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河北省青縣實驗幼兒園,河北滄州,062650)
摘 要: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在教育學界己經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與認可。2010年出臺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游戲化主張在幼兒園的“教”與“學”中融入游戲的形式、游戲的要素、游戲的精神,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 游戲 教學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幼兒園游戲教學是將游戲的機制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是游戲與教學的簡單相加而是在游戲與學習的聯結點上,將游戲與學習統(tǒng)一起來。游戲是兒童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兒童用自己熟悉的圖式去整合外部的信息,同時通過學習又可進一步調整和發(fā)展自己的圖式,使他們的認知結構逐步得以發(fā)展和完善起來。
一、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價值與意義
1.教學游戲化實現了游戲的工具價值與精神價值的統(tǒng)一。杜威曾說到“游戲的態(tài)度比游戲本身更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態(tài)度,后者是這一態(tài)度的現時的外部表現。川所謂的游戲態(tài)度或心智態(tài)度,指的就是游戲的精神。教學游戲化中,游戲不再是外在于教學之外的手段,而是融會、貫穿于教學的整體過程之中。游戲將其自主、自由、快樂、愉悅的精神本質彌漫與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游戲成為幼兒開展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成為幼兒生活、學習的基本內容,成為幼兒園教學的靈魂,也成為了幼兒個體的精神存在形式。在此過程中游戲的工具價值與精神價值得到了統(tǒng)一。
2.教學游戲化實現了教學的知識、能力價值與過程、情感價值的平衡。游戲注重的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體驗。游戲中幼兒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和主動權,幼兒是游戲活動真正的主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所學習和經驗到的知識是幼兒自主建構的結果,游戲的規(guī)則也是幼兒自主設立、自愿服從的規(guī)定,并不存在主觀意義上的強迫。教學游戲化很好的實現了二者的融合。
二、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在幼兒教育的內容方面,教育工作者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但是,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和作用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強迫性。
1.流于形式,忽視實質。一些教師在設計游戲教學內容時,看似精心布置了不少游戲情節(jié),但大都只有游戲的形式,沒有實質性的游戲內容,致使幼兒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勾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少教師重視灌輸知識,忽略游戲在教學中的作用,象征性的安排幾個游戲人物,沒有真正的游戲情節(jié),沒有真正把游戲寓于一日生活中,使游戲教學成為形式化的東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脫離主題,遠離實際。有的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時,過于注重游戲課程的“趣味”性,偏離了想要表達的主題,有的甚至出現與實際生活完全不符的現象,結果要么沒有收到教學效果,要么出現無意義的活動,甚至極個別教師存在把游戲自由化,讓幼兒自由活動,缺少老師參與與引導,成為一種無目的無意義的教學,削弱了游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3.千篇一律,模式僵化。許多教師在游戲中過多借鑒現成經驗,實行拿來主義,直接將從別處摘錄來的教學設計完全照搬,缺乏正確理解和把握,也不符合本地區(qū)幼兒的認知程度,進行游戲教學時生搬硬套,極不自然,使幼兒失去興趣,消極對待,影響了游戲教學活動的效果。
4.主次不分,“教玩分離”。過于強調口傳心授的灌輸式教育,將游戲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進行,顛倒了主次關系,忽視了幼兒心理特點,人為地將教學和游戲分割開來,混淆了游戲教學為幼兒教育的主導地位。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幼兒接受教育的質量,游戲教學不是簡單的模式化教學,而是一種游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要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必須切實注重幼兒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征,用游戲的手段寓教于樂,讓幼兒在引人入勝的游戲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建議由以下方面著手,改進教學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二、游戲化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加大游戲時間投入,培養(yǎng)幼兒主觀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游戲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意識的提高游戲時間安排。針對幼兒時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幼兒的個性需要,合理安排游戲課時,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和能力。大量實踐證明,參與游戲越投入的孩子,其成長過程中的各項能力越強。游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在置身游戲活動中不斷提高身心成長水平,在有所針對性的游戲教育中茁壯成長,促進幼兒身心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良好發(fā)展。
2.圍繞教學目標,增強游戲教學的寬松性。游戲教學的主體是幼兒,教學的目標是要使兒童在游戲中獲得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能力和知識。其根本點是要符合兒童天性,千萬不能刻板的照搬教學設計,游戲活動要既要圍繞教師的教學要求,更要注意給幼兒預留出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使他們在游戲中可以完全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玩得盡興,卻又不脫離教學目標,在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成長和提高。
3.要注重過程的引導。游戲教學的具體目標可以設定,但不能為達到目標預設每一階段的流程,不能強加給游戲理性化的總結,這就要求教師將游戲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本身所能演化的場景。教師在游戲中只起到必要的引導作用,不能強行干預游戲的拓展和演化,要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是”與“非”做及時的引導,而不是妄下斷語,粗暴中斷游戲和打亂正常的游戲進程。
4.要充分重視教學活動中的“游戲”性。幼兒作為學齡前的特殊群體,其自身成長階段決定了灌輸式學習和強壓式學習都十分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根本,就在于賦予教學活動更多的游戲性,在游戲中使幼兒獲得直覺的、有益的社會體驗。游戲內容要多樣化,突出幼兒在人生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所必須的基本經驗,包括衣食住行、交際交往等生活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對周圍人與環(huán)境的正確認識和必要防范,可以說游戲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既有知識的學習,也有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既有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要有對未來成長的一定拓展,不斷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思維和行為的優(yōu)化和提高,實現幼兒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白燕.游戲理論與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兒個問題[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03).
[2]張慧蘭.對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思考[J].中國培訓,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