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要:"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因此,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水平,讓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應從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等方面進行,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及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創(chuàng)設情景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83-01
面臨當前的新課改,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因此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
1.將情景的創(chuàng)設運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
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一個豐富真實的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問:"同學們假如你們上午上課已經到最后一節(jié)課了,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你能列舉一些你所熟悉的糖的名稱嗎?""這些糖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甜的嗎"由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得出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的結論,并為后面糖類的元素組成和種類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與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整個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讓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刹捎?分組討論"、"實驗法"和"探究法"等方法。如,在教學《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可在課前制作好不同顏色的染色體模型,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并請小組代表進行演示該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動了手又動了腦,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了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光合作用》時,可先讓學生做實驗"提取和分離葉綠體的色素",然后再通過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出葉綠體中色素存在的位置、種類、作用及特點。這樣學生就對該知識點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另外,在教學《細胞的癌變》前,提前讓學生搜集細胞癌變的原因、生活中的實例以及癌癥的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材料,然后課堂上再分組開展知識點討論,并與教師一起總結本節(jié)的主要知識點,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研究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1)從一個實例(或現(xiàn)象)入手,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分組進行探究。(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后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但對于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fā)散,后集中。
4.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
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有很多知識點學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進行展示,使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5.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yǎng)學生洞察能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xiàn)象確實值得教師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xiàn):(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lián)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xiàn)出來,是潛在的狀態(tài)。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fā)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tǒng)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chuàng)設問題情況,激發(fā)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fā)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值得我們去反思。教師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xiàn)代生物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