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原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仍然是領工資的我和領一元的你。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的BOSS宣布他年薪只領一塊錢,你會……?
這真不是開玩笑。
2016年11月16日,樂視CEO賈躍亭發(fā)布全員信,回應公司供應鏈傳聞時,表示自愿永遠只領取公司一元年薪。
其實早在2009年,湖南三一集團就宣布,集團董事長梁穩(wěn)根本年只領一元年薪,全體董事降薪90%,集團高管降薪50%。同年,司機出身、掌控中國平安3000億市值的傳奇人物馬明哲也決定將領取“零元年薪”。而就在前一年,他因6616.1萬元的高年薪被推上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元年薪”并不是中國特色,它在洋企業(yè)圈中歷史悠久,數(shù)量奇多。
1979年,美國汽車公司克萊斯勒瀕臨破產(chǎn),欠債高達48億美元,李·艾科卡擔任總裁后提出“共同犧牲”的大政方針,將自己的年薪由36萬美元降為一美元,全體員工的年薪也大量下降。到1984年,克萊斯勒大反轉(zhuǎn),盈利24億美元。
從此“一元年薪”被寫入商界教科書,助高管帶領企業(yè)走出困境、再創(chuàng)輝煌。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一元年薪”如此奏效?
其一,給資本講一個美好的故事,贏得投資者和市場信任。劉強東自降十年年薪至一元,背后其實是一項股權(quán)激勵計劃。自己與公司同進退的決心,顯然給投資人一個相當美好的印象。
其二,給大眾講一個勵志的故事,引發(fā)關(guān)注,更獲美譽。不止是企業(yè)大佬,連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競選時也表示不在乎賺多少錢,如果當總統(tǒng)必須要領年薪,他將只領一美元。這當然不是首創(chuàng),美國歷史上已經(jīng)有兩位總統(tǒng)——胡佛和約翰·肯尼迪都不領薪水。
其三,讓自己抄一條“避稅”的近道。事實上,并不是所有高管拿“一元年薪”都是出于為企業(yè)考慮的目的。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jīng)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審議財政預算報告時點破了其中原委:有的企業(yè)高管拿一元工資,這樣就可以避免繳納個人所得稅,然后把個人開銷算在企業(yè)的費用上。
原來如此。
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工資就是主要的收入,甚至是唯一的收入來源,沒有什么避稅的途徑,反而成為了個稅的主要來源。但高管大佬們的收入來源和構(gòu)成比較復雜。據(jù)2007年美聯(lián)社對世界500強CEO收入的不完全統(tǒng)計,工資僅占他們收入總額的9.5%。而對于11位收入總額超過3000萬美元的CEO,工資所占的比率僅為2.7%。因此,占比極低的工資并不是大佬們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中國,個人所得稅占高管年薪收入的45%,幾乎將其年薪砍掉了一半。但通過一元年薪,高管們可以有效避開繳納個稅,只需把個人開銷算在企業(yè)費用上,省下了一大筆錢。再加上高管們本身就擁有公司大量的股權(quán),收入只多不少,因此吃瓜群眾完全不用擔心大佬們費心勞力付出一年,卻只領一枚硬幣。
原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仍然是領工資的我和領一元的你。
個稅改革勢在必行,公平,比一元薪的故事,來得更感人。
(劉明薦自《財經(jīng)國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