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蘭
風(fēng)景這邊獨好
文/陳曉蘭
無論是寫家鄉(xiāng)的景物,還是寫校園的景物都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確定景物。家鄉(xiāng),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山川、河流、山坡、田野、橋梁、新村,每處都是那么優(yōu)美,就連家鄉(xiāng)的風(fēng)、雪、雨、霧、日、月、星、辰也都那么別有風(fēng)情。而校園,是同學(xué)們學(xué)知識、學(xué)本領(lǐng)的地方,同樣有許多值得觀賞的,如假山、噴水池、林蔭小道、花圃、學(xué)習(xí)亭、植物園、櫥窗、文化石……可以選擇一兩處你認(rèn)為最美的來寫。
二、有序觀察。寫好景物,觀察是基礎(chǔ)。同學(xué)們一定要選好觀察點,也就是找一個能夠把景物觀察得最清楚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細(xì)致地觀察,常用的觀察順序有從整體到部分、從主到次、從遠(yuǎn)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幾種并用。如果觀察沒有順序,一是不能把景物觀察清楚,二是寫出來的語言非常凌亂,這都將影響表達(dá)效果。請看下面兩個片段:
片段一: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一只青蛙跳上荷葉,蹲在荷葉上“呱呱呱”地放聲歌唱。一群小魚游過來,躲在荷葉下,它們可能是怕熱,把荷葉當(dāng)涼傘。荷葉上的小水珠,眨著亮晶晶的眼睛,舒服地?fù)u來搖去,就像在搖搖籃。
片段二:
南面山坡上秋色正濃???,山頂那條條塊塊的白色,是白樺的杰作;山坡上的那片火紅,一定是紅楓的手筆;黃燦燦的白楊,是山坡的底色;山邊蒼翠欲滴的松樹,為南山圍上了綠邊……這斑斕的秋色,賞心悅目,勝過夏日的青山。
片段一,描寫荷塘里的荷葉,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加上清麗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再現(xiàn)了荷塘的美。只可惜,觀察順序較為凌亂,一會上面(荷葉上的青蛙),一會下面(荷葉下的小魚),一會又上面(荷葉上的小水珠),極大地影響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片段二采用“總述 —分述—總結(jié)”的段落結(jié)構(gòu),分述部分,按照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寫了“山頂—山坡—山邊”的景物,生動地展現(xiàn)了南面山坡美麗的秋色。可見小作者觀察時非常注意順序,否則寫出來也就不可能這么有條不紊。
三、突出特點。任何景物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把這些特點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才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特點可以從位置、大小、數(shù)量、形狀、姿態(tài)、顏色、氣味等方面去寫。請看下面的片段:
校園西面有一個橢圓形的噴水池。水池里有一座用怪石堆成的假山,山上有石階小道、涼亭和小樹。水池里滿是荷花。那開放的荷花,紅的像霞,白的如玉,層層疊疊的花瓣就像一個個艷麗的花球;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個個傲然挺立,好像在展示“出污泥而不染”的氣節(jié)。在陽光下,在微風(fēng)中,絢麗多姿的花兒似在七彩的水霧中舞蹈,又像含羞的少女在沐浴。這景致真讓人賞心悅目!
該片段描寫了校園中的噴水池,其中略寫池中的假山,詳寫荷花。描寫荷花時,小作者抓住了荷花的顏色、形狀、姿態(tài)等特點來寫,并融入小作者的想象。這樣寫,有形有色、有靜有動、有寫實有聯(lián)想,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幽靜、恬美、自然的畫面。片段沒有一個“愛”字,但是,字里行間處處體現(xiàn)了小作者對校園噴水池的喜愛之情。正因為小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所以才能把景色描寫得這么美。
(本文可作為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習(xí)作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