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琇琇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歷史書籍,汗牛充棟。歷史是一門智慧的學科,懂得自己民族歷史的人,才會熱愛自己的民族,了解自己國家歷史的人,才能滿懷熱情,躊躇滿志地建設自己的國家。中學歷史教育的成敗,將關系到一代代成長中的新人文化底蘊的豐厚與否,中華文化能否永久傳承和開放發(fā)展,將深遠地影響到民族的未來。
但長期以來,歷史學習我們只是學習世界歷史,中國歷史,卻很少針對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學習地方性的歷史。
“欲放眼天下,應心懷鄉(xiāng)土”。愛國必先愛家,只有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與文化,才能熱愛腳下這片土生土長的土地,進而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生學習本地方史,不僅可以很好地了解故鄉(xiāng)的歷史情況,積極地投身到本地區(qū)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去,而且還可以由近及遠,通過地方史的學習更好地學習,掌握祖國的歷史,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更加有利于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和國情教育。
地方文化歷史是學生生長地的歷史,學生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著歷史的痕跡。一片瓦礫,都記載著一個歷史故事。很多學生是聽著祖祖輩輩的歷史故事長大的。每當他們的父輩跟他們講述他們的往事,家鄉(xiāng)的往事,拿出他們的老照片,用過的舊家具。實際上學生們也正在聆聽歷史的聲音,感受歷史的興味。他們每天與生活中的歷史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學習地方文化史,就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入情感,融入記憶。這樣在學生的心目中,歷史不再是遙遠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觸可摸的存在。
因此,對于地方文化史的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有效途徑:
一、開展參觀歷史遺跡,訪問革命前輩的課外活動。
參觀訪問,是指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到歷史博物館、實物展覽館和史事實地進行參觀訪問的活動?;顒又锌梢栽L問歷史名人后代、熟悉某個歷史階段情況的老人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有較多的機會接觸歷史實際或社會實際,受到生動而具體的歷史教育和實踐的鍛煉。這樣,學生對學歷史的興趣將更加濃厚。
海南省人杰地靈,家鄉(xiāng)的歷史有著光輝燦爛的篇章??梢越M織學生參觀三亞市落筆洞古人類文化遺址,藤橋墓群等等。變概念的歷史為感性的歷史,由感性入手,寓理性于感性之中,煥發(fā)歷史課本本該有的引人入勝的魅力。每當學生參觀家鄉(xiāng)的歷史紀念地時,歷史與社會教科書上那血與火輝映的鏖戰(zhàn)畫面與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便活生生的展現(xiàn)在眼前,頓時,神圣的民族自尊心和強烈的愛國愛鄉(xiāng)責任感油然而生。
采訪革命前輩,也是開發(fā)地方文化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如:我在講《紅色政權的創(chuàng)建與紅軍長征》一框內(nèi)容時就邀請了新四軍前輩到校來作報告,給我們學生講述他的長征經(jīng)歷,吃的是草根,穿的是蓑衣,還要開展殘酷的游擊戰(zhàn)爭,那艱苦的經(jīng)歷一幕幕地用他的語言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懂得了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加深了對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感情。這種采訪活動又是一次對學生艱苦奮斗的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勤儉建國的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導學生編寫地方歷史小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社會調(diào)查報告——身邊的歷史”等。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連杰說過:“任何知識的獲得都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同化才有可能?!睂W生將參觀訪問中獲得的素材,按時間順序整理成資料卡,定期在校刊“歷史與社會園地”選登。同時,教師結(jié)合寫作課指導學生練習寫“歷史小論文”、“社會調(diào)查報告——身邊的歷史”。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己收集、整理、運用各種歷史資料,史論結(jié)合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與深刻性,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針對教學中的難點、疑點,舉行地方文化歷史演講會,激活學生興趣。
歷史故事會演講賽也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形式之一,因為它生動、形象、故事性強,學生很感興趣。這項活動布置后學生幾乎會盡一切可能地利用報章雜志、小說、戲曲、史志、網(wǎng)絡等查找資料,甚至還可能會去調(diào)查了解咨詢討論。如此,學生的知識增長會非??欤才囵B(yǎng)了學生了解參與社會,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等。有些思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還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fā)其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如紅色娘子軍英勇抗擊日軍侵略的故事等。
學生在演講中既鍛煉了口才,又提高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演講賽后我們會組織學生交流體會和收獲。獲獎的沒獲獎的在交流會上對他們?nèi)绾稳ニ鸭?、調(diào)查的方法經(jīng)驗,或者所遇趣事等都會津津樂道,大家也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同學們在快樂中既受到了教育,又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
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臺,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構(gòu)想得以實現(xiàn)。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制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歷史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jù)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制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有關的歷史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shù)接嬎銠C上轉(zhuǎn)化為數(shù)字信息。
利用網(wǎng)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和評述能力。對初中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wǎng)上瀏覽和收集歷史資料,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nèi)容如海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瓊劇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yǎng)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wǎng)上教學資源,通過網(wǎng)絡,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品格,
教學藝術需要多樣化的個性魅力。正如哲學家萊布尼茨說言:“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本哂袀€性的東西,往往能引人入勝,因為它具有善于在變化中自我創(chuàng)造的生命力。我們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豐厚的歷史資源,進一步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既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智趣,同時又能提升其的人文素養(yǎng),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教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教學實效性。使地方歷史教育成為陶冶性理情操,提高民族素質(zhì),塑造完美人格,實現(xiàn)社會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