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教師和父母都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學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因此,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互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四中劉長銘校長認為:讀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家長重要。的確,問題學生后面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以我校為例,今年開學以來我連續(xù)約談了幾位問題學生家長之后,這幾位學生的進步十分明顯。因此,我意識到,引導家庭教育,需要講科學,即尊重規(guī)律,更要講藝術。
情通理才通。家長和教師之間的矛盾,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從家長的實際出發(fā),而是一味地要求他們配合。我們要學會理解家長,站在家長的立場想問題,不指責,不教訓,而是春風化雨般地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
有個孩子的家長以“我說話直”為理由,對待教師言辭不甚禮貌,我拿自己學校的干部現(xiàn)身說法:十二中教育集團組織干部到清華大學參加培訓,一位教授說有的人總將“我說話直”擺在前面,其實“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自私的表現(xiàn),因為說話者不顧別人的感受。學校一位干部頓悟,說“教授講的就是自己”,之后她積極調(diào)整,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位家長聽完以后,認為學校領導都能勇于直面自己的問題,完善自己,他自己也要面對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改正。
讓家長明白要做最好的自己。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旗幟鮮明地告訴大家,教育本質(zhì)上是人性、品格和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復制和傳承的過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次,我在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一位家長怒氣沖沖走到我面前,說:“我兒子的水壺不見了,不知道是哪個兔崽子偷了,我要進去找老師?!边M了教室,發(fā)現(xiàn)水壺正在自己孩子的桌子下面。孩子學習成績一次沒考好就發(fā)信息給學校教學主任,說老師教得有問題,只要孩子出現(xiàn)狀況就歸罪于同學或老師。我約談這位家長,與他拉家常:我女兒到了婚嫁年齡,我希望他找一個有力量的好人,有力量體現(xiàn)在他有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因為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能幫助人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選擇;好人就是有正確的價值觀。而后,我直言不諱地指出,他讓孩子感受到的是不冷靜,不理性,不從多角度看問題,思維習慣是點狀的而不是系統(tǒng)化的。
讓家長看到希望,樹立信心。有的家長對“熊孩子”真的是毫無辦法,有的還帶孩子找著名心理專家進行診斷和支招,但往往以失敗告終,有的家長開始放棄孩子,對這類家長,我注重引導他們以發(fā)展、期待、發(fā)現(xiàn)的眼光來對待孩子。最近,一位家長表示孩子愛打人、不服從規(guī)則,他很無奈。我回答道:你家孩子智力在一般孩子之上,愛閱讀,表達能力又強,只要引導得法,我相信他以后會很優(yōu)秀,這個我有信心!但是“問題孩子”的教育屬于疑難雜癥,不能因為孩子出現(xiàn)問題就放棄。
引導家長以終生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孩子。如有的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有位離異的父親,經(jīng)常在兒子面前說孩子母親的不好,不讓孩子與母親接觸。一次孩子母親來看孩子,孩子反問:你想過我嗎?你這兩年哪去了?你有資格做我媽媽嗎?一年級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引導,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我問他:你是不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陽光、溫暖、人格健全的人?孩子的童年沒有母親的陪伴是殘缺的,在他的一生中都會有心理陰影,你以為是懲罰孩子的母親,其實是在害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校和諧共振,才會使教育事半功倍。我們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校長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家庭教育上。
(責任編輯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