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燕華
摘 要:瞬變電磁勘探技術在20世紀80代末、90年代初已經(jīng)應用于煤田地質勘探領域,以其獨有的輕便、靈活、分辨率高并且對尋找低阻異常區(qū)效果比較明顯而倍受青睞。本文通過利用瞬變電磁法具有低阻反映靈敏、分層明顯的特點,充分表明瞬變電磁法對探測含水灰?guī)r的富水性的勘探有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瞬變電磁法;灰?guī)r富水性;電阻率法
1 瞬變電磁法的原理
瞬變電磁法(簡稱TEM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線或接地電極向地下發(fā)送脈沖式一次電磁場,用線圈或接地電極觀測由該脈沖電磁場感應的地下渦流產(chǎn)生的二次電磁場的空間和時間分布,從而來解決有關地質問題的時間域電磁法[ 1 ]。
瞬變電磁法的激勵場源使用較多的是回線場源。發(fā)射的電流脈沖波形主要有矩形波、三角波、和半正弦波等,不同波形有不同的頻譜,激發(fā)的二次場頻譜也不相同。多數(shù)儀器使用回線場源階躍脈沖(相當于矩形脈沖后沿)激發(fā)的瞬變電磁場進行測量。
在導電率為σ、導磁率為μ0的均勻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設面積為S的矩形發(fā)射回線,在回線中供以 的階躍脈沖電流。在電流斷開前,發(fā)射電流在回線周圍的大地和空間中建立起一個穩(wěn)定的磁場,如圖1所示[ 2 ]。
2 TEM資料處理
瞬變電磁法資料處理流程如圖2。
首先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預處理、建立數(shù)據(jù)庫、調整時窗參數(shù),提取有用信號;然后進行一維反演,輸出各測線視電阻率斷面圖,各斷面圖的數(shù)據(jù)構成了一個三維數(shù)據(jù)體,在該數(shù)據(jù)體中可以根據(jù)三維地震提供的各目的層深度,提取出各層位對應深度的視電阻率數(shù)據(jù),進而可以繪制出各層位的視電阻率分布圖,結合現(xiàn)有的已知地質資料成果綜合分析,判斷電性異常區(qū)的真?zhèn)?,進行合理的地質解釋,最終生成我們所需的各層位富水性分布圖。
3 應用實例
3.1 測區(qū)地球物理電性特征
瞬變電磁法是電法勘探的一種方法,它通過研究不同地層的電阻率差異,并結合已知地質資料來達到評價地層和地質構造含水性等目的。利用電(電阻率)法評價地層的富水性,首先要掌握測區(qū)地層的電性特征,尤其是要掌握含水巖層與周圍巖層的電性差異。
根據(jù)已搜集到的鉆孔資料并參考鄰區(qū)有關資料,綜合分析該區(qū)主要巖層的電性特征見下表(表1):
巖石的導電性與其巖性有關,同時也與其含水性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干燥的巖石、石油和空氣的電阻率為無窮大,但實際上巖石孔隙、裂隙大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并隨著巖石含水飽和度的增加,電阻率急劇下降。
因此,巖層的電阻率大小不僅取決于干燥巖石本身的電阻率,還取決于巖石的含水飽和度。一般來說,含水斷層和含水巖層的電阻率遠小于不含水圍巖和巖層的電阻率,這也是電法評價構造及含水層富水性的依據(jù)。
3.2 視電阻率斷面圖分析解釋
視電阻率斷面圖的底部橫坐標表示測點號,縱坐標表示地層標高(單位為m),圖右側為電阻率色標,電阻率單位為Ω.m。圖中標有“Q”的黑線為第四系底界面,標有“16”的黑線為16煤底板,標有“O2”的黑線為奧灰頂界面,圖中紅色線段表示斷層及地質異常區(qū)。從視電阻率斷面圖總體來看,上部視電阻率值普遍較低,為第四系地層的電性反映,中部視電阻率值相對較高,為煤系地層的電性反映,下部視電阻率值明顯高于中、上部視電阻率值,視電阻率等值線呈高阻密集分布,為奧陶系灰?guī)r的電性反映。
現(xiàn)以D1、D2線為例分析如下:
3.2.1 D1線視電阻率斷面圖
D1線共布設了57個測點,點距40m,剖面長度2240m。該斷面上發(fā)育有莊頭斷層、FS8、FS7、FS5、FS11等斷層,從斷面圖上看大號端16煤底板及奧灰頂界面附近視電阻率值偏低,對應到平面圖上顯示為低阻異常區(qū),分析該處巖溶相對發(fā)育,需要引起注意。該斷面上其它斷層破碎帶附近沒有明顯低阻異常,反映其它斷層在該地段富水性相對較弱(見圖3)。
3.2.2 D2線視電阻率斷面圖
D2線共布設了26個測點,點距40m,剖面長度1000m。該斷面發(fā)育有FS16斷層,從斷面圖上看整條剖面視電阻值變化較為平緩,F(xiàn)S16斷層破碎帶附近視電阻率沒有明顯變化,僅在84號測點16煤附近視電阻率有一小的低阻反映,分析認為是局部電性不均勻,或有裂隙等充填低阻物質所致,認為整條剖面富水性較弱(見圖4)。
4 結論
在本次電法勘查區(qū)內(nèi)采用瞬變電磁法(簡稱TEM法)探明了第四系底界、灰?guī)r富水性、富水區(qū)域以及奧灰頂部60m范圍內(nèi)的富水性、富水區(qū)域,達到良好的效果。
瞬變電磁法對淺層富水區(qū)探測的重要勘探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各灰?guī)r富水異常區(qū),在靜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時,有可能通過斷層破碎帶或裂隙導水,各含水層之間存在一定的水力聯(lián)系,在地質資料解釋中,還應結合三維地震以及地質水文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來取得更好的地質解釋成果。
參考文獻:
[1] 牛之璉.時間域電磁法原理[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2.
[2] 楊海燕,岳建華.礦井瞬變電磁法理論與技術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