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貴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許多瓜果蔬菜在全國各地、任何季節(jié)均有供應,已經少有早年間的那種季節(jié)性了。但實際上,從養(yǎng)生營養(yǎng)的角度來看,還是選擇自然狀態(tài)下生長的當季蔬菜食療效果更佳。
菜蔬,習稱蔬菜。隨著現代栽培技術的發(fā)展,運輸流通的快捷,收藏、經營方式的更新,許多瓜果蔬菜在全國各地任何季節(jié)均有供應。但無論何種蔬菜,在自然環(huán)境下均有最佳生長和采摘時限,即季節(jié)性,故有“當季蔬菜和瓜果”之說,選食也有最佳時月。
近日網上有人按月推出應季蔬菜:一月菠菜,二月蔥,三月芹菜,四月韭菜,五月黃瓜,六月茄子,七月葫蘆,八月辣椒,九月大瓜,十月蘿卜,十一月白菜,十二月蒜。這也說明,在自然情況下種植生長的蔬菜是具有季節(jié)性和時限性的,人們選食也應以一個地域的當季蔬菜為主。下面按季簡要介紹主要蔬菜的性能作用和食用方法。
菠菜:味甜,性涼,功能生津止渴、降氣潤腸、清肝明目,可作為糖尿病、便秘、痔瘡出血、風火所致的目赤、夜盲等病癥的輔助食料,可炒食、做湯、涼拌或在火鍋中略煮即食。
芹菜:有旱芹(本芹)、西芹、野芹之分。西芹為歐洲類型芹菜,葉柄肥壯粗大,香味較淡;野芹,多野生溝港湖堤邊和地頭田邊,莖節(jié)明顯,藥香味濃烈,有人呼為藥芹。其味甘、性涼,功能為清熱利水,調和脾胃、平肝止眩。研究發(fā)現其有降壓作用,對煩渴、小便不利、水腫、熱性便秘、濕熱黃疸、口臭、風火牙痛、食欲不振等有輔助治療作用。因含鈣、磷較高,有鎮(zhèn)靜和保護血管的作用,加之纖維含量較高,有較強的清腸及減肥、美容功效。通常人們烹制時只取葉柄、菜梗,將菜葉丟掉。其實,二者均可食用,且多以炒食和涼拌為主。
萵苣:俗名萵筍,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春季和夏初的主要蔬菜,是營養(yǎng)菜蔬同時也具藥用價值。其味微苦而甘,性偏涼;莖中含無機鹽、維生素及煙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促進腸蠕動;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乳及降壓等作用,對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瘡瘍腫毒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無論莖、葉,均可炒食或涼拌而食。
莧菜:有3個品種。一種為綠莧,葉片呈綠色,耐熱性較強;第二種為紅莧,葉片呈紫紅色,煮食時較軟糯;第三種為彩莧,葉脈附近呈紫紅色,葉片邊緣呈綠色,煮食口感較好。莧菜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及鈣、磷等成分,有促凝血、增加血紅蛋白、促造血的作用,中醫(yī)認為其有清熱解毒、和胃養(yǎng)血等功效,對腸炎、菌痢有輔助治療作用。炒食、煮食均可,謹記不可與甲魚、烏龜肉同食。
蕹菜:又稱空心菜,味苦、性寒、滑,具有解毒、利尿、補血、下胎等功能,對癰瘡腫毒、小便不利、水腫、氣血不足等有輔助治療作用。多為炒食,亦可做湯、涼拌。脾胃虛弱、?;夹篂a者應慎食,孕婦忌食。
黃瓜:主要有三類。一種皮光無刺,色淡綠,脆嫩、水分多,系近年從國外引進的品種;一種光滑少刺,且刺多為黑色,皮薄肉厚,水分多,味鮮甜;另一種則果面瘤密刺多,且刺多為白色,外皮綠色、較厚,有脆香味。黃瓜味均帶甜,其性均偏涼,功能為清熱利尿、解毒利咽,對熱病口渴、咽喉腫痛、小便短赤、水火燙傷等有治療作用。其含水量達96%~98%,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少量糖類、蛋白質、鈣、磷、鐵等。能加速腸道腐敗物的排泄,有減肥和調節(jié)血壓、血糖作用。亦可用于美容,防止皮膚曬黑,并用于口唇及口角發(fā)炎。黃瓜既可生食、炒食、涼拌,也可腌食。脾胃虛寒者應慎食或少食。
苦瓜:其味苦、性寒,是夏季用來清暑除熱的蔬菜。具有清暑止渴、清心明目、解毒、解乏功效,對暑熱煩渴、目赤腫痛、瘡癰、痢疾等具有較好防治作用。其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一種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明顯的降糖作用,能促進糖分分解,改善體內脂肪平衡,提高人體免疫力,有防癌作用。入食多為炒食,亦可煲湯或涼拌食。有人以鮮苦瓜搗爛絞汁用開水沖飲,或加白糖服下,治療痢疾獲效。孕婦忌食,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冬瓜:其味甘、淡,性偏寒,功效為清熱除暑、除煩、生津、化痰、利尿、解毒,對暑熱心煩、咳嗽痰喘、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痔漏、魚蝦和酒精中毒等均有防治作用,可作為糖尿病人的飲食?,F代研究證實,冬瓜中含水量達96%,脂肪含量極少,是一種清淡性食物,尤其適宜肥胖者食用。可炒食、燉食、煨食,亦可紅燒。本品可謂全身是寶,冬瓜皮利水消腫,冬瓜子清熱利尿,多用于排膿消腫。
南瓜:饑荒時可代糧,被譽為保健蔬菜和最佳美容食物。其味甘、性溫,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含豐富果膠。具有補益中氣、解毒消腫等功效。能補血,調整糖代謝,增強免疫力,防止動脈硬化,促進膽汁分泌,加快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潰瘍面愈合,還可以防治肥胖、高血壓及某些肝、腎病變,可用于女性美容。食用方法有炒、煮、蒸、做餅、做餡等。氣滯脹滿或濕熱壅阻者則不宜食用。南瓜雖在夏季之末即已長成,但其成熟多在秋季,故將其列為秋季主蔬。
土豆:亦名馬鈴薯,既是菜蔬,也是糧食。所含營養(yǎng)成分亦全,含豐富的淀粉、維生素,鐵、鈣、磷等微量元素,能滿足人體所需營養(yǎng)的90%以上。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強身益腎、活血消腫功效,可輔助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關節(jié)疼痛、皮膚濕疹等。可炒食、煮食,也可與肉燉食。但其淀粉含量較高,過多食用可產生飽脹感。要注意,發(fā)芽、外皮變綠或顯綠色的土豆不能吃。
蓮藕:通常只呼為“藕”,但“蓮”有三類。一為藕蓮,以肥大根莖入食,皮白、肉嫩、甜脆、爽口;二為子蓮,以采收蓮子供食用,根莖瘦小;三為花蓮,主要供觀賞用。在南方的藕蓮中,尚有菜藕和湖藕之分,菜藕多宜炒食、炸食,湖藕常宜烹、燉、煮。蓮藕味甘、性偏寒涼,功能為清熱止血、涼血散瘀、生津止渴、健脾開胃、解酒止瀉,可用于熱病煩渴、吐血、鼻出血、小便出血、傷酒傷食及泄瀉、痢疾等癥。所含營養(yǎng)豐富,尚有增進食欲的作用,是體質虛弱者的理想營養(yǎng)品??烧ト∨褐?,與紅糖、蜂蜜相配成藕汁紅糖飲、藕節(jié)蜜糖飲,或購買藕粉,開水沖調后食用。產婦不宜過早食用,烹煮忌用鐵器,以免食物發(fā)黑。
小白菜:南方習稱白菜,是最受大眾喜愛、消費量最大的蔬菜之一。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是蔬菜中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最豐富的品種。其味甘、性偏涼,功能消食利腸、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對脾胃消化功能失和、飲食積滯、便秘、小便不利、心中煩熱、熱痰咳嗽、醉酒、瘡毒等病癥有輔助治療作用。有促進骨骼發(fā)育、加速人體代謝、增強造血、緩解精神緊張、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多清炒入食,或與香菇、蘑菇等炒食,其味淡爽可口,經霜后的小白菜其味更美。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不宜多食。
白菜:又名大白菜,是我國著名的特產蔬菜,栽培面積廣、產量高、口感好、易貯耐運,被譽為菜中之王,是我國北方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主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鋅量較高,維生素E也比較豐富。其味苦、性平和,具有養(yǎng)胃、生津止渴、清熱利尿、解毒功效,對脾胃不和、飲食積滯、小便短赤、便秘、咽痛、音啞、皮肢粗糙、咳嗽等有防治作用。有清除毒素、潤腸通便、防治黃褐斑、美容養(yǎng)顏、調節(jié)精神緊張等作用??沙础⒅?、做湯、做餡等。腸炎、腹瀉者不宜食,氣虛胃寒者不可多食。
蘿卜:亦名萊菔,生蘿卜味帶辛辣而略顯甜味,性偏涼,煮熟后以甜味為主,性質平和。功能為消積導滯、清熱化痰、寬腸下氣、解毒、止血,對飲食積滯引起的脹滿、口內有酸腐穢氣、泄瀉、痢疾、痰熱咳嗽、吐血、鼻出血、大便帶血、頭痛等有防治作用。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鋅,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民間有“冬吃蘿卜賽人參”、“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處方”等諺語。蘿卜可生食、搗汁飲,但膳食多采用煮食、鹽腌,或切絲曬干炒肉食,可與羊肉、豬腳或牛肉燉食。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性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者應少食。注意不要與胡蘿卜、水果、人參、西洋參等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