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平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實驗小學城西校區(qū),安徽蕪湖,238300)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指出了農村中小學體育今后要發(fā)展的方向,并給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 體育 教學 農村 現狀
一、農村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與現實的應試教育體制的矛盾
現在應試教學制度主要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標準,這使得我們的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其它教學目標的實現。現在的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已被列為中考的考試科目,體育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中考成績。這使得很多體育教師在初一甚至小學的體育課的教學中就圍繞著中考科目進行教學。800米、1000米、實心球、短跑幾乎成了每堂課的必學內容,但現實結果卻沒能如教師所愿。原本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課卻成了學生的一種心理負擔;原本氣氛輕松的體育課堂變成了氣氛緊張沉悶的身體素質訓練課。
2.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思想是以教師為中心,在體育教學中以學習運動技術,掌握運動技能為主導的一種教學思想。很顯然這種思想沒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它曲解了現代體育課的含義。體育與健康課程不是簡單的身體素質訓練課,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體育技能的學習,使學生的身體心理得到平衡的發(fā)展和提高,使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和發(fā)展的課程。單一的追求身體素質的提高或技能掌握的體育課是不合格的體育課。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重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傳授,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這才是現代體育課中所真正要傳授的。
3.學校體育硬件設施達不到要求
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學校經費緊張,很多學?;@球場已成為草地,籃球架有架無板,乒乓球桌、鞍馬、鉛球、接力棒之類的器材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體育經費的不足使學校體育設施得不到充分的供應;破損的器材不能及時維修給學校的體育教學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運動場地的不足或不規(guī)范制約著體育課的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開展,也制約了學生的活動及器材的有效使用,這一切嚴重影響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解決農村體育教學現狀的幾個策略
(一)體育教師要注重理論學習
體育教師自身條件及綜合素質是影響體育教學目標實現的基本因素,體育教師自身的條件及綜合素質是教育、教學目標實現的基本條件。為適應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體育教師只有深入的進行理論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轉變和提升我們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我們還要注重對教學目標的研究,因為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是衡量教學成果的根本標準。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把握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這五種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不能顧此失彼。
(二)教學形式和方法應多樣化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本文從以下2方面著手,提高農村中小學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1.準備活動多樣化。在農村中小學的實際教學中,準備活動在組織和編排上往往俗套呆板。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準備活動內容:既有徒手操,又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又有行進的。如隊形新穎的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既要有一般練習,又要有專項練習。學生喜歡新鮮事物,教師應通過教學方法、練習形式和教學手段的變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就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欲望。
2.教法手段多樣化。新課標在教學內容上給了我們很大的選擇空間,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延遲疲勞的出現。如走步練習比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兩臂加動作的走、前腳掌著地的走、聽音樂走等多種形式,來完成走步的教學任務。又如在游戲換物賽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對每次練習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規(guī)為勝,第二次加上誰的隊伍排得好為勝,第三次再加上誰跑得快為勝,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來吸引學生完成游戲任務。
(三)因地制宜的開發(fā),自制體育器材
在農村學校中小學學校,特別是偏遠山區(qū)的農村中小學,因教學條件差,經費明顯不足等主客觀因素,正面臨著場地器材嚴重匱乏的現象。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的開發(fā)教學資源,自制體育器材,以此解決無器材放養(yǎng)式教學現象。具體措施如下:
1.合理利用廢棄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廢棄物,他們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舊汽車輪胎、飲料瓶、鐵絲、竹竿、沒氣的球等,可別小看這些廢棄物,只要我們將他們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根據這些材料的特性“量才選用”,靈活的進行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變、各種各樣的活動器械,就能讓它們在我們的體育課堂上繼續(xù)發(fā)揮 “余熱”。 如用舊報紙制作的 “接力棒”、“各種折疊物”等;用礦泉水瓶和沙子或土制作的“各種標志物”、“土保齡球”、“手榴彈”、“小啞鈴”等;用塑料袋制作、雞毛制作的“花毽”;用舊輪胎做的“障礙物、”“搖擺橋”、“梅花樁”等等,這樣既增強了體育課趣味性,又實現了多重教學目標。
2.改造常規(guī)器材。我們要對身邊現有的體育器材進行加工、改造,有效促進其“一物多用”,使手邊的體育器材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如:欄架除了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作“投射門”來進行各種的投擲、射門等的游戲活動,還可以用作鉆越的障礙等;接力棒除了可以作為接力跑的傳接器材外,還可以作為啞鈴操手持器材等;實心球除了可以用來投擲,還可以作為標志物、負重物、障礙物等。
三、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意識到要想徹底改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落后的現狀,我們必須要緊緊抓住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思想,培養(yǎng)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各校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師評價機制,為體育教師向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曾楊劍.淺談體育課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愛好[J].體育時空,2009,11
[2]李謹瑜.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變[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