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摘 要:本文作者嘗試用講故事、聽故事、編故事的方法引領學生進入寫作之中。作者認為:教師的故事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一個學習語文、學習寫作的途徑。它能夠將作文學習變得非常簡單,不再繁瑣。
關鍵詞:言語材料;言語倉庫;仿編故事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90-1
因為故事,愛哭鬧的孩子變得安靜了;因為故事,善想象的孩子眨巴著那雙好奇的眼睛;也因為故事,孩子們懂得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有了最初的善惡概念。因為我們的孩子喜歡故事,所以,我覺得,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應該從故事開始,從故事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用故事營造一汪豐盈的習作之泉。
一、精選故事,構建言語材料
豐富的語言材料是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基礎。構建豐富的語言材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提升他們閱讀寫作的能力。但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他們的起步太低,需要老師從頭“扶起”。這時,教師就可以選擇故事為切入點。
1.故事的選擇要有趣味性。我們農村小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很低,重視課外閱讀的家長也很少,總體閱讀氛圍很差。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首要的選擇就是故事要有趣味性,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三年級起步作文時,我選擇了一部很有趣的校園幽默小說《小屁孩日記》,里面的主人公米多調皮可愛,與他的同學一起惹出了一系列有趣、令人發(fā)笑的事。學生聽了感覺特別有趣,也覺得原來日記就是寫身邊的事,無形之中就習得了語言。
2.故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把握可接受性原則,選擇課外讀物時需要考慮所教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另外選擇故事時要有益學生的身心健康?!拔囊暂d道”,那些思想健康的、振奮人心的故事,往往能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判斷是非的能力,找到行動的榜樣,心靈變得更美好。
3.故事的選擇要注重文學性。故事語言本身就具有口頭性。如果只是這種口頭語,不注意錘煉語言的話,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就像大白話一樣淡而無味,等到運用時,就難以與屬于書面語言的作文關聯(lián)。反之,選擇好的故事,除情節(jié)吸引人外,語言又是非常精彩、豐富,那么學生本身模仿能力強,在聽故事時不知不覺就會學習到那些規(guī)范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了。
二、聆聽故事,充盈言語倉庫
聽的能力直接影響語言表達。由此,我們試著通過聽故事,訓練學生對語言的聽辨能力和概括能力,促使他們養(yǎng)成邊聽邊思考的好習慣,從而充盈言語倉庫。
1.邊聽邊記,大量積累語言。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所提供的閱讀信息實在太有限,即使孩子們把這些全部背誦下來,積累的東西也少得可憐。采用聽故事的形式,學生每分鐘可以聽到160個字,每天早讀課之前聽10多分鐘,每學期便可聽25萬多字的內容。這么龐大的聽讀量,給語文課堂教學做了有效的補充。老師繪聲繪色地讀故事是最吸引孩子們的閱讀形式,能給予孩子暢快的閱讀享受,給予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和豐富的語言積累。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堅持給學生聽故事,從童話故事到兒童小說,從課文內容到經典古詩,涉獵內容十分廣泛。由于聽得多,孩子們的知識量逐步增加,為下一步的作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自主選擇,提高閱讀品味。
閱讀是一個綜合的內化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行為習慣對閱讀效果至關重要。我經常讓學生系統(tǒng)地聽讀一些小說,聽讀成本的童話,如《烏丟丟奇遇記》《夏洛的網》等。孩子系統(tǒng)聽讀了相關的內容,才能夠整體把握書籍的知識體系,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從而達到提高閱讀品位的目的。
同時在指導課外閱讀時,在提供豐富的課外讀物的基礎上,應在一定范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只有學生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才是其興趣的集中表現(xiàn),而且與其自身的閱讀能力發(fā)展水平相一致。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閱讀的快樂,形成獨到的見解。
三、仿編故事,營造一汪語言清泉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故事后,在聽故事中進行寫作練筆,學生往往興致盎然,于無聲處學會了寫作。
1.仿言語形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因為他們的經驗不足,知識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就是模仿。教師所精選的故事中的語言,可以當作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豐富詞匯,學會句式,規(guī)范語言,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2.仿習作技法。
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篇作文是寫人的作文,而外貌的刻畫是重點,如果只靠教師作文課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給學生講述《了不起的狐貍爸爸》這部小說,里面有關于各種人物的形象描寫,“胖”、“瘦”、“矮”等。先說比恩,“瘦得像一支鉛筆”,這樣的話學生一聽就樂了,感覺非常有趣。接著讓學生仿照這種夸張的手法,來猜猜另外的人物形象。于是潛移默化中就學習到了這種形象的描述方法。
3.仿寫作思路。
講故事也很有技巧,當講到關鍵處我經常會“急剎車”,吊足了學生的“胃口”。當我停頓的時候,學生其實就已經在思考了。此時,我開始讓學生“猜故事”。天馬行空,任其想象。通過有趣的猜,學生領悟到,故事可以這樣一波三折,結尾可以讓人出乎意料,與眾不同的思路真吸引人。
當然,每個星期我都會花一定的時間講故事,猜故事,編故事。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之后,當學生自己編起故事來,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故事的思路了,會無形之中模仿自己聽到的故事思路,對于作文剛起步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大的進步。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愛故事是人的天性,在引領學生聽故事、猜故事、編故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不斷地思考與想象,可以充實學生的語言積累,可以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作文之法,可以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大大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