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群
在新教育理念下,一個個模式、一個個概念、一個個理論,鋪天蓋地,如龍卷風一般席卷而來,在這樣的形勢中,我校走在課改前沿,于2012年元月提出了“三段式教學范式”,并全面推行了“課前三分鐘”的課堂教學小策略,旨在“給每個孩子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能力,拓寬視野”。
結合學校教改大方向,緊跟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腳步,我在近三年的探索、實踐中進行了“美術課前三分鐘”的嘗試和探索,受益匪淺,學科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出來:
一、“美術課前三分鐘”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課堂就話語權來說,更多的是教師和學優(yōu)生的“天下”,而將每節(jié)課的前3分鐘用來訓練學生的“說話與評價”,是直奔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三分鐘,是專注于學生“表達能”、“傾聽能力”、“交流能力”訓練的堅實有力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形式、教師觀念上的重大轉變!
學生在這三分鐘就是“收羅天下新聞發(fā)表獨特見解展示個人魅力”,同學之間可以發(fā)表評論,進行互動。三分鐘一到就結束,進入當堂課的學習。
設計并實施合理有效的課前三分鐘訓練,能使教育教學效果在無形之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合理巧妙地使用課前三分鐘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沉悶死板,給學生以新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二、基于欣賞活動的“美術課前三分鐘”探索
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痹诿佬g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睜開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在特色學科中,要使孩子們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和各方面能力,抓住美術課程中欣賞活動的特點,在美術課堂開展“課前三分鐘”,便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特色“美術課前三分鐘”的誕生
課前三分鐘的提出,是我校三段式課堂教學的一個小舉措,它不局限于“學科視野”,需要教師樹立“大閱讀大拓展”的觀念,它成為了我們教學上的一個小“法寶”,也是美術教師觀念上的一大轉變,使我們在新教育理念上邁出了一大步。
為了展示學科特點,樹立學科形象,我們?yōu)樽约簩W科的“課前三分鐘”命名:思維的火花碰撞使我偶爾想到了“百家講壇”,同時也想到了綜藝節(jié)目中某演員口中的“百家笑談”,于是“百家畫壇,我有‘畫說”——美術特色課前三分鐘誕生了。
2.“美術課前三分鐘”開展欣賞活動的優(yōu)勢
理論支持:《美術課程標準》對【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說明明確指出“欣賞·評述”活動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即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實際保障:每個班級一學期至少有30次美術課前三分鐘的機會,最多一學年,每個班級的每一位孩子都會有至少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上臺展示機會。學生在每次三分鐘里,不但能欣賞作品獲得審美感受,還能應用語言文字等來表示自己對這些作品的認識理解,從實際上達到讓學生利用欣賞活動“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作用。
3.“美術課前三分鐘”的欣賞活動模式探究
《美術課程標準》還指出:通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該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了解中外美術發(fā)展概況。
但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ν粚徝缹ο?,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他們的藝術思維和訓練還僅處于啟蒙階段。
因此,我們把“美術課前三分鐘”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欣賞名畫:
欣賞從畫作本身出發(fā),基于繪畫作品的最基本要素:1.造型;2.色彩;3.構圖;4.藝術風格以及畫家對客觀事物的感受等方面入手進行資料搜集、整理,逐漸使他們學會從審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用自己的感情、思想、真實的感悟,通過與同伴分享自己對藝術家和作品的理解,獲得對他人更積極的交流和對世界更深刻的認識,通過表達、互動等活動方式,達到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4.“美術課前三分鐘”實例
在三年級上冊美術第六課《紅色的畫》教學前,輪到該當堂講課前三分鐘的學生陳子瑜圍繞新課重難點布置了此次主題——欣賞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
陳子瑜學習認真努力,但是性格內向,發(fā)言聲音很小,不善于在班級交流。但接到任務后,回家積極與父母交流,在父母幫助下,查閱大量資料,按照要求,整理完成講稿和PPT的設計制作。
課堂上,由于準備充分,陳子瑜鼓足勇氣,勇敢地站上講臺,進行課前三分鐘的講解,雖然不夠完美,但也不失流暢、順利,她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光彩!通過欣賞,學生們感受了作品中冷暖對比色的運用和直線、曲線的動靜對比,完成了對紅色的畫的基本感知與初步感受。
進行這樣適度的“課前熱身”是有效課堂的一劑良藥,它不僅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平定學生情緒,吸引學生思維,調動學習激情,還能水到渠成地進入新授內容,為即將進入的新課《紅色的畫》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對接下來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經過幾學期嘗試基于欣賞活動的“美術課前三分鐘”,通過對欣賞內容的方式、著眼點的長期不懈的引導和實踐,收獲頗豐:一、不但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潛力,鍛煉能力,增加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進一步的教學更加豐富、精彩和生動,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二、除了使學生逐漸通過三分鐘的欣賞活動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學會了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三、學習搜集、整理,積累知識,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四、提高了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發(fā)展口頭表達能力。真可謂“巧用課前三分鐘,磨刀不誤砍柴工”。
古人云:“好者為樂?!庇辛伺d趣和愛好,學生才能發(fā)揮潛在的智能,主動地探求學習,才能不怕失敗,鍥而不舍地去探索直至成功。“美術課前三分鐘”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動了起來,對“美術課前三分鐘”充滿了期待和激情,也使我們的“美術課前三分鐘”在學科教學中占據(jù)了不可替代的展示平臺和表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