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書籍的裝幀設計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在同類比賽中屬每年的圖書設計大賽——“世界最美的書”的歷史最為悠久。該比賽自1963年在萊比錫誕生,1991年以來,Buchkunst 基金會在法蘭克福和萊比錫一直負責監(jiān)督這個比賽,最高獎是“Goldene Letter”。
自2003年以來,中國先后有近20種圖書在萊比錫書展“世界最美的書”大賽中獲獎,其中8種摘得前三甲,正值2017年度“世界最美的書”大獎名單公布之際,就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年來獲得過這一殊榮的8種中國圖書都長什么樣。
2004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金獎《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
版式設計:蠹魚閣(申少君)、高紹紅
封面設計:張志偉
主編:劉占文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函兩冊,傳統(tǒng)樣式卻充溢著現(xiàn)代技術美感的精致裝幀,古雅大方,一著眼便令人賞心悅目。集子中所收圖譜,是從梅蘭芳紀念館現(xiàn)存的全部“綴玉軒”珍藏圖畫、臉譜原件復制所成。圖譜原件是梅蘭芳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北平國劇學會提供的個人藏品。收存在《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中的戲曲臉譜、戲畫、戲曲人物等,有明代遺珍、清代絕品、民初佳作,斑斕耀目,彌足珍貴。這些寫實的藝術品,遠在攝影、錄像技術誕生或普及之前,逼真地記錄下那個時代的戲曲藝術風?!秷D畫集》所收珍品分為兩類,一類是戲曲人物畫,一類是戲曲凈角的臉譜?!秷D畫集》除收錄并精心印制了梅蘭芳先生珍藏的戲曲人物畫和臉譜外,還特邀劉曾復、朱家溍兩位老前輩撰寫了《說略(一)》和《說略(二)》刊印于畫冊之首,以幫助讀者了解并進一步理解這些人物畫和臉譜的來歷及其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睹诽m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的出版,是有著特殊意義的。它不僅會被戲曲藝術家和研究者及廣大戲曲愛好者所珍藏、觀賞和研究,而且還必然會對美化和豐富我們現(xiàn)代人的文化生活作出積極而獨特的貢獻。(注:本書有三個版本,并分紙面、布面)
評語:萊比錫圖書藝術基金會主席烏塔·施耐特女士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完美”二字。
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金獎《曹雪芹風箏藝術》
設計:趙健工作室
作者:孔祥澤、孔令民、孔炳彰供稿,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整理
出版社: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文學巨匠曹雪芹及其《紅樓夢》,早已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還寫過一部名為《南鷂北鳶考工志》的書,專門講述了風箏的“扎、糊、繪、放”四藝,從而創(chuàng)立了“曹氏風箏”這一民間工藝品。當年曹雪芹在《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中,將以往流傳和自己創(chuàng)制的風箏繪成圖譜,并編成通俗易懂的工藝歌訣,講解風箏的制作方法,這樣就使原來接觸、學習、研究過它們的風箏藝人繼承下來,形成了“曹氏風箏”這一流派。直到新中國建立時,北京制作風箏的名家所用圖式,大都出自《南鷂北鳶考工志》;京津地區(qū)制作的風箏,也大多是“曹氏風箏”的藝術風格,可見曹雪芹對于中國風箏藝術的發(fā)展是有重要而深遠影響的。
在《曹雪芹風箏藝術》一書中介紹了《南鷂北鳶考工志》的主要內容(包括曹雪芹自序、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風箏歌訣和繪制的風箏圖譜),講述了“曹氏風箏”的種類和特點,展示了千姿百態(tài)的“曹氏風箏”代表作品,表現(xiàn)了曹雪芹風箏藝術的迷人風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由于《南鷂北鳶考工志》原書已于1943年被日本人買走,至今下落不明,所以由當年參加摹抄原書的人中目前惟一健在的孔祥澤先生提供的原書史料內容就珍貴異常。因此,《曹雪芹風箏藝術》一書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評語:該書封面的深藍色莊重古樸,書名采用最能體現(xiàn)中國漢字特點的楷書,內頁的特種蒙肯紙手感細膩又透著質樸,線裝、包角等形式,處處都是打動評委的細節(jié)。
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銅獎《不裁》
設計:朱贏椿
作者:古十九(葉蕾)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書中內容大部分為隨筆,書名“不裁”意為希望不顯現(xiàn)琢痕,也是諧音“不才”的一番謙意。設計師巧妙地將文字內容和風格體現(xiàn)在裝幀上:它需要邊裁邊看。也就是說讀者必須參與裁書才能幫助全書成形。在書的前環(huán)襯設計了一張書簽,可隨手取作裁紙刀用?!恫徊谩分兴胁貢焙筒鍒D均由作者古十九親手創(chuàng)作,“原生態(tài)”的畫作和全書的文字、裝幀渾然一體。
《不裁》是一本毫不自戀的隨筆集,里面的作品大多是作者曾在報刊上發(fā)表過的關于生活的輕快評議等等。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測別人的心理,不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還有另一重天地。
評語:設計上采用毛邊紙,邊緣保留紙的原始質感,沒有裁切過。封面上特別采用縫紉機縫紉的效果,兩條細細的平行紅線穿過封面,書脊和封底,連成一體。材質極普通,形式與內容融為一體。
2012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銀獎《剪紙的故事》
設計:呂旻、楊婧
作者:趙希崗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剪紙的故事》收入了青島籍畫家趙希崗近年來的500幅剪紙佳作,分為節(jié)氣、生肖等多個題材,內容包羅世間百象。作者趙希崗是中國當代剪紙藝術家,現(xiàn)任北京建筑大學設計藝術系副教授。近二十年來,趙希崗始終對剪紙這一傳統(tǒng)工藝美術形式抱有濃厚的興趣,堅持民間剪紙的收集并傾心于現(xiàn)代剪紙藝術的創(chuàng)作。
在本書中,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將現(xiàn)代設計手法與傳統(tǒng)剪紙藝術融合在一起,其特色鮮明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主題,讓這些靈動的剪紙創(chuàng)作產生出令人愉悅的視覺效果,表達出中國藝術和西方現(xiàn)代藝術精神的融會貫通。該書傳承了中國斑斕多彩的剪紙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評語:多彩、有趣、活潑、友善。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師趙希崗著作《剪紙的故事》?!都艏埖墓适隆肥杖肓松綎|籍現(xiàn)代剪紙藝術家趙希崗近年來的500幅剪紙佳作,分為節(jié)氣、生肖等多個題材,內容包羅世間百象。
2012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銀獎《文愛藝詩集》
設計:劉曉翔、高文
作者:文愛藝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文愛藝詩集》是廣受讀者喜愛的著名青春詩人文愛藝的抒情詩精品集,共收錄抒情詩、散文詩161首。文愛藝14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他的作品被收入國內外60多本選集,部分作品被譯成英語、法語、世界語等。文愛藝現(xiàn)主要致力于系列小說的創(chuàng)作。文愛藝共出版各種著作200余部。他的詩被譽為“用詩建造的可以對話的青春偶像”、“是精神家園中與人共同呼吸的草坪”;既吸收了傳統(tǒng)表達方式,又融匯了現(xiàn)代表現(xiàn)技巧,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優(yōu)秀結合;音韻優(yōu)美,充滿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評語:整體設計以個性簡潔取勝,紅色的文字從封面流淌到封底,充滿視覺沖擊力。
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金獎《訂單——方圓故事》
設計:李瑾
作者:呂重華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訂單:方圓故事》以書店訂單為引導,記錄了西安早個體美術書店——方圓工藝美術社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書脊里每一頁上都有一幅漫像,配上作者樸實無華又動人至深的文字,透露出具有濃厚的手制書氣息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自2002年起,經呂重華簽署的每一份訂單,落款時不加蓋公章,而是畫一幅漫畫自畫像,10多年來,積攢下來已經有上萬張。這些手寫的圖書訂單,是在早些年書店與出版社之間業(yè)務交流最密切的重要工具。而現(xiàn)在網絡的發(fā)達,使得下訂單都以電子的方式來進行,這個手寫訂單的設計,不免讓出版人心生懷念。
“做書很難,因為不僅僅做裝幀打扮,以導演的角度去演繹編制文本,這就是書籍設計也就是與裝幀的區(qū)別?!边@是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的一個觀點。在《訂單——方圓故事》的設計過程中,呂重華將設計師李瑾看作“導演”。
呂重華和李瑾是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從一開始兩人只想如何能把書做到位,盡量不留遺憾。對于呂重華是經營書店的一個總結,對李瑾是完成設計的挑戰(zhàn)做自己喜歡的事,提升自己的空間。整個設計過程,兩人心無旁騖,配合默契。
評語:封面采用包裝紙,書名仿照訂單,選材和設計都很新穎。以出版社往來信件作為開頭,每一頁的簽名都附上不同的肖像,趣味十足且富有個性。設計打破常規(guī),在前言和目錄之間插入圖片,書口呈動畫圖像翻閱形態(tài),激發(fā)讀者去探尋和發(fā)現(xiàn)。
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銅獎《學而不厭》
設計:曲閔民、蔣茜
作者:周學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學而不厭》是周學以文字的方式向自己40歲致敬。書中共40篇文字,前10篇講述成長,中件20篇記錄與他與當代文化名家的交游,后10篇則是他關于紫砂文化的研究。書名“學而不厭”由莫言題寫,書名出自孔子《論語·述而》。春秋時期,孔子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深入鉆研,學生贊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之精髓,泛而汲取。本書借用了這樣一個中國古代著名的典故,作者把自己比作學生,通過一篇文章介紹一位中國知名藝術家的方式,伴隨著成長走向成熟直至年邁,學而不止,思考學習的本質。
該書自起心、動手,再設計、印刷,花費近兩年時間。曲閔民介紹說,整本書希望體現(xiàn)一種東方美學,護封是用中國畫必備的毛氈包裹而成,氈子下方印了用書名刻成的小章。全書從左往右翻閱,文字采用豎排版,高低不規(guī)則,產生優(yōu)美的韻律感,書籍從白頁開始,經過反復用黑白書法進行書寫,最后又以白頁結束,表達出作者周學所想傳遞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是一種反復的堅持過程,沒有終點。
評語:本書使用傳統(tǒng)的宣紙來印刷中國畫與書法,紙面成像富有質感。部分畫頁左右上下翻折,賦予閱讀以動感,與主題相輔相成。封面用繪畫裝裱形式制作,工藝手段與內容吻合,裸背裝訂方式便于翻閱,柔軟程度如同品讀古籍。文本排列隨閱讀游動,在規(guī)則中尋求著文字群的變化,或虛或實、是有序與無序的對立統(tǒng)一。
2017年度“世界最美的書”銀獎《蟲子書》
設計:朱贏椿、皇甫珊珊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蟲子書》是著名設計師朱贏椿繼《蟲子旁》之后,“蟲子系列”的又一心血之作。朱贏椿是個在國內圖書設計界最知名的名字,他所設計的圖書幾乎每年都能摘得“中國最美的書”,然而與之相伴的卻是外界不斷的質疑:這樣的書能看嗎?朱贏椿目前是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jiān),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部主任。他設計的書已有8本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稱號,還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并摘下了“世界最美的書”評選的桂冠。
經作者數年醞釀,其間幾度推翻既有方案從頭開始,可謂他數年來與工作室的各色昆蟲、小動物朝夕相處的結晶。崇尚慢生活的朱贏椿,在小動物身上得到無數靈感,創(chuàng)作出《蟻囈》《蝸牛慢吞吞》等廣受歡迎的作品。這部新作,主角依然是蟲子,但全書無一漢字,不是一部“有關”蟲子的作品,而是蟲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神奇作品,朱贏椿只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整理者。蝸牛、蚯蚓、椿象等小動物行走過的痕跡,旁人視若無睹,朱贏椿日久凝視,越看越覺得訝異、神奇,仿若一幅幅書法或是山水畫,頗費琢磨:潛蠅的行書、蚯蚓的大篆、蠟蟬的工筆、天牛的點皴、瓢蟲的焦墨、蝸牛的寫意、椿象的飛白、馬蜂的狂草……這是造物的神奇,仿佛也是生命的偈語,等待有心者的發(fā)現(xiàn)。
評語:全書內頁沒有文字,由蟲子留下的爬行痕跡構成。經過非常細致的觀察與處理,蟲子們一幅幅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具有了書法與文本的氣韻,妙趣天成,一本“假書”橫空出世。黑、白與淺駝色的沉穩(wěn)搭配以及整潔利落的裝訂使整本書十分素雅端莊。
附:歷年“世界最美的書”中國獲獎圖書
2004年 金獎:《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
2005年 榮譽獎:《土地》、 《朱葉青雜說系列》
2006年 金獎:《曹雪芹風箏藝術》
2007年 銅獎:《不裁》
2008年 榮譽獎:《之后》特別制作獎:《蟻囈》
2009年 榮譽獎:《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
2010年 榮譽獎: 《詩經》
2011年 榮譽獎:《漫游:建筑體驗與文學想象》
2012年 銀獎:《剪紙的故事》榮譽獎:《文愛藝詩集》
2014年 榮譽獎:《劉小東在和田·新疆新觀察》榮譽獎:《2010-2012中國最美的書》
2016年 金獎:《訂單——方圓故事》銅獎:《學而不厭》
2017年 銀獎:《蟲子書》榮譽獎:《冷冰川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