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鳴
七曜山位于渝鄂邊界之處,滿山松杉、刺柏和青、藤蔓,蒼翠墨綠,遮天蔽日,從山麓一直鋪展到山頂。如果站在高處眺望,林濤葉浪綿連起伏,層層疊疊,仿佛整座大山都在流動,要去向遠方。我們聯(lián)系、幫扶的貧困戶就在七曜山的半山腰。
初到聯(lián)系的貧困戶家時,我以為走錯了地方。推開虛掩的木門,進入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小院,屋頂一半蓋瓦一半稻草,土坯墻垣,院內(nèi)干干凈凈,連農(nóng)具都擺放得整齊有序。
男主人成厚榮四十多歲,中等身材,杵著鐵拐杖,走路一踮一踮的,聽見村干部的喊聲連忙從地里趕回來,臉上掛滿汗水,但目光有神,說話利落。
走進屋里,墻角邊斜立的兩根顏色黝黑、木紋深沉的扁擔引起我的興趣。我拿起扁擔,沉甸甸的,定睛一看,一根上面用紅色寫著“成棟”,另一根上面寫著“成梁”。
據(jù)同行的村干部介紹,成家以前家境殷實,成厚榮當年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考大學差了十來分,只好回鄉(xiāng)學了一門打石匠的手藝,收入還是蠻不錯的;妻子知書識禮,善于持家;一對雙胞胎兒子逗人喜愛,一家人和和美美。哪知天有不測風云。
有一天,成厚榮在山上開啟條石,意外發(fā)生了。他的腿被一塊大石頭壓住,鄉(xiāng)親們翻山越嶺把他送到城里的醫(yī)院,但一條腿還是殘廢了。成爺爺患腦梗塞多年,奶奶有嚴重風濕關節(jié)炎,加上兩個小孩讀書,不僅家里的積蓄花光,還欠了三萬多元外債。
家里失去了以往的歡聲笑語,家庭的天空一下布滿愁云苦雨。成厚榮時常望著自己的殘腿發(fā)呆,妻子好多次在無人的山野放聲大哭。兩個孩子初中年畢業(yè)后都提出去深圳打工補貼家用。他猛然驚醒,再不振作這個家就要毀了。
此后,家里又有了精氣神,有了生氣與活力。成厚榮思索良久,跛著腿上山砍了兩根粗大的青木回來,當著娃兒們的面刨呀、推呀、磨呀,手上打滿血泡也不停歇。扁擔做成后,分頭在上面刻寫了兩個兒子的大名,又找來紅油漆涂紅??粗饶_不便、一聲不吭的父親,兩個兒子一齊跪在他面前,泣不成聲。
青樹屬于常綠喬木,木質(zhì)硬密,堅重有力,但因本身太過沉重,挑東西時增加重量,很少用來做扁擔的。我禁不住問道:“青木那么沉,你怎么會用來給小孩子做扁擔呢?”
“就是想讓他兩弟兄曉得輕重,好好讀書求上進!”成厚榮憨厚地笑著說。
簡單的做法,樸質(zhì)的語言,里面全是大哲理啊。
這兩年,成家人的家風和品德深深感染了我。老人和藹,子孫孝順,人窮志不短,從來沒有想過“等靠要”;真誠、質(zhì)樸、坦蕩,充滿正能量,受人滴水之恩總期望涌泉相報。成棟和成梁對人很有禮貌,每次放假回家后都立刻投入到勞動之中,幫著干農(nóng)活、做家務。每當看見小哥倆肩負沉重的青扁擔挑谷挑水挑糞時,我心中有些酸楚,但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棟梁的影子,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可喜的是,成家通過實施脫貧計劃,利用生態(tài)條件養(yǎng)羊、養(yǎng)雞、養(yǎng)豬,收入大幅提高,不僅還清了債務,致富已經(jīng)不再是夢想。更令人欣喜的是,成棟和成梁去年雙雙考上了重點本科,在校表現(xiàn)優(yōu)秀,都成了學生會干部。
又是七月,陽光格外燦爛,照亮山山嶺嶺,映射出美麗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