議論文。但原文因為觀點與材料處于一種游離狀態(tài),給人的感覺是結(jié)構(gòu)不太清晰完整,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升格。
1.抓住關鍵詞,透徹評述
文章有兩個關鍵詞:退讓與前進。但原文在行文時,對這兩個關鍵詞雖表達出了自己的主張,也提出了論證的相關事例,但觀點與材料顯得并不集中明朗,可采取以下補救措施。
第一,可將原文第②段開頭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作為分論點提出,用原文第④段藺相如的材料作為論據(jù)與之組合,形成新的段落,圍繞關鍵詞“退讓”展開評述。
第二,可將原文第②段后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弊鳛榉终擖c提出,用原文第⑤段哥倫布的材料作為論據(jù)與之組合,形成新的段落,圍繞關鍵詞“前進”展開評述。
這兩個段落因為有各自的核心詞語,在觀點與論據(jù)展開后,便可以進行議論說理,由此達到透徹評述的目的。
2.強化綜合分析,辯證評述
寫關系型的考場作文,一般情況下,要有一個段落對文章出現(xiàn)的兩個關鍵詞進行綜合分析,并在綜合分析與評價中,完成思辨性的表述,即辯證評述。
原文第⑥段寫的是楊冪的退讓,這個段落與第④段寫藺相如的材料在內(nèi)容上是重復的,因此,可以刪去該段,增補一個評述文章“退讓”與“前進”這兩個關鍵詞關系的段落。比如:
倘若一味退讓,就會失去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樣反而會導致失敗。只想一路前進,不懂退讓的人,也會四處碰壁,最終一事無成……適時退讓能讓我們保持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看清楚前方的形勢;堅定前行則是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是對退讓后的果實的收獲……
這樣,新增的段落使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就自然形成了一種先分述、后總述的格局,文章的脈絡也便隨之清晰,結(jié)構(gòu)也便真正做到了清晰完整。
退讓與前進
○劉思佳
①常言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偏偏又有“退一步海闊天空”之說。很多時候,退讓能讓我們化敵為友,前進則使我們沖破荊棘;退讓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前進是退讓的目的;懂得適時退讓的人,同時也是懂得堅定前進的人,總會迎來光明的未來。(在原文后面加上一個同時懂得“退讓與前進”的推理,辯證的意味一下子便濃烈了。)
②“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蓖俗?,不是軟弱無能的表現(xiàn),不是屈服,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長遠的眼光與顧大局的觀念。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排擠與責難,并沒有與他針鋒相對,而是假借生病等一次次不上朝,不與廉頗相見。這種退讓既顯示了藺相如的寬容大度,更體現(xiàn)出他顧全大局不做有損于國家利益之事。以國事為重,將個人恩怨置之度外,這種退讓既拯救了趙國,也拯救了個人,廉頗明白這種退讓后也慚愧得向他負荊請罪。這便是退讓的智慧,退讓能化敵為友。(將原文第②段的開頭與第④段的內(nèi)容組合在一起,因為這兩者談的都是關于“退讓”的內(nèi)容,所以組合起來內(nèi)容便顯得相對集中。因為內(nèi)容集中,也便為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做好了鋪墊。)
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鼻斑M,是對未知的探索,是對現(xiàn)實的突破,是對生命的挑戰(zhàn)。即使前方有再多的艱難險阻,倘若前進的信念不滅,再憑著過人的膽識和勇氣,人們也能戰(zhàn)勝重重困難,抵達勝利的彼岸。哥倫布從上船的那一刻起,心中就持有前進的堅定信念。茫茫一片的大西洋,隱藏著重重艱難險阻。在狂風暴雨中失去航行的方向時,在驚濤駭浪間艱難摸索時,是前行的信念給了他們勇氣與魄力,前行的信念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前行能使我們沖破荊棘,走向勝利。(將原文第②段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與第⑤段的內(nèi)容進行組合,因為兩者都是談論“前進”的內(nèi)容,這樣重新組合的段落便與前面的段落形成了并列的邏輯關系,從而便自然地擁有了一種論證的力量。)
④能真正把握好退讓與前進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倘若一味退讓,就會失去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樣反而會導致失敗。只想一路前進,不懂退讓的人,也會四處碰壁,最終一事無成。就好像走在街上突然碰到一堵墻,我們大可退幾步,繞過去,而不是拆了這堵墻,繼續(xù)前行。適時退讓能讓我們保持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看清楚前方的形勢;堅定前行則是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是對退讓后的果實的收獲。(原文第⑥段楊冪的材料與原文第④段藺相如的材料在內(nèi)容上重復,將有關楊冪的材料刪去后,補寫一個評述“退讓”與“前進”二者關系的段落,論述清楚二者的相互作用,議論文的思辨色彩也便在不經(jīng)意間得到了充分彰顯。)
⑤由此觀之,退讓需要智慧,前進亦然。擁有了長遠的眼光,你便擁有了退讓的智慧;心中有了必勝的信念,前進的過程中才會有動力。適時退讓,堅定前行,才能讓我們在生活中化敵為友,走向成功的大門,迎來勝利與輝煌。(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與開頭段落“總會迎來光明的未來”相照應的句子,全文的結(jié)構(gòu)因為這一個細節(jié)的處理,便達到了“結(jié)構(gòu)嚴謹”的要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 (清晰完整)就是其寫作者思路清晰最直接的體現(xiàn)。要做到這一點,段落劃分恰當與首尾呼應在寫作的訓練中必須要得到重視。升格后的作文給我們?nèi)缦聝牲c啟示:
1.分述部分不偏不倚
寫作關系型作文,我們通常推崇平穩(wěn)評述的思路。具體來說,平穩(wěn)評述一般指用三個自然段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如這篇升格佳作一樣:第②段評述“退讓”,第③段評述“前進”,第④段針對這兩個關鍵詞進行專門的比較、分析與評述。三個段落先分說后綜述,不僅內(nèi)容重點突出,而且結(jié)構(gòu)清晰完整,并且這種段落內(nèi)容上的對比,使文章天然就蘊含一種辯證的意味,看似不偏不倚,實則無懈可擊。
2.總述部分點明價值與意義
文章的結(jié)構(gòu)嚴謹,必然包括開頭與結(jié)尾的精彩。通常情況下,開頭與結(jié)尾在內(nèi)容上都是總述性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點明主旨(寫作者所認識的價值與意義)。比如升格佳作:開頭提出懂得“退讓”與“前進”的人會“迎來光明的未來”,結(jié)尾時又用這樣的人會“走向成功的大門,迎來勝利與輝煌”來呼應,點明了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所在,文章在結(jié)構(gòu)嚴謹時,立意也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