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慧堅
在現代漢語教學中,詞匯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會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思考,不斷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生在這方面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強,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分析的方法,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從詞匯的掌握中學習現代漢語的其他內容。此外,在詞匯學習中,學生要多進行探究,突破學習的瓶頸。
一、概論
漢語博大精深,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因一字之差導致語句的歧義,我國許多正式場合的新聞報道中,有時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偨Y這些語句的錯誤,歸根到底還是詞匯方面導致的。因此,語言學習中,尤其是復雜的漢語學習,詞匯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突破點。在教學活動中,許多高校都會面對學生開設語文的選修或必修課程,使國家的高素質人才不但能夠流利地使用語言,還能夠從根本上了解自己的母語,掌握語法、語音的標準用法,才能夠在今后的交流中減少錯誤,避免歧義。
二、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漢語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對這個學科有著足夠的認識,對課程的安排不夠仔細。究其原因為許多教師自身對漢語的詞匯研究就不夠深入,加上詞匯專業(yè)課程在我國起步較晚,所培養(yǎng)的專業(yè)教師數量也不夠。我國對語言的系統學習主要表現在其他語言教學上,如英語教學,人們就會從語句分析入手,但是漢語上缺少這樣深入的教育,漢語教學也要從基礎做起。
詞匯方面的教學主要還是通過背誦的方式,并沒有很規(guī)律的技巧,學生在課堂上容易感覺無聊,沒有足夠的學習熱情。一些學生認為詞匯不需要系統的學習,主要應通過自己的積累,認為只要掌握理論知識就足夠了。但是,詞匯專業(yè)課程的缺失,會使學生找不到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在缺少監(jiān)管的情況下,能夠自主學習的學生很少,并且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過于樂觀,殊不知在詞匯上有許多高深的內容值得探索。通過語文課堂上的詞匯學習,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是使用方法,還有為什么這樣使用,是什么原因導致詞匯錯誤。對于漢語中許多形相近的字,意義卻差很多,怎樣才能正確區(qū)分,是教師在語言課堂上要仔細研究的問題。
三、詞匯教學的目的
詞匯教學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習結束后,要基本掌握漢語詞匯的理論知識,能夠更加熟練理解和運用詞匯。學生對漢語的系統學習,不是為了從事漢語教學,也不是為了對漢語進行研究。作為母語使用者,學生要對自己的語言有著足夠的認知,對漢語有足夠的尊重,當與其他國家人員交流時,能夠從容、正確的運用最恰當的詞匯。詞匯量與詞匯理論兩者不是統一的,比如人們經常接觸的文章作者,有些對于詞匯分析十分準確,運用少量的詞語就能夠讓大家產生共鳴。但是,有些擁有豐富詞匯的作家,寫出來的文章雖擁有大量生僻詞匯,卻不能夠讓大家很好地理解文章,華而不實。因此,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同時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兩者只要相互結合發(fā)展,便能夠相得益彰,達到提高整體語言水平的目的。
四、詞匯教學的要點分析
(一)詞匯的劃分
漢語是非常復雜的,原因之一就是詞匯量大。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劃分詞匯是十分困難的工作。對于母語使用者來說,這也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其在使用漢語時已經養(yǎng)成了一種詞匯的使用習慣,怎樣劃分語句是人們共同需要提高的內容。要對詞匯在語句中的角色進行歸類,區(qū)分它是現代漢語還是古代漢語,是方言還是普通話。人們在腦海中需要定位詞語在句子中的成分,分析出詞匯的特點。
(二)分析詞義
在對詞義的理解方面,首先要了解整個語言的文化背景。在分析之前,先將句子進行分解,對每一個詞語的意義進行分析,劃分出表面意義與內在意義。許多漢語詞匯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一些褒義詞或貶義詞在不同的上下文條件下,含義也是不同的。掌握詞語的核心含義,才是語言分析的重點。
(三)分析詞匯
漢語中的詞包括普通詞、成語、歇后語等,還有許多不符合語法規(guī)律的現代網絡詞語。在語言教學上,這些類型的詞匯都要進行分析。所有的詞匯都是構成句子的因素,也是每一個語句的組成單位。這些詞匯有的也可以單獨使用。教師在這方面的講解中,要清楚每一個語言單位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獨立將詞匯從語句中分離出來,進行分析。詞匯系統非常龐大,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能夠明確地區(qū)分讀音、意義與形態(tài)方面的相同與差異,類似的區(qū)分教學需要鏈接整個教學內容。
(四)找出難點
在詞匯教學中,詞義是難點的一部分。漢語詞匯有的十分抽象,在構成和描述上十分復雜。對學習者來說,這是需要突破的地方。一些詞匯在表達過程中有許多局限,有些動詞與名詞只能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使用。漢語教學不能使用平時教學中的二分法,因為漢語在構成語句時,能夠將其各個詞匯顛倒,不像其他語言不論怎樣轉換意義相差都不大。漢語詞匯的地點不一樣,其表達的含義也會不同。還有一類詞語,表達的意思要與整個語言環(huán)境相結合,這樣才能夠表達特定的意義。漢語詞匯量很大,不能正確使用就是散沙,只有找到規(guī)律與技巧,并進行大量積累才能提高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五、結語
漢語是一門復雜的語言,其內容卻是其他語言不能夠代替的。漢語有著獨特的美感,能夠讓人們在表達上或直接或婉轉,對內心的活動能夠最細致地描寫出來。許多國外的文章通過不同人來翻譯,讀出來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對漢語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現代漢語的詞匯教學中,深入的學習和分析詞匯,有助于學生最大程度地運用漢語。它不僅對漢語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為漢語文化的輸出做出相應的貢獻。
(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