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春
內(nèi)容摘要:云南古代文學(xué)在明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但詩人眾多,文學(xué)作品形式多樣,并且還出現(xiàn)了不少專門收集詩的詩集。特別是其中的詩僧們訪師尋友,交游全國,他們不但精研佛學(xué),而且還寫下了大量的詩,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就《滇南詩略》的兩三位詩僧的詩歌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云南明代文學(xué) 詩僧 《滇南詩略》
云南文學(xué)在明代取得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不但出現(xiàn)了著名的詩人、詩作外,還涌現(xiàn)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詩人群及種類繁多的作品。云南詩人中的詩僧在這期間也非?;钴S,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們訪師尋友,探尋佛法,吟詩作賦,不但在精深的佛理上取得不俗成就外,還寫下了大量非常具文學(xué)價值的詩歌?,F(xiàn)在就其中的幾位詩進行賞析。
1.法天,字無極,太和人,感通寺僧也。法天是今天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人,而他所在的寺廟感通寺就位于今天的點蒼山南麓,在清·袁文奎、袁文典編輯的《滇南詩略》中收有他的二首詩(進法華經(jīng)注獻詩二首)。這兩首寫于他從金陵(南京)回來之后,詩中寫用辭、押韻都非常到位,情感熱烈,應(yīng)是表達了一種喜悅、感恩的情懷。如果初看的話,有一種非是出家人之詩之情的錯覺,但結(jié)合作者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間的朝代,也就能體會那中回歸正統(tǒng)心態(tài),據(jù)《滇南詩略》中載“洪武初,入朝獻龍女花一枝,龍門一匹,南賦一篇,詩二首,召對稱旨擇寺館之。辭朝時,御制詩送行,復(fù)命朝臣、高僧各次原韻以送之。修葺師所住感通山寺,賜世襲僧録都綱之職。i”
2.善堅,字古庭,昆明人,在《滇南詩略》收有他詩四首。善堅的四首詩總的風(fēng)格是清幽靜遠,在淡淡的游子意中,有幾分禪境,并且佳句頻出,文學(xué)成就不可忽略。如《村晚》:
眺望前村近,桑麻路欲迷。過田衣拂水,綠徑履沾泥。遠橋寒煙合,空林夕照低。村翁留我宿,也解說禪樓。
善堅在成華年間落發(fā)后,尋師訪友,“足跡將遍天下,自得西蜀無際祖師新傳,隨處開堂(應(yīng)為“壇”)說法,化道群迷。”《村晚》就寫這時期,其中的“遠橋寒煙合,空林夕照低”頗有意境,難怪其師金陵牛頭山古庭師詩品:清服閑遠,詣?wù)樯掀?,艮由根器已深,故于諸僧中自翹然也,特異罹覲恩識。另外一首《船出江東》中這樣寫他在江南水鄉(xiāng)見到的美景“小艇出江東,江流曲似虹。盟鷗間依棹,聽雨暫推篷。雨岸翻波急,三山擁翠濃?!蓖ㄟ^江南常有的“小艇、江流、鷗、棹、雨、篷”的組合,勾勒出恬靜、閑適的江南水景,令人流連忘返,最后用“村翁留我宿,也解說禪樓”來收尾,道出了江南景美,人更美。
據(jù)《滇南詩略》中善堅小傳載,善堅到過江南的許多地方,遍訪名剎其中就到過“于金陵之牛首,舒州之浮山,雨天大法剎出力尤多”,深受江南文化的影響。《山趣吟》中用江南文人的文筆把出家人平和、恬淡還有出家人的透脫寫得輕松、自然,絲毫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特別是“簾卷溪光碧,窗含樹色蒼”這句意境之美,令人咀嚼有味。
善堅在游歷了完江南、西蜀之后,就回到了云南,據(jù)《《滇南詩略》》中載:回滇后黔國公沐氏建歸化寺請師開山。相傳為肉身成道,塔在法幢寺中,著有山云水石四卷,以奏請入大藏(應(yīng)為“臧”)經(jīng)。應(yīng)該說在長時間的游歷后,善堅無論是在法學(xué)的修為上,還是在詩歌的表達上,都進入了另一個境界,以詩說禪的更加自然,平淡中令人雋永。在《尋隱者》中,沒有過多的渲染和描述,用簡單直白的敘述,把出家人的隨性,淡薄寫的很傳神,特別是“到門得見云松主,相對無言即是禪”這句,看似有意的強調(diào),但又行云流水,有一種似無實用有的人生體味。
尋隱者
為訪山人人路偏,山中風(fēng)景自悠然。到門得見云松主,相對無言即是禪。
3.凈論,字大魏,昆明人,落發(fā)于太華山山之佛崖寺。他也是一位不滿足于在云南修行的詩僧,據(jù)載“天順癸丑往金陵牛首山承受古庭師衣缽,遂到西蜀大興萬佛禪林?!彼脑姸鄬懮剿?,用蒼雪、古松等意象勾勒出古樸、清靜的修行環(huán)境。如:
竹室自適
披衣終日坐,為道可為憑。蒼雪千竿竹,白頭一個僧。
苔迷石徑山,氣冷龕燈燈。門外幾多事,生來都不能。
這首描繪出修行者常住的情形,在“蒼雪、青苔、枯石、青燈”中看似枯燥、清冷的場所中顯得有些無聊,但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是充實,因為有“為道可為憑”;他們也不愿沾染塵世,因為“門外幾多事,生來都不能”,把出家人看透塵世虛幻的情感如實地展現(xiàn)了出來。
白水池阻雪寄中崖
昨朝春雨多,今日山堆雪。拄杖欲尋師,雪深去不得。
這首詩與唐代賈島的《尋隱者不見》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與賈詩的直接開頭,失落結(jié)尾有所不同。《白水池阻雪寄中崖》直接寫出了“去不得的”條件“春雨、堆雪”和原因“雪深”,但它的內(nèi)容又不全是去尋“師”問“道”,而是有一種“春雨”始,引發(fā)他的內(nèi)心深處的詩興,想要尋“靈感”,但趁興而來,卻是無果而終的失落。
參考文獻
1·張夢新,吳肇莉《云南詩歌總集的開山之作---論<滇南詩略>的編撰體例》,《西南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版),2010年10月第11卷第5期。
2·荼志高《<滇南詩略>目錄及小傳作者訂誤》,《畫中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 2013年12月第二十卷第四期
(作者單位:麗江師范高等??茖W(xué)校)