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合偉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以為其它科目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要的內容,也是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這很能考驗教師的教學素質。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不容樂觀的教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將識字教學向縱深推進。但這不是短時間就能到位的,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家長的配合,全方位展開教學活動。為此,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鼓勵學生學好拼音。
拼音教學看似簡單,實則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們對聲母韻母掌握起來有些吃力。這一部分如果學不好,就會直接影響識字教學進一步開展。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因為學生的拼音學不好,在擴展識字量的時候,他們因為不會拼音,見到一些生字,雖然給出了生字的拼音,他們也不能正確的讀出來,更不要說再記住這個字的字義字形了。為了克服這一困難,我爭得了家長的配合,在家里引導孩子讀帶拼音的兒童讀物,不再多少,旨在培養(yǎng)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讀錯了就幫忙改過來。我在教學中則先以熟悉的字為例子,教他們把拼音合到一起發(fā)出這個字的讀音。學生們感覺很順利,幾乎沒什么難度。當他們這一部分穩(wěn)住之后,我開始適當考察他們讀陌生的字,只要讀的努力我都大力表揚。幫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慢慢的學生們讀拼音的字不再成問題。為了鞏固這一成果,我還將聲母韻母多次強調,為的是用起來不再出錯。有的教師可能以為,這一部分還會出問題嗎?當然了。有一個學生,他分不清聲母當中的p和q,一看見這兩個字母就犯暈。一次,考試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題,給漂亮這個詞拼音,這個同學認識這個詞,很快就拼上了,考完還說自己肯定得鬧一百,可卷子一發(fā)下來,漂亮給拼成了qiaoliang,他登時傻眼了。為此,我將容易混的字母用形象的方法給學生講清。P這個字母像一個飄揚的小旗子,因此,念p,那么剩下的那個不用說就念q了。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我舉行了一個班級內小型的拼音比賽,特意選擇一些有難度的漢字來挑戰(zhàn)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學生們熱情高漲,在必答題部分,幾乎哪一組都沒怎么丟分,到了加分組部分,學生們不甘示弱,努力的拼著,輕易不肯認輸。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們打下了堅實的拼音基礎。
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查詞典的好習慣。
學生識字量需要兩個渠道,一個是教師課堂基本生字的積累,一個是課外讀物當中生字的積累,期中后一部分是主要的漢字積累途徑,但有個前提,如果學生拼音不好,就影響他們查字典,不會查字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識字量的積累。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查詞典的習慣,不僅僅是考試當中那個查字典的題是教師檢驗查詞典的渠道和方式,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發(fā)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此帶動學生主動的查詞典,并將查處的生字詞摘錄下來,加以積累,這樣日積月累,就會積累大量的生字。因為學生對課外讀物更感興趣,所以,雖然偶然出現(xiàn)一些生字,也不會影響學生讀書的興趣,這樣就吸引著學生的識字量逐漸增加,相比之下,這比教師用強迫的方法給學生報生字、寫習字效果要好得多,強迫的方法,學生是被動的,發(fā)自內心的反感教師的強迫舉措。例如,班里愛看書的學生識字情況都挺好,其中有這樣一位女生,她很愛看書,自己一遇到生字就查,逐漸的,她幾乎成了班里的活字典,學生一遇見生字,就問她,這也激發(fā)了她讀書查詞典的興趣,這樣相得益彰,帶動了班里的識字熱潮。一些不喜歡識字的男生也開始熱愛讀書,我也鼓勵并表揚他們。為了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我舉行了查詞典比賽,看誰查的又快又對,先是音序查字法,后是部首查字法,分別決出冠亞軍,我給他們的獎品是一本他們喜歡的課外讀物。
三、結合有趣的會意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會意造字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思合成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合并在一起的字,造出一個新字形,而且把這幾個字的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成新字的意義。比如:“體”是把“人”和“木”的意義聯(lián)系在一起,表示人靠在樹木旁休息。比如,“家”字上邊的“宀”是屋子,下邊的“豕”是豬,古時候人們家中大都養(yǎng)豬,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邊,向遠處望?!懊鳌弊钟伞叭铡焙汀霸隆苯M成,表示明亮?!昂谩弊直緛硎恰懊馈钡囊馑?,由“女”“子”組成。“男”由“田”“力”組成,表示男人,因為過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勞動?!靶荨庇伞叭恕薄澳尽苯M成,一個人靠著樹,表示休息。另外,還有“不”“正”組成“歪”字,“小”“土”組成“塵”字,“兩”“人”組成“倆”字,等等。在教學是教師要加深對會意字的構字偏旁(部件)的理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一般的偏旁變化不大,如:“氵”“イ”“土”、“扌”,我們還可以掌握,而一些在古字中具有一定讀音和意義的,現(xiàn)在又由于語言的發(fā)展已經不能辨認的偏旁(部件)則是造成多數教師不能掌握的直接原因。如:“土”“冫”,其實是古字“冰”字,有寒冷之義,例子:“冷、凍”?!办辍笔恰笆尽保c神祗、祭祀、宗廟、禍福之義有關。
總之,學生學習漢字時,不僅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要做到“知其然”,以至“知其所以然”,只有透徹理解才能夠學好漢字,為語文學習和其它科目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