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呼和少布
地處通遼市西北部的扎魯特旗,素有“中國民族曲藝之鄉(xiāng)”“中國民族版畫之鄉(xiāng)”“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的美譽。這里秀美的山地草原孕育了豐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培養(yǎng)了眾多享譽中外的民族文化藝術界名人。近年來,扎魯特旗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民族文化大旗”的目標,對民族文化給予重點扶持,使民族文化之花在扎魯特草原上競相綻放、大放異彩。
烏力格爾、好來寶:
扎魯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
烏力格爾,通俗地說就是講故事,是蒙古族喜聞樂見的民族曲藝形式,它以中、低音四胡為主要伴奏樂器,以說唱為主要表演形式,一人多角色,氣勢恢弘,詼諧幽默,貼近群眾。早在2006年,烏力格爾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來寶也屬于說唱文學范疇,是一種由一個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樂器伴奏,坐著用蒙古語進行節(jié)目說唱表演的曲藝形式。
距今二三百年前,烏力格爾發(fā)源于扎魯特大草原,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級的民族曲藝大師琶杰和毛依罕說唱的烏力格爾和好來寶,他們的說唱藝術被納入高等院校的蒙古文學講義。1959年,琶杰進京為毛澤東主席說唱好來寶《翻身的日子》,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扎魯特旗成立了烏力格爾培訓中心,多次主辦烏力格爾表演活動及比賽,組織民間藝人參加全國各地的比賽,均取得喜人的成績。扎魯特旗與中國社科院簽約建立了“烏力格爾、好來寶傳承基地”,錄制了500多個小時的音像資料。2014年,扎魯特旗烏力格爾被自治區(qū)文聯(lián)列入“一旗一品”文化創(chuàng)建品牌,得到了重點扶持。 2016年,扎魯特旗在呼和浩特市烏蘭恰特大劇院舉辦了烏力格爾、好來寶專場演出,內蒙古電視臺錄制播出了“烏力格爾搖籃——扎魯特”大型春節(jié)晚會,受到全國各地觀眾的關注。
扎魯特旗對烏力格爾、好來寶的傳承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自2006年起,旗蒙古族實驗小學和旗蒙古族第二中學先后開辦了民族曲藝特色班,培養(yǎng)了400多名學生作為民族曲藝的后備力量。2013年,旗蒙古族實驗小學民族曲藝特色班的兩名學生赴西藏參加了全國少兒“六一”晚會,說唱好來寶,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14年,旗蒙古族實驗小學的四人好來寶節(jié)目《學習雷鋒》代表內蒙古參加第六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榮獲三等獎。
民族版畫:
在扎魯特草原上蓄勢待發(fā)
扎魯特版畫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版畫作品注重個性、特點鮮明,有的古樸渾厚,有的樸實粗獷,有的優(yōu)美抒情,優(yōu)秀作品層出不窮。建國十周年大慶時,扎魯特版畫作品在自治區(qū)美術作品展覽上首次展出,參觀者贊不絕口。1964年,在華北局舉辦的美展上,扎魯特版畫聲名鵲起。1983年和1987年扎魯特版畫兩次進京展出,在首都美術界引起轟動。歷經半個多世紀,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扎魯特版畫已經成為獨樹一幟的草原版畫流派。2008年,扎魯特版畫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80年,扎魯特旗成立了版畫研究會,民族版畫藝術進入成熟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所成就的版畫家,這些版畫家的身影活躍于全國各地乃至國外,他們的版畫作品先后在美國、俄羅斯、蒙古等20多個國家參展,上百件作品在國內外各級展覽中榮獲各類獎項。2009年,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對扎魯特版畫進行了報道。2010年4月,扎魯特旗成立了扎魯特版畫創(chuàng)作基地,有40多人在基地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為弘揚民族文化作貢獻。2016年,扎魯特版畫走出國門,赴蒙古國、斯里蘭卡展出,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作者單位:扎魯特旗文聯(lián))
(責任編輯/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