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韓兩國是友好的近鄰。自古以來文化交流十分頻繁。李白詩歌對韓國高麗朝文化產(chǎn)生重要影響。本文以李奎報、李仁老、李齊賢高麗文壇“三李”為例,深入分析李白詩歌對這些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并進而得出中華文化對韓國古代文化特別是高麗朝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關(guān)鍵詞:李白詩歌;韓國高麗朝;影響
作者簡介:李祥(1981-),男,漢族,綿陽師范學(xué)院中級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韓國近現(xiàn)代史、朝鮮半島歷史與文化、漢字文化圈國家語言與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03
李白是中國盛唐時詩壇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他的作品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他在詩歌上的藝術(shù)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不拘的人格和卓著的詩才不僅對當時和后世的中國詩歌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也對東鄰韓國的古代文化尤其是高麗朝文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受李白詩歌影響最大的是韓國高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作家作品有著明顯的李白詩歌影響的烙印,代表性作家是李奎報、李仁老、李齊賢等,在本文里著重闡述李白詩歌對這三位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李白詩歌對高麗朝詩人李奎報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李奎報是韓國高麗時期的文人,被譽為“海東太白”。之所以被譽為“海東太白”是因為他的詩德和人品與李白極其相似,他的作品看似曠放,實則講求“寓興觸物”,極重詩的真切。李奎報對李白詩歌極為尊崇,對李白詩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其作品中則表現(xiàn)了接受李白詩歌影響的痕跡。李白《友人會宿》有“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的名句,而李奎報《醉吟》也寫到:“天地為衾枕,醉過太平時”這樣的句子,可見兩人的感情和創(chuàng)作手法是多么的一致,李奎報不愧為“海東謫仙”。李奎報在詩中不止一次的高度評價李白,在《讀李白詩》中李奎報寫到:“呼作謫仙人,狂客賀知章……如此飄然格外語,非白誰能當……所以呼謫仙,賀老非真狂”。高度評價了李白在詩壇上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在《晚望》一詩中李奎報如此贊頌李白:“李杜啁啾后,乾坤寂寞中。江山自閑暇,片月掛長空”。贊頌李白的詩如天上的星斗,李白死后,日月無輝,文壇死寂,也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
李奎報對李白的仰慕之情在其集大成之作《問謫仙行贈內(nèi)翰李眉叟坐上作》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中寫到:“我不見太白,思欲夢見之。夢亦不可見,久矣吾之襄。今日逢君真謫仙。夢耶覺耶心復(fù)疑。問君天寶中,幸荷明皇知。沉香亭前賦芍藥,酒面立進清平詞。又于便殿草綸誥,宮娥呵筆天寒時。寶床賜食降輦迎,是時恩遇亮不貲。胡為反見斥,謝家青山浪跡空吟詩。一朝捉月入滄海,瀛洲蓬萊何處采靈芝。公之去兮已千載,胡今眷眷復(fù)來思。筆下風(fēng)流余舊態(tài),飲中情味今何虧。應(yīng)悔當年不自檢,枉被將軍貝錦辭。塌翼落天上,遽失九萬圖南期。意欲改舊調(diào),唾手取爵凌皋夔。所以不飲酒,此意識者誰?謫仙謫仙吾已見,雖使執(zhí)鞭安敢辭”。此詩內(nèi)容豐富,文筆綺麗,全篇充滿了浪漫主義風(fēng)格。詩中表現(xiàn)出詩人真心崇敬李白,仰慕李白,如果能夠得見李白,愿為其執(zhí)鞭當馬夫。這與其說是當時詩人的個人感情,不如說是讀過李白詩歌的韓國人民的共同感情。
二、李白詩歌對高麗朝詩人李仁老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李仁老,字眉叟,號雙明齋。韓國高麗朝詩人。能詩文,善書法?!昂W笃哔t”之一。李仁老以漢詩著名,代表作有《續(xù)行路難》、《野菊》、《游智異山》和《山居》等,由于其詩作充滿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激情,被李奎報比作“李謫仙”。他又是著名的稗說文學(xué)作家,所著《破閑集》是1260年刊行的稗說文學(xué)的第一部作品,收有雜文300余篇。他的作品有《銀臺集》20卷,《銀臺集后集》4卷,《破閑集》3卷,《雙明齋集》3卷。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只有《破閑集》和收在《東文選》里的一部分漢詩。
李仁老常在詩文中提及李白,對李白推崇備至。如其詩《飲中八仙歌》寫道:“太白千篇焦遂辯,八人真?zhèn)€飲中仙”,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等八仙的傾慕艷羨之情。又如其詩《崔太尉騎牛出游》中寫道:“嗜酒謫仙扶上馬,愛山潘閬倒騎驢”,表達了詩人對李白騎馬、宋人潘閬倒騎驢狂放人生態(tài)度的羨慕之情,也表明了詩人追求超凡脫俗、不受拘束的生活態(tài)度。
李仁老的代表作是模仿李白《行路難》而寫的《續(xù)行路難》三首。《續(xù)行路難(其一)》詩人表達了對武臣之亂后的現(xiàn)實不滿而憤懣。詩中寫到:“登山莫編怒虎須,蹈海莫采眠龍珠。人間寸步千里阻,太行孟門真坦途。蝸角戰(zhàn)酣鬧蠻觸,路岐多處泣楊朱。君不見嚴陵尚傲劉文叔,七里灘頭一竿竹”。誦讀著這首詩,我們不禁想起李白的詩《行路難(其一)》。李仁老用“人間寸步千里阻,太行孟門真坦途?!北扔魇送镜目部溃@一句直接化用了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币痪洌娭小奥丰嗵幤鼦钪??!币痪湟彩侵苯踊昧死畎椎脑娋洹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詩的最后一句“君不見嚴陵尚傲劉文叔,七里灘頭一竿竹?!眲t是和李白《古風(fēng)(其十二)》中的“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币痪溥b相呼應(yīng),表達了詩人桀驁不馴、高尚的人格和像嚴陵那樣不與光武帝合作甘心隱居的態(tài)度。
李仁老復(fù)雜矛盾的思想在《續(xù)行路難(其二)》中體現(xiàn)出來。詩中寫到:“我欲飆車叩閶闔,請挽大河洗六合??裰\謬算一不試,蹄涔幾歲藏鱗甲。峨洋未入子期聽,熊虎難逢周后獵。行路難,歌正悲,匣中雙劍蛟龍泣”。詩中批判了武臣之亂后的腐朽現(xiàn)實,對“怒虎”“眠龍”的武臣統(tǒng)治大加鞭撻?!拔矣j車叩閶闔,請挽大河洗六合”毫不掩飾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古風(fēng)(其十二)》詩中“清風(fēng)灑六合,邈然不可攀”和李白的《梁甫吟》詩中“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guān)閽者怒”的詩句。兩位詩人都尖銳地批判了現(xiàn)實,都使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靶新冯y,歌正悲”則是直接化用了李白的“梁甫吟,聲正悲”。李仁老苦于壯志難伸,詩中寫到“匣中雙劍蛟龍泣”,對未來缺乏信心,而李白在《梁甫吟》中則寫到“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fēng)云感會起屠釣,大人臲屼當安之”,耐心的等待最好的時機,等待“明君”,對未來充滿信心。兩首詩在意象的選擇和結(jié)構(gòu)的安排是何其相似,可見李白的《梁甫吟》對李仁老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李白詩歌所具有的獨特的主觀情感的抒發(fā)形式也深深影響李仁老的詩歌創(chuàng)作,如李仁老在《續(xù)行路難(其三)》中寫道:“我欲伸曲鉤斬曲幾,要須平直如金矢”,這句和李白在《梁甫吟》中“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的豪邁氣勢并無二致。《續(xù)行路難(其三)》最后一句“黃河正漲碧琉璃,不著一點秋毫累”,詩人則將李白視為理想人格的典范,表現(xiàn)了自己高逸脫塵的個性人格。
三、李白詩歌對高麗朝詩人李齊賢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李齊賢,字仲思,號益齋,高麗朝詩人,與崔致遠、李奎報并稱為韓國古代的“三大詩人”。他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詩人,也是韓國文學(xué)史上幾乎唯一優(yōu)秀的詞人。著作有《益齋亂稿》(10卷)、《櫟翁稗說》(4卷)、《益齋長短句》等。他是韓國古代詩人中有幸?guī)缀跤伪橹袊酱蟠ǖ娜?,在中國生活?6年,精通中國的歷史、地理和文學(xué),可以說中國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李齊賢特別喜愛李白的詩歌。他注釋過李白的“清平樂”,潛心研究過李白的作品,對李白的作品有著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櫟翁稗說》中就介紹了自己對李白的評價、理解:李謫仙《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之句,太白在咸陽西南,峨眉在成都東北,可謂懸隔。他寫的漢詩,不少題材與李白相同,如《蜀道難》、《古朗月行》、《黃河》、《小樂府》等。李齊賢非常贊賞李白的高尚的情懷,在他的詩中也像李白詩一樣,經(jīng)常詠月。
如李齊賢在《至治癸亥四月二十日發(fā)京師》中寫道:“五云回首籠金闕,片月多情照玉關(guān)”。在這里,李齊賢把李白的《子夜吳歌》中的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濃縮為一句“片月多情照玉關(guān)”。又如李齊賢在《無題》詩中寫道:“青天碧海夜漫漫,愁殺姮娥桂樹間。白兔長年空搗藥,一回圓缺減朱顏”,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李白的《古朗月行》“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全詩寄托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在詩中,李齊賢借用了李白桂樹、玉兔的意象,心有靈犀,其意境可以說與李白詩各有千秋。李齊賢詩中處處可見李白詩意的印記。
此外李齊賢也深受李白“功成身退”思想的影響,李白想濟世救物,但黑暗的現(xiàn)實讓他的理想不斷遭受挫折,遂產(chǎn)生“功成身退”的思想,這在李白之前的文人中是沒有的。李齊賢深受其影響。在《明夷行》中,詩人寫道:“功成不退古所誡,坐令西伯玩明夷……古聞驂乘致芒背,今悟曲實賢焦頭……滄浪水清耳不洗,羞向尖編對許由”,在《范蠡五湖》中寫道:“功成亦欲試良圖,月棹煙蓑向五湖。卷卻吳宮春色去,獨留秋草滿姑蘇”,言為心聲,朝鮮詩人生活在黑暗的社會里胸懷大志而無處施展,當他們讀到李白的“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和“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這樣的佳句時頓感情意契合,不由有感而發(fā)。
李齊賢見李白用樂府的形式塑造了不少唐朝婦女的形象,他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樂府,塑造了不少朝鮮婦女的形象。其中一首樂府“居士戀”這樣寫道:“鵲兒籬際噪花枝,蛛子床頭引網(wǎng)絲。余美歸來應(yīng)未遠,精神早已報人知”。對朝鮮民族而言,喜鵲在叫,蜘蛛在織網(wǎng),都是有喜事的兆頭。這首樂府反映少婦期待丈夫歸來,夫妻團圓的愉悅心情。充滿了生活氣息,生動感人,具有濃濃的民族風(fēng)情。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李白的《烏夜啼》,兩首作品都寫景寫人,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都描寫了少婦等待遠戍的丈夫歸來的心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齊賢寫詞清新灑脫、雄渾豪放。其代表作是《大江東去·過華陰》:“三峰奇絕,盡披露、一掬天慳風(fēng)物。聞?wù)f翰林曾過此,長嘯蒼松翠壁。八表游神,三杯通道,驢背須如雪。塵埃俗眼,豈知天上人杰。猶想居士胸中,倚天千丈氣,星虹閑發(fā)。縹緲仙蹤何處問,箭筈天光明滅。安得聯(lián)翩,云裾霞佩,共散麒麟發(fā)。花間玉井,一樽轟醉秋月”。此詞以李白受到權(quán)貴排斥,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離開長安之后,在華陰縣內(nèi)倒騎驢的傳說故事為內(nèi)容,著力表現(xiàn)李白蔑視權(quán)貴,鄙視功名,孤傲的性格和飄逸的才氣,從而反映作者對李白的傾慕艷羨之情。李齊賢通過山川名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五岳華山奇險高峻,意境空靈,詩仙李白,才華橫溢,超凡脫俗,李白騎驢,則更顯狂放不羈、飄逸豪放。風(fēng)流倜儻的李白和巍峨奇險的華山,互為輝映,相得益彰,如詩如畫。全詞景象奇秀,意境綺麗,瀟灑奔放,富有浪漫色彩。
結(jié)語:
李白一生流傳的詩歌近千首。他的詩歌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他的詩歌作品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周邊其他國家,特別是對韓國高麗朝的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從李白詩歌傳入高麗朝之后,涌現(xiàn)出一批杰出的詩人如李奎報、李仁老、李齊賢等,他們不同程度地深受李白詩作的影響,他們不僅喜愛李白的詩歌,并且在接受和傳播他們的詩歌,在他們的詩歌里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李白的印記。中韓兩國的這種文化交流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可以預(yù)見,在未來數(shù)十年內(nèi)必將結(jié)出更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林貞玉,李白與李奎報對月亮的審美意識之比較,中國比較文學(xué),1998(5).
[2]師存勛,李白與李奎報酒詩同異試論,當代韓國,2012(1).
[3]李巖,“海東謫仙”李奎報詩中的李白,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2(2).
[4]王紅霞,韓國 高麗詩人李仁老對李白的接受,天府新論,2010(6).
[5]寧海,李白對高麗時期漢詩發(fā)展的影響,延邊大學(xué)學(xué)報,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