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濤+肖晴+韓萬章
摘 要:裝置藝術從傳統(tǒng)的“架上藝術”轉到室外裝置,以一種開放的藝術形式讓人參與其中,是現代景觀裝置的方向。該文以蚌埠大學城校園裝置藝術景觀為例,通過分析其裝置藝術景觀特色,闡述裝置藝術景觀在大學校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為大學校園景觀建設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裝置藝術;大學校園;以人為本;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9-0114-02
裝置藝術起源于歐洲,涉及繪畫、雕塑、建筑、音樂、影像、文學等藝術領域,常利用不同類型的物體媒介通過概念實物化的藝術手段來傳達其內涵,因而它也被眾多當代藝術家所鐘愛。它是對傳統(tǒng)藝術的一種挑戰(zhàn),通過自由使用各門類藝術手段,表明人類表達思想觀念的藝術方式是無界限的,是一種偏于實踐性的藝術形式。景觀裝置藝術,是在景觀環(huán)境設計中具有獨特作用的藝術裝置,它是景觀設計中體現某一特定主題的要素,是裝置藝術與景觀作品的融合,是詮釋景觀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景觀設計與人們思想交流的一個載體,有助提升整個景觀環(huán)境的品質。
大學校園是育人的場所,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大學校園環(huán)境是實現教育目標的物質載體,也是大學精神的載體。一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校園物質文化景觀積淀著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學生不僅通過景觀掌握一定群體的環(huán)境知覺,而且同時從景觀中領會特定文化的空間設計,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么,如何將裝置藝術與自然環(huán)境緊密結合,如何將裝置藝術融入到校園環(huán)境和當地文化中,這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1 裝置藝術的現狀
裝置藝術源自20世紀60年代,自始至終都與環(huán)境藝術設計緊密相聯。在現代歐洲城市空間中的裝置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大多充滿現代氣息,比較成功的案例有:美國芝加哥的千禧公園、荷蘭鹿特丹的schouwburgplein廣場等。同時還有很多雕塑、景觀小品等也多為人所稱道,如:英國利物浦廣場上的《利物浦發(fā)聲》的反射擴音裝置、倫敦肯辛頓公園的《顛倒世界》的C形不銹鋼裝置、倫敦的《彩虹公園》等。以上的案例都說明了裝置藝術一直與空間環(huán)境緊密關系,將裝置藝術置于環(huán)境之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藝術作品。
在中國,裝置藝術的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設計師開始將裝置藝術融合到作品中。與此同時,景觀設計師也將裝置藝術運用到景觀環(huán)境設計中。隨著高校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大學生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環(huán)境景觀的參與性越來越被設計師所關注,而裝置藝術恰恰是景觀的精神性、人文性的體現,裝置藝術可以將校園景觀體現的更直接、更具體、效果更佳明顯。
2 校園裝置藝術的重要性
裝置藝術與其他藝術不同,它可以自由使用各門類藝術手段使觀者切身實地的參與到其中,其參與性與互動性是設計重點。
校園景觀設計只有形式美和流行的風格是不夠的,應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及氛圍,很多校園景觀做的很有形式的美感,看上去更像是城市景觀或大型企業(yè)工廠,但沒有校園識別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校園特有的文化內涵。校園景觀主要服務于學生,是滿足學生學習、生活、休閑等要求的具有公共性的場所,同時還兼有與生態(tài)、文化、美學及其各種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土地使用相一致的使用功能,使用人群——學生是校園景觀的最大特點。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思考學生在校園中的行為路線和活動特點,從而設計合適的裝置藝術景觀來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需要,協調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關系,提高審美。其次,要把地域文化作為裝置藝術景觀的發(fā)展方向。大學校園的建設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是一個長期的文化建設過程,其校園環(huán)境特色直接反應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特點,與地方文化向結合能夠更有效的突出其特色,傳承歷史文化、凸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
在校園的裝置藝術景觀塑造中,以學生為本、融入地域文化是今后的發(fā)展主要方向,以傳統(tǒng)的文化軸線為傳承能使校園保持更加持久的文化魅力。
3 蚌埠大學城校園裝置藝術景觀現狀
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走訪了蚌埠學院和蚌埠醫(yī)學院2所地方高校,進行比較研究,分析蚌埠地區(qū)校園裝置藝術景觀的現狀。
(1)蚌埠學院的裝置藝術是最豐富的,也是最具有歷史內涵的,大致可分為以下5個方面:一是休憩設施。校園中隨處可見到座椅,很普通的裝置藝術卻也很實用,不僅可以休憩,也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個小環(huán)境;在湖水景觀旁有一個廊架,廊架旁種植攀爬類植物不僅使廊架美觀度得到提升,并且可以讓學生在炎炎夏日有一個可以休憩庇蔭的地方。二是文化展示牌。在圖書館報告廳門口設置了一個報亭,也許實用性不是很強,但是很有歷史沉淀感。當然,也可以作為學生獲取外界知識的一個渠道。在校園的一些重要路口還設有一些路標指示牌,這些路標指示牌可以給初來學校的學生一些比較立體的指示,當把指示牌做的更有地方特色一點,會使之不僅有實用性也更具有美觀性。三是自行車停車位及雨棚。學校里面有專門修建停放自行車的車位,一方面可以讓自行車有序停放,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自行車被盜的幾率。在學生宿舍門口為自行車修建的遮陽遮雨棚,很有人文性,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學校的人文關懷。四是照明設施。作為校園隨處可見的燈柱,是隨著區(qū)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型燈柱,如圖書館前的具有淮河文化的燈柱,能夠將淮河文化融入到校園裝置藝術中會讓其更有歷史沉淀感。五是雕塑。校園中設置了一些石雕和不銹鋼雕塑,有抽象的,有寫實的,有的在很顯眼的位置,有的需要仔細觀察才會發(fā)現它的存在,幾乎與環(huán)境融為了一體,讓人有一種想去找尋發(fā)現它的沖動。
(2)相對于蚌埠學院來說,蚌埠醫(yī)學院只有很少的校園裝置藝術,并且不能突出它的作為醫(yī)學院的一些校園特色,而且在植物景觀上略顯擁擠。蚌埠醫(yī)學院的校園裝置藝術不是很有特色,拿路燈來說,路燈的款式幾乎都是一致的沒有特殊性,而且在色調上以白色為主,時間久了以后會有一種陳舊感,不能給人以舒適的感覺。但是它有一個裝置景觀亮點是一個親水平臺,湖中有養(yǎng)鵝,并且有平臺和水接觸,這樣有一種人與自然親近的感覺,很具有親切性。
(3)蚌埠大學城當中蚌埠學院的裝置藝術不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且能夠很好地和自然和人融為一體,不僅有景觀的人文性,而且也有景觀的藝術性。蚌埠學院的裝置藝術也能夠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人文性。相比較來說,蚌埠醫(yī)學院的校園裝置藝術稍加欠缺。一些裝置藝術只有單純的實用性而不能突出作為醫(yī)學院的特色,使得該學校的定位也不是很明確。
4 總結
校園裝置藝術景觀可以沒有國外的裝置藝術那么超前的設計風格和造型,但它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承擔著學校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價值的重任。因此,必須在注重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大學精神的營造。從學校整體大局考慮,既反映學校形象又能體現人才培養(yǎng)特色,將文化融入裝置藝術景觀建設中,體現校園文化,傳承地方歷史,展現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伍迪.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4.
[2]王慶雨.大學校園環(huán)境建設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06.
[3]陳慧云.論城市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創(chuàng)意——以芝加哥千禧公園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2/01.
[4]陳子歸.互動裝置藝術在中國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發(fā)展思考[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4.
[5]簡坡,戴珊珊.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探析[J].南方建筑,2005/01.
[6]陳新生.歐洲城市公共藝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7]張松.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文化遺產和歷史環(huán)境保護的一種整體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