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紅
從土匪窩里走出來的繪畫大師
●姜常紅
張大千在藝術(shù)上的造詣很高,被西方的藝術(shù)界譽為“東方之筆”。令人稱奇的是,他的藝術(shù)啟蒙是在土匪窩里完成的。
那是1916年,上高中的張大千放暑假回家路上,遭遇土匪劫持。土匪從張大千身上榨不出半點油水,便叫他給家里人寫信,拿錢來贖人。
等張大千寫完信后,土匪改變主意了,原來他們看中了張大千寫得一手好字,便讓張大千留下當黑筆師爺,專門寫綁票勒索信。張大千不想做傷天害理的事,便一口回絕,無奈土匪提槍威脅,不得已應下此事。
不久,張大千被迫參與下山搶劫,土匪們都忙著翻箱倒柜,搜尋財物,張大千卻站在一旁一動不動,有人提醒他得動手拿東西,否則空手而回,會犯黑道上的忌諱。張大千這才到被搶人家的書房拿了一本《詩學含英》,被一個土匪看見,訓斥道:“怎么搶書?輸字犯忌的!”逼他搶別的,無奈,張大千又胡亂扯下墻上掛著的四幅《百忍圖》。
后來,這本《詩學含英》成了張大千在匪窟中的精神食糧,《百忍圖》則成了他學畫的啟蒙范本。
沒多久,這伙土匪遭到官兵圍剿,土匪頭目被打死,其他土匪被招安,張大千經(jīng)其四哥張文修托人保釋,被領(lǐng)回家中。
1917年,張大千東渡日本,在京都學習印染,課余時間堅持自學繪畫,1919年,張大千回國,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師學習書畫,遭到父母反對,但在這個決定張大千今后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他的二哥張善孖站到了他這邊,支持他到書畫家薈萃的上海拜師,從此,張大千開始了學畫生涯。張大千天分很高,學習又很刻苦,很快就名揚上海灘。
1937年,張大千來到北平,結(jié)果趕上盧溝橋事變,被日本人軟禁,駐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漢奸勸張大千出任偽職,想利用他的名氣粉飾所謂的東亞共榮。張大千推諉不從,后趁日本看守稍松一些,在朋友的配合下喬裝改扮逃了出來。懷著對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shù)的景仰,1941年,張大千來到敦煌,原本計劃只待3個月,沒想到一抵達敦煌他就被莫高窟“藏經(jīng)洞”內(nèi)的唐代仕女圖所吸引,從此開啟了他三年臨摹壁畫的苦難生涯。
敦煌地處大漠,缺食少穿,冬天滴水成冰,洞內(nèi)光線暗淡,張大千常常要一手秉燭,一手拿筆,反復觀看多次才能畫上一筆。日子過得雖苦,但他樂在其中。1943年,張大千用20余頭駱駝載著臨摹的276幅壁畫,回到四川,開創(chuàng)了敦煌畫派。
1957年,58歲的張大千患白內(nèi)障,做完手術(shù)后,他的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視力大不如從前。由于張大千早期的繪畫特別講究線條的細膩,這對他的繪畫無疑是個很大的打擊。他一度十分苦惱,但他沒有氣餒,開始主動改變自己的畫法,由細線條轉(zhuǎn)為粗線條,并由此開創(chuàng)了潑墨潑彩的繪畫技法。這也成為張大千晚年風靡世界的一種繪畫技巧,給中國學院派繪畫技法創(chuàng)新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借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