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得無比的黑
彭一田
江南雨歇的午后,空氣中散布著蒙蒙的煙霧。我喜歡從那種煙霧下走過,撐一把紙傘,走在城市的長廊下。
在一些櫥窗里,鑲著些書法和國畫。一個櫥窗一個櫥窗看過去,看到最后一幅《瓦房部落》。這幅畫非常大,但我卻看不出什么,那上面稀疏的淡墨痕跡,毫無規(guī)則地散布著,實際上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畫。
看了很久,看不出什么意味,我就離開了。走到街對面的走廊上,無意中轉過頭來,奇跡出現了,就是那幅《瓦房部落》,讓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個龐大的瓦房群,黑壓壓地一大片,坐落在山水間。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這一定是個身處異鄉(xiāng)或漂泊海外的游子,利用了視覺上遠近差異完成的這幅畫,表明他心目中的故鄉(xiāng),多少年了,都坐落在依稀的記憶中。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瓦房黑得無比清晰。倘若某一天讓他突然靠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印象就成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
一百年前,美國社會學家明恩溥寫了一部《中國鄉(xiāng)村生活》。他從鄉(xiāng)村生活入手了解中國的社會生活,是基于他認為鄉(xiāng)村是中國社會縮影的觀點。他對于中國的友好,不僅僅表現在這部較為真實可靠的中國社會調查,曾受到了魯迅等人的稱道,更在于他是最早建議總統(tǒng)退還庚子賠款的美同人?!吨袊l(xiāng)村生活》基本反映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全部,從鄉(xiāng)村結構到鄉(xiāng)村文化。我比較喜歡讀關于鄉(xiāng)村結構的那部分文字,在我看來,一百多年了,中國鄉(xiāng)村結構并未發(fā)生本質變化的一個標志,在于瓦房部落依舊存在。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或稍后點的時間河流中,中國鄉(xiāng)村建筑結構的巨變,是靠挨近了公路邊上或平原地帶的水泥建筑群的崛起。這種崛起,打破了鄉(xiāng)村建筑結構的現狀,帶來酷似城鎮(zhèn)的模樣。實際上這些鄉(xiāng)村正走在城市化的演變過程中。而真正的鄉(xiāng)村依舊很少變化,反映在經濟收入上的兩極分化,同樣表現在鄉(xiāng)村建筑的結構上面,一部分城市化,另一部分更趨向瓦房或草房的破敗。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穿越中國許多無名的河流,看到水邊山坳間的一些鄉(xiāng)村格局,破敗的瓦房群和零落的老人、孩童、牛、羊和雞。很遺憾,明恩溥著作中關于瓦房的描繪,是一片空白。我不明白這樣一個觀察細致的社會學家為什么要留下這片空白,讓后人提出他是否有對某些方面過分忽視的專家通病。
我想過,瓦房群落在中國存在那么長的歷史,大都在南方雨量較多的地方。而明恩溥在中國生活的五十年,基本上是在中國的北方。瓦房不是中國北方鄉(xiāng)村的特色。所以,他才忽略不計。
中國太大了。在地圖上看到的雞形版圖,那上面決不會標出鄉(xiāng)村的名稱,而實際上沒有標出名稱的村落的面積,是城市的數倍。但,我們只能看見城市。城市是重要的。
面對地圖,有時我會很感動。中國農民就走動在這看不見的空白里,雖然有些空白是河流、山脈、平原、高原、沙漠,但那些地方是農民才會經常走動的,實際上是鄉(xiāng)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曾經到過一個至今依然未通電的村落,還到了附近一個通了電卻因繳不起電費而依舊點煤油燈的村落。村里的青壯年都走了,滿山坳幾十座瓦房,讓幾個日暮的老人長駐。想象偏僻鄉(xiāng)村夜晚的黑瓦群,月光瀉進屋內的蒼白與空落,月光中微微揚起的塵埃,有著千年風雨的世故,月光與黑瓦對話的黑白世界。
(選自《西湖》,原文有刪改)
【文章評析】
這篇散文題為“白得無比的黑”,這一標題新穎醒目、含義深刻,給人一種沉重感。具體說來,“白得無比的黑”可謂一語雙關:表面上指《瓦房部落》的結構技巧和視覺效果,實際上指中國的農村遠遠落后于城市,中國的農業(yè)經濟還很不發(fā)達,中國的農民還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
【思考與檢測】
1.文章寫到了一幅名為《瓦房部落》的國畫,作者描寫這幅畫有什么用意?
答:
2.圍繞“美國社會學家明恩溥寫了一部《中國鄉(xiāng)村生活》”,作者發(fā)表了哪些看法?請分點作概括。
答:
3.讀過此文,我們可以感受到文中流露出作者對中國農村問題的關注。文章反映出來的農村問題有哪些?
答: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文中“倘若某一天讓他突然靠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印象就成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一語,生動地揭示出“距離產生美”的哲學道理。
B.美國社會學家明恩溥認為鄉(xiāng)村是中國社會的縮影,所以他寫了一部《中國鄉(xiāng)村生活》,從鄉(xiāng)村生活入手了解中國的社會生活。
C.“或稍后點的時間河流中,中國鄉(xiāng)村建筑結構的巨變……”和“這種崛起,打破了鄉(xiāng)村建筑結構的現狀,帶來酷似城鎮(zhèn)的模樣”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
D.第八段的“但,我們只能看見城市。城市是重要的”運用了反語修辭,意思是城市的面積遠小于“沒有標出名稱的村落的面積”,我們不該把城市看得過重。
E.文章以“空氣中散布著蒙蒙的煙霧”開篇,以想象中的“月光與黑瓦對話的黑白世界”收尾,寓情于景,意味雋永。
【參考答案】
1.①照應題目,這幅畫近看是一張白紙,遠看是黑壓壓地一大片,所以作者說“白得無比的黑”。②起過渡作用,由這幅畫過渡到下文寫鄉(xiāng)村結構的問題,為探討中國農村的現狀作鋪墊。
2.①《中國鄉(xiāng)村生活》基本反映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全部。②明恩溥著作中關于瓦房的描繪是一片空白,這讓人遺憾。③明恩溥在中國生活的五十年,基本上是在中國的北方,瓦房不是北方鄉(xiāng)村的特色,所以他才忽略不計。
3.①中國鄉(xiāng)村結構多年來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②上世紀八十年代及其稍后,農村建筑結構發(fā)生巨變,但農村城市化進程緩慢,而且?guī)砹宿r村貧富懸殊的兩極分化;③人們往往重視城市而忽略了占中國絕對面積的農村,中國農村的落后現狀不大引人關注。(意思對即可。)
4.B E(A項,“生動地揭示出‘距離產生美的哲學道理”牽強附會;C 項,“這種崛起,打破了鄉(xiāng)村建筑結構的現狀,帶來酷似城鎮(zhèn)的模樣”不是比喻句;D項,錯在“運用了反語修辭”和“我們不該把城市看得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