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娟
摘 要: 銀杏葉提取物、橘紅、骨碎補、枳實、枳殼、人參等中藥通過抑制細胞內ROS生成,抑制細胞間粘附分子和血管內皮細胞粘附分子的表達,提高內皮細胞活力等作用機制,在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防治中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藥 糖尿病 機制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259-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及其生物學作用障礙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全身代謝紊亂性疾病,近幾年呈逐年上漲并年輕化趨勢。糖尿病病程長且復雜,難以根治,因而需要長期用藥。西藥降血糖作用強,起效快,但往往不良反應多,本文概述了近幾年研究的中藥對高糖誘導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以期對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藥物參考方向。
銀杏葉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為銀杏黃酮甙、銀杏內酯等,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物。已有研究證實氧化應激是細胞凋亡的重要誘導因子,降低細胞內 ROS水平或增加細胞內還原型谷胱甘肽GSH-PX水平,可阻斷內皮細胞凋亡。糖尿病的高血糖狀態(tài)可通過葡萄糖的自身氧化、線粒體呼吸等使細胞內 ROS水平升高,另有研究報道高血糖狀態(tài)下細胞自身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降低,使高糖狀態(tài)下內皮細胞內 ROS的堆積更明顯。銀杏葉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細胞內ROS生成,同時提高內皮細胞活力,降低其凋亡率。銀杏葉提取物可通過其抗氧化功能提高內皮細胞在高糖環(huán)境下的活力,降低其凋亡率,對血管內皮細胞起保護作用,在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防治中有潛在的應用價值[1]。
橘紅、骨碎補、枳實、枳殼等中藥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柚皮苷,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已有研究表明高糖誘導產(chǎn)生 ROS,ROS 活化核因子κB( NF-κB),促進粘附分子的表達,誘導白細胞粘附到血管細胞表面,啟動血管炎癥發(fā)生,這是當前研究高糖誘導血管炎癥的一條重要信號通路。NF-κB 普遍存在于各種細胞中 ,是一組重要的核轉錄因子 ,在機體防御反應 、組織損傷和應激、細胞分化和凋亡及腫瘤生長機制過程的信息傳遞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柚皮苷可能通過抑制高糖誘導的活性氧產(chǎn)生,從而抑制轉錄因子NF-κB的活化,進一步抑制細胞間粘附分子和血管內皮細胞粘附分子的表達,影響HUVECs 細胞的粘附,從而抑制高糖誘導的血管炎癥過程,并提示柚皮苷可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
梔子是茜草科梔子屬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實作為中藥梔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梔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降血脂等多種藥理活性,成為研究的熱點[3]. PPARγ(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激活受體)屬于核受體的超家族成員,它在脂肪細胞分化及脂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PPARγ主要表達于脂肪細胞及脾細胞,在培養(yǎng)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脂肪細胞中,PPARγ激動藥增加IRS-2的基因、細胞表達。PPARγ受體是血糖調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介導胰島素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進行調控[4]。梔子苷可激活增加 PPARγ受體活性,增強下游基因對胰島素的響應程度,減輕胰島細胞補償性分泌胰島素的負荷,減緩胰島細胞的凋亡,從而阻止Ⅱ型糖尿病向Ⅰ型多器官衰竭糖尿病的發(fā)展。
丹參屬活血化瘀藥,研究顯示,丹參能夠顯著提升高糖損傷的血管內皮細胞的存活率,并改善內皮細胞的多種功能,對丹參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作用,目前主要集中于丹參能通過抗氧化作用抵抗自由基造成的內皮細胞損傷,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調丙二醛(MDA)含量。同時丹參能夠調節(jié)血管收縮舒張,維持內皮素一l(ET一1)與一氧化氮(NO)的動態(tài)平衡,抑制黏附因子等炎癥因子的表達,從而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抑制血流細胞黏附,防止血栓形成,此外, 丹參的某些單體還能通過下調細胞凋亡信號通路中的重要成員Caspase一3,抑制細胞凋亡,保護內皮細胞[5]。因此,丹參對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是通過多種通路,多個靶點提高內皮細胞的存活率,維持其功能完整性。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和根莖,人參皂苷為其有效活性成分?,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人參皂苷在治療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加工后的紅參能夠刺激小鼠胰島素的釋放,提示紅參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是經(jīng)由葡萄糖依賴性方式刺激胰島素釋放來實現(xiàn)的[6]。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與多種細胞因子有關。中醫(yī)藥在幾千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jīng)驗,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因此,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分子細胞水平進一步研究中藥有效性機制,對于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及應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曉,李果,李紀平,劉赟,羅敏. 銀杏葉提取物降低高糖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2):171-172.
[2]熊鶯,王廣發(fā),張俊艷,吳少瑜等. 柚皮苷抑制高糖誘導的臍靜脈內皮細胞與單核細胞的粘附作用.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0(2):321-325.
[3]孟祥樂, 李紅偉, 李 顏, 余 奇, 萬麗麗, 郭 澄. 梔子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1):959-967.
[4]Florence Gizard and Dennis Bruemmer.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Proliferation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PPAR Research,2008.
[5]李俊,黃軍章.丹參多酚酸鹽對2型糖尿病患者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8):728-729.
[6]張美雙,李志成等. 人參、黃連及其藥對治療糖尿病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3):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