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王紅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chǔ)??梢?,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當前,誠信已經(jīng)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進入信息時代,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快速傳播也使誠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將誠信教育貫徹在教學中。為此,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打造誠信文風,讓學生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在學生剛開始寫作文時,可以先讓他們“我手寫我口”,寫真話,不寫謊話,寫真事,抒真情,不編故事。這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行,并將其落實在寫作中,讓學生表達真摯感情與真切體驗。從真情實感開始,讓學生真實表達自己的觀察和體會,以真誠真實的態(tài)度與客觀事物建立感情,在寫作中就會自然流露出來,而堅持久了,誠信就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文風端正,于潛移默化中就做了“真人”。
二、豐富自身儲備,為學生樹榜樣
葉圣陶說:“語文教學之提高,與教師之水平關(guān)系至鉅。教師輔導學生者為閱讀與作文二事。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師不斷提高其水平,實為要圖?!币箤W生文風誠信寫實,首先要求教師不斷豐富知識儲備,經(jīng)常讀書看報,不斷更新觀念,了解時事,提高文學素養(yǎng)。教師要先為學生樹立榜樣。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得親自嘗嘗。教師親自動筆就是要先知道滋味,以防教學中無知妄說。因此,教師也要寫作文,給學生提供榜樣。“親其師,信其道”,榜樣文章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由崇拜到親近,更加信服教師。教師親自寫作,指導學生時就會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同時,教師要傳授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并讓他們實踐于自己的寫作,使寫作由難變易,這樣學生就會減少畏懼,就會逐漸得心應(yīng)手,慢慢愛上寫作,水平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寫作思維
寫作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要打好基礎(chǔ),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寫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yīng)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放在首位。
一是認識了解寫作,培養(yǎng)寫作情懷。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獲得知識、開發(fā)智力的動力,而興趣與當前需要有關(guān),因此要讓學生了解寫作與自身需要的關(guān)系。要讓學生知道寫作是生存的需要,是社交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寫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本領(lǐng),是人們互相溝通、探索思考問題的手段和方式,許多美好的事物,沒有寫作的輔助,往往不為人知。人們可以通過寫作宣傳自我,張揚自我,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自己。曾有學者預言,文字日益密集的未來,人們對讀寫技巧的需要和依賴將變得無以復加,寫作是每個人將來生存的必備技能。
二是命題貼近生活,學生言之有物。要想寫出一篇文章,首先必須認識事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有傾吐的欲望。因此,教師的命題一定要把握好原則,要接地氣,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有關(guān)。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為中心,以家庭、學校、社會、自然為圓周,語文的外延要和學生生活的外延等同,學生在寫作時才有話可說,才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生搬硬套、東拼西湊,才能寫出真實不做作的文章,自然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
三是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作文,激活寫作思路。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在于刺激和喚醒大腦,使學生興奮起來,以便調(diào)動各種感官,形成想要創(chuàng)作的興奮點,使寫作水到渠成。為此,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學校每年舉行的運動會、春游等活動,可要求學生或描寫場面或記敘游覽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寫作能力;學生的故事會、講演會,學校的表揚會、表彰會以及文藝演出節(jié)目,教師可適時引導,趁熱打鐵地讓學生寫出精彩難忘之處和觀后感受。此外,也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聲音,創(chuàng)設(shè)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欲望。
四是營造激勵氛圍。教師可在每次習作中選出寫作標兵,對優(yōu)秀佳作予以張貼,還可推薦給報刊,對發(fā)表的作文予以獎勵,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激勵學生互相學習。
四、閱讀練筆并行,架起寫作橋梁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和源頭活水之一。葉圣陶把讀與寫喻為“吸收”與“發(fā)表”的關(guān)系,沒有一定的吸收就不能有發(fā)表,加大閱讀量是寫好作文的前提。秦牧曾建議作家應(yīng)有三個倉庫:一個裝從生活中得來的直接材料的倉庫;一個裝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間接材料的倉庫;還有一個是裝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讀書筆記記下各種優(yōu)美詞語、句子、段落、名人名言、名人軼事等,建設(shè)自己的寫作素材庫;還可以鼓勵學生養(yǎng)成魏書生老師所倡導的“道德長跑”——寫日記的習慣。通過記錄自己的生活,素材積累得多了,日常練筆多了,寫作就會越來越流暢。
五、注重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個性
學生寫作水平具有可變性,每個人身上都有待開發(fā)的潛能,條件成熟了就會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因此教師應(yīng)因材施教,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使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保護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寫作不僅在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在塑造學生的品格。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僅包括智力發(fā)展,也包括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對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提高要求,讓他們保持進步而不驕傲;要對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體會到進步而不氣餒。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