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明
【摘要】德智體美勞是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的五大組成部分。其中。音樂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各個中職院校中,開展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高度普及的今天,我們更是要充分認識到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音樂審美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將對審美教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音樂審美教育 重要性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192-02
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已成了教育界的共識。這意味著我們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不能僅僅是追求分數(shù)和升學率。長期以來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能給人們帶來良好的聽覺感受,也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同時許多作品具有自身的靈魂與象征意義,所以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課題[1]。
一、音樂審美教育在中職學校中開展的重要性
1.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世間萬物千姿百態(tài),只要是美的,就具有永恒。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其中充滿著千姿百態(tài)的美感。其中,舒緩的旋律讓人體驗到柔美和溫馨,雄壯的旋律讓人感受到激情與力量,靈動的旋律讓人感受到舞蹈般的動感……不管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它的美都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欣賞音樂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體驗“美”的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能夠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
欣賞美是審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從對于美的形態(tài)的直接感受開始的。感受美的途徑有多種,如觀賞風景,欣賞美術作品,閱讀美文……其中,欣賞音樂則是感受聽覺美的良好途徑。它能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
尤其是,音樂欣賞對于學生的情操之陶冶功能還在于:不少音樂作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有效地進行德育方面的熏陶。比如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我們能感受到在逆境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欣賞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博大的愛國情懷……這對于學生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塑造方面,都是一筆良好的教材。
二、提高音樂審美教育質(zhì)量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1.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和建設程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大中小學校都要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和建設程度。一方面,要確保完善的資金供給,確保完善的場地配置和教學資源配置,確保完備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師生都要積極改變思想觀念,認識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確保開齊音樂課時,確保音樂課的出勤率,認真開展教學,防止音樂課淪為“走過場”。
2.完善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
對于音樂教師來說,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更好地服務于音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結(jié)合搜集到的這些材料,一邊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一邊對音樂作品進行全方位的細致分析,使他們更好地把握到音樂作品的靈魂[2]。
3.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讓學生體會到旋律中的美感,又要帶領他們在此基礎上,去挖掘一些具有深度的內(nèi)容。如作品創(chuàng)作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等。讓他們在對作品的深度把握上,提高審美能力。此外,還要挖掘出作品的德育價值,在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讓他們受到德育方面的熏陶。
比如帶領學生欣賞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時,我們首先要向?qū)W生闡明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作品原本是法國大革命期間,貝多芬為紀念拿破侖而創(chuàng)作的。原名為《拿破侖·波拿巴大交響曲》。當他得知拿破侖稱帝的消息時,忍不住把交響曲封面撕得粉碎,題目從而也改為了《英雄交響曲》。在帶領學生欣賞每個樂章時,我們要首先向他們闡明每個樂章的節(jié)奏、調(diào)性、曲式:第一樂章為輝煌的快板,降E大調(diào),3/4拍;第二樂章為葬禮進行曲,極慢板,c小調(diào),2/4拍;第三樂章為詼諧曲,活潑的快板,降E大調(diào),3/4拍;第四樂章為終曲,甚快板,降E大調(diào),2/4拍。然后向他們深入分析不斷樂段及一些具體樂句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樣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脈絡。另外,我們還要讓學生在這部作品中,感受到貝多芬的愛國情懷,使他們受到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
4.引導學生樹立主動欣賞音樂的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帶領學生欣賞音樂外,還要有意識地通過對音樂之美的挖掘,來提高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興趣,引導他們樹立主動欣賞音樂的意識。例如,在欣賞了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欣賞莫扎特的其他作品如《第四十交響曲》,《第四十一交響曲》等。甚至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諸如“音樂欣賞心得交流大賽”等活動,進一步促進他們欣賞音樂的積極性。
5.注重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
我們在音樂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啟迪學生尋找出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比如在布置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欣賞維瓦爾第《四季協(xié)奏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完“春,夏、秋、冬”的每個樂章后,在網(wǎng)上尋找一些同各樂章的意象相匹配的插圖,并將這首作品制作為PPT。通過這樣的教學,將音樂同美術進行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3]。
三、結(jié)語
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全面推行的今天,音樂欣賞更是被視為對學生進行智育、美育和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中職院校應該充分提高音樂審美教育的效果,發(fā)揮它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功能。
參考文獻:
[1]陳焦偉.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J].科技展望,2016,(07):228.
[2]田丹.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分析[J].職業(yè),2015,(30):96-97.
[3]宋修海.審美教育運用于中職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展望,2014,(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