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蘭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我們準確定位我們的學生觀、質量觀、成才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不能僅局限在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分數上,更重要的還在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自主向上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真正落實減負精神,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也才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動學習的自覺性還給學生,學生才會樂學、愿學,思想上才不會有任何負擔,教育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證,最終實現減負增效。
怎樣減負呢?陶行知先生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對兒童實行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之能說;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之擁有學習人生的機會。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為小學生減負,實現對兒童的解放呢?
一、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
我在作業(yè)布置時,始終按照相關規(guī)定的合理要求去做: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yè);三、四年級家庭書面作業(yè)總時間不超過50分鐘;五、六年級家庭書面作業(yè)總時間不超過60分鐘。學生做作業(yè)時間少了,也就是作業(yè)內容少了,這就要求教師布置家庭作業(yè)費心思,做到巧留,力求“質的增效,量的減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既要讓學優(yōu)生“吃得好”,又要讓中等生“吃得飽”,更要讓學困生“吃得了”。給不同的學生留不同的作業(yè),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習興趣。
通過幾年的實踐,學生的作業(yè)少了精了,我的批改任務少了輕了,還嚴重解決了個別學生不寫作業(yè)的壞習慣。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熱情高漲了,學習成績提高了。所以我敢說作業(yè)多,做題多,未必是提高成績的唯一途徑。希望有的老師們快把自己解放出來,把我們這些天真無邪的的孩子解救出來,還給他們一個輕松活躍的童年。
二、減輕學生課上負擔
首先,嚴格執(zhí)行課程計劃。
我們不能為了教學成績,再讓學生從早到晚都是學主要科目,讓一些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很好的課外教材一直處于長期的休眠狀態(tài)了。尤其一些農村的孩子,本身接觸的知識面就窄,要想知道更多的課外知識,從書本獲取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途徑。只有我們的老師認識到了,才不會剝奪孩子們學習課外知識的權利,才不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數學語文知識的“奴隸”。
其次,創(chuàng)建自主高效課堂。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的,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情境。這要求我們教師的課堂要巧妙地設計好問題,便于不同的同學去思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效率才會提高。課堂活動設計要做到學生人人樂于參與,積極探索,深入思考,善于總結。課堂操練環(huán)節(jié)設計要做到有練習可練,練習的數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難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證基礎知識得以鞏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為前提,特別要避免機械重復練習,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練習設計應是“有價值的練,有效果的練”,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chuàng)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做題興趣濃厚,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對于不同的學生還可以設計都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練習,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現在是科技發(fā)達的時代,要求我們從小養(yǎng)成節(jié)時高效的好習慣。我們教師更應該給學生做好典范。能當堂處理完的知識點千萬不要拖到下堂課,不能占用孩子們的學習其他課輔學科的時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精心設計,課后及時反思,發(fā)現問題,積極探討,及時尋找解決策略。
三、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有的學生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開始鋪天蓋地補課,還不斷滲透,如果不補課,將來跟不上看你怎么辦等等。有的老師著急差生跟不上,就會嚴厲地對孩子說必須上補習班,要不然學習會越拉越多。多數教育專家會堅持說孩子們應該多培養(yǎng)興趣,多表揚,多鼓勵,便于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等等。從小孩子們的思想就很矛盾,被周圍的人弄得特別累。家長還不理解,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都用在孩子身上了,但大多數的孩子并不開心,并不滿足,并不覺得幸福。誰會知道因為孩子們已經越來越厭倦了每天都必須做的沒完沒了的學習,面對老師和家長要求敢怒不敢言。
對孩子而言,誰說話最有力度,是我們老師,他們的心理負擔需要我們去調解。與學生們利用班會課多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不斷滲透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我們要想辦法化苦為樂。與家長勤溝通,要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孩子的自身狀況,不能束縛孩子們的所有課余時間,要多給孩子們一些自由空間,積極鼓勵他們參與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方面培養(yǎng)能力,深層次了解社會,為進一步學習和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們試著放手多讓孩子們們去做自己愛好的事,這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跡。
從教十幾年的我,深深地感到減輕小學生學業(yè)負擔之重要。因為只有減輕了孩子們的學業(yè)負擔,他們才會有學習興趣,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才會提高他們的能力的時間和空間。我發(fā)現從教的年頭越多,越愛孩子,我越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善良的人,我非常幸運能把自己的一生和孩子們度過。孩子們是老師們的期望,孩子更是家長的唯一希望。我們老師必須對孩子高度負責,我們有責任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難忘的童年。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把減負工作做好。減負這需要我們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必須落到實處,改變家長的觀念,我們都應該全力探討有效的減負增效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使減負工作得以真正的落實為真正培養(yǎng)出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