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家有兒女》中調(diào)皮搗蛋的劉星嗎?還記得“中國版一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懲惡揚善的小空空嗎?還記得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但又經(jīng)常鬧出格的馬小跳嗎?……這些經(jīng)典的兒童形象,在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也帶給我們關于成長的思考。
毛超——“小話嘮”
《淘氣包馬小跳》中馬小跳的同學。人如其名,性格有點毛糙(cāo)。他有一個特長——話多。當然,換一種說法就是廢話多。一件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到了毛超嘴里就能成為一篇五百字的記敘文。不過這個世界上將來適合毛超這個特長能夠去做的職業(yè)太多了:娛樂記者、新聞官、電臺主持、保險推銷員……所以,毛超一點都不愁將來找不到工作。
夏雨——誠實可愛
《家有兒女》中夏東海的小兒子,以“小海歸”自居,也因時常弄不明白一些成語而鬧出笑話。他是繼劉星之后潛在的“麻煩制造者”。喜歡在同學面前炫耀,導致夏東海有時不得不想辦法圓他某些天真的想法。他不擅(shàn)長打架,有時會找劉星來幫忙“擺平”麻煩。
唐不苦——人小鬼大
《家有外星人》中的唐不苦,自幼喪母,和“低能”父親相依為命,因而早熟、敏感。他強迫自己忘記小孩的身份,肩負起管家、管爹的重任。人小鬼大的他怎能忍受家里多了個“外人”,并且這個“外人”很快收獲老爸的歡心。他要想盡一切方法趕走這個“外人”,沒想到最終卻被“外人”的熱情感染,找回了做小孩的快樂。
相宇——感受心靈深處的愛
在《愛·回家》中,由于母親失業(yè)需要重新找工作,7歲的相宇暫時被送到鄉(xiāng)下的外婆家。他無法適應連游戲機、電池都沒得賣的農(nóng)村生活,開始表現(xiàn)自己的不滿:為了買電池,相宇偷走外婆的銀頭簪拿去賣;不顧在一旁縫襪子的外婆,在地板上玩起了溜冰……在一次次的對外婆的不滿表達中,他逐漸體會到了聾啞外婆對他深深的愛。
阿里——為了夢想而奔跑
阿里是電影《小鞋子》中的哥哥。為了給妹妹爭取一雙鞋,阿里哭著請求老師給他參加跑步比賽的機會。本著“唯有獲得了第三名,妹妹才能有鞋穿”的信念,阿里在眾多比他高大的選手中竭盡全力地奔跑著……在得知自己取得的是第一名而不是第三名時,他難過地低下頭哭了……
我來寫話
小朋友們,欣賞了這么多影視劇中的兒童形象,請你告訴小編姐姐你最喜歡的影視形象是哪位?為什么喜歡他呢?
(本版由周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